爱在圭塘河丨董元君:圭塘河畔的“打鸟人”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爱在圭塘河丨董元君:圭塘河畔的“打鸟人”

圭塘河畔的“打鸟人”

“打鸟”是摄影界的一个术语,意指拍摄鸟类。对于邹健和李艳夫妇来说,圭塘河畔是他们“打鸟”的最佳选择——这里生态环境良好,鸟类种类繁多,为他们的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向圭塘河面,粼粼波光轻轻摇曳芦苇,迎接着两个熟悉的身影。邹健与李艳这对河畔眷侣缓步走来,架好三脚架,调整好相机参数,准备开始他们的“打鸟”之旅。

图片

一对池鹭在圭塘河嬉戏。摄影:邹健、李艳

一只池鹭从芦苇丛中飞出,惬意地舒展身姿,优雅地划过河面,落在不远处的岩石上。池鹭神态自若,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眼神中那一泓清澈与深邃,格外动人。邹健迅速将镜头对准这只池鹭,按下快门,捕捉下了这一美丽的瞬间。李艳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池鹭的习性。她注意到,池鹭在觅食时非常专注,动作轻盈而敏捷,宛若灵动的水墨杰作。她慢慢移动三脚架,调整镜头的焦距和角度,等待着最佳的拍摄时机。当池鹭开始在岩石上悠闲地梳理羽毛时,李艳的杰作也诞生了。夫妇二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着这只池鹭。他们时而蹲下身子,时而站立起来,一举一动都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正是因为这一份敬畏和热爱,使得他们记录下的每一个细节都洋溢着美好与和谐。

图片

邹健、李艳夫妇

邹健,长期担任某央企集团总部和集团下属公司领导,在工作之余对摄影情有独钟。他的妻子李艳是一名教师,跟随丈夫一起摄影已十多年。由于住在圭塘河边,加上夫妇俩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成为了圭塘河畔的“打鸟人”。买菜路上、散步途中,只要听见鸟叫,他们就会拿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上几张,在他们的镜头下,鸟类们或飞翔、或觅食、或嬉戏,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生命的美好。

图片

仙气飘飘的寿带鸟掠过羽燕湖面。摄影:邹健、李艳

只要聊到圭塘河边的鸟,李艳便会有些激动,她说,去年8月11号那天下午5点,在羽燕湖边的柳树上见到寿带鸟的时候,居然有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奇妙感受,她这几年在长沙只在洋湖和烈士公园拍过这满身仙气飘飘的鸟儿,能够在近在咫尺的圭塘河边遇见这漂亮的鸟儿,实在太幸福,那晚她激动得久久没能入睡。

图片

如今的圭塘河已然成为一条蜿蜒的城市绿带。

圭塘河畔本无太多的鸟,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十多年前的圭塘河还是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周边杂草丛生,鱼儿都很难在水中存活,更鲜有鸟儿光顾,可谓“奄奄一息”。从2012年开始,长沙市和雨花区强力推进对圭塘河点线面全流域的综合治理——“掰弯”以前人工修建的笔直河道、恢复河滩、修建生态岛、种上本就在这里栖息的野生植物……把一切人工附加给圭塘河的坚硬“盔甲”一一去除,让它回归到原始的自然形态,使城市环境与自然地理得到平衡。自此,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始慢慢向好,圭塘河也重新焕发活力,水清了,草多了,鱼肥了,鸟儿自然也就来了。

圭塘河畔也本无“打鸟人”,随着回到这里的鸟儿越来越多,“打鸟人”也就被吸引过来。在悠悠的圭塘河畔,邹健与李艳共同走过了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四季,娇小可爱的斑姬啄木鸟、欢快逐闹的丝光椋鸟、翩翩起舞的池鹭、相依相偎苦恶鸟……一年间,五十二种不同种类的鸟儿,数不清的灵动瞬间被他们用手中的相机一一记录,每一帧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图片

正在樱花树上采蜜的橙腹叶鹎摄影:邹健、李艳

圭塘河羽燕湖段有两个小小的陆洲,洲上肥美的水草里不仅藏着鸟儿们的食物,也是它们极好的藏身之处。平日行人不多的时候,便是鸟儿们活动最频繁的时段。它们在这里嬉戏、打闹,集体沐浴,李艳便常常躲在密密麻麻,比人还高出很多的藤蔓中偷偷地注视它们。“那天棕头钩嘴鹛能够出现在画面里,绝对是个意外。有着显著的白色眉纹和黑色贯眼纹的棕头钩嘴鹛,就那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我不向你靠近,保持你心里的安全距离,你见我也没打算离开,就十分美好。”说到这些时,李艳的眸子里满是跳跃的光芒。那天是她在圭塘河寻鸟最开心的一天,下午她又在这里偶遇了能学人话、学猫狗叫,并模仿出笛声的画鹛鸟,那小鸟仿佛知道自己与众不同,尽量与其他鸟儿保持着距离,它试探着在浅水中打湿自己的羽毛,又向四周望了望,便开心地一头扑向水中,忘情享受午后的惬意的时光。

一个雨过天晴的上午,清理圭塘河边羽燕湖中水草的师傅问李艳:“你这每天来拍鸟,也蛮辛苦的,有人给你发工资不?”李艳笑着回应他:“工资肯定是没人给发的,自己喜欢就好。”

图片

站在树梢的棕颈钩嘴鹛。摄影:邹健、李艳

我们为何如此喜欢鸟?鸟儿的身影与鸣声自古便与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如同一曲悠扬数千年的古韵,回荡在每一个清晨与黄昏。遥想古人,于晨光熹微中,漫步林间小径,耳边传来的是鸟儿清脆的歌声,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真的问候。那歌声穿越千年,依旧在今日的晨曦中回响,润泽着我们每一天的时光。当然,鸟儿的身影还在那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里,在那琳琅满目饰物、器具上,更在古人的诗词与丹青里。它们常被描绘得栩栩如生,那“黄鹂鸣翠柳”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陶醉。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壮丽景象,更是将那份自由与高远展现得淋漓尽致。鸟类早已由生活而凝入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鸟儿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凤凰展翅,象征着吉祥与和谐;仙鹤独立,代表着长寿与高雅;鸳鸯戏水,则寓意着爱情与忠贞。这些象征意义使鸟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向往。

图片

冰雪消融,红头长尾山雀在树上觅食。摄影:邹健、李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然而,那份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却如同陈年的美酒,越发醇厚。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偶尔听到鸟儿的歌声,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心灵的宁静与喜悦。

图片

圭塘河井塘段

河流,是自然的血脉,它滋养着万物,孕育着生命。鸟儿,是自然的使者,它们用最美的歌声和身姿,诠释着生命的美好与自由。鸟喜欢河,人喜欢鸟,都是生命对回归自然的向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久了,总期盼着与最自然、真实的自己相遇,就如李艳在《在圭塘河畔,发现新鸟种》写的那样:“岁月若是遇见鸟,余生的日子从此便是温婉的了。鸟儿们的每一片靓羽,还有那些稍纵即逝的各种萌态,都会令我浮想联翩;记录的每一个瞬间,鸟儿们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藏着一个美丽或凄婉的故事。于是,每一天的日子,都充满了对偶遇或是重逢的期盼,充实且美好。”

圭塘河与羽燕湖相偎相依。

图片

沿着圭塘河漫步,仿佛踏上了心灵的回家之路

人类,是自然的孩子,而圭塘河的归途,不仅仅是清澈河水的回归,更是人们心灵的归途。她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她的存在,不仅仅是一条河流的重生,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