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旅游热呈现从大城市向“小城市”扩散的新动向。
甚至有媒体称,“这个五一,县城是最大赢家”。
“县城”们也都纷纷摩拳擦掌,探索如何接住这一波流量,如何才能成为赢家。
今天,观潮君以湖南东部小城醴陵为样本,进行观察。
▲五一假期,醴陵游客“人从众”。(彭昕炜/摄)
免费吃炒粉、免费捡瓷器、免费赏烟花、免费坐公交、免费来说媒、免费抽大奖……
五一期间,醴陵的一大波活动,让游客玩得乐不思归。
5天时间,醴陵共接待游客132.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1亿元,而醴陵全市的常住人口才87万人。
其中,第二届醴陵炒粉节活动3天时间里,免费送出炒粉11.6万份、陶瓷盘9万个,接待游客10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98亿元,较去年的首届炒粉节接待游客7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7亿元,数据有较大提升。
其走红的背后,有哪些以“醴”相待之道?
为了招待好游客,醴陵拿出“灵魂三件套”。
“小城市”旅游的火爆,看似偶然,实则是厚积薄发。
提到醴陵,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瓷器。去年,这里因为“捡瓷”而爆火,一跃成为新晋网红城市,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个五一,醴陵开启了新的“宠粉模式”,以吃炒粉、赏烟花、捡瓷器的“灵魂三件套”为切口,吸引流量、招待游客。
▲游客在醴陵不限量免费吃炒粉。(黄永强/摄)
醴陵人的一天从“吃粉”开始,游客到醴陵的第一顿,也是从炒粉街现场“吃粉”开始的。
醴陵今年成功入选湖南省“十大湘菜名县”,而醴陵炒粉是当地最负盛名的菜品。
五一假期第一天,第二届醴陵炒粉节启幕。
▲第二届醴陵炒粉节。(黄永强/摄)
一江两岸边,近200家粉铺摊子一齐开炒,游客可在这里免费吃炒粉,并且不限量。
活动开始前,醴陵还专门举办了炒粉大赛,200多名参赛选手展开了激烈的厨艺大比拼,个个争当“炒粉王”。
炒粉达人邓师傅说:“假期第一天,我从中午忙到晚上12点,为游客炒了300多份,颠勺的手几乎就没停过。”
▲4月30日晚,醴陵花炮博览会开幕现场。(张斌/摄)
除了好吃的,还有好看的。
4月30日晚,醴陵陶子湖畔,2万多发五彩焰火如花朵般绽放,拉开了五一假期醴陵文旅的帷幕。
这是第五届中国烟花爆竹博览会暨2024醴陵烟花爆竹交易会开幕式现场。
这个专业性的展会,逛展达30万人次,成交额达50亿元。
▲免费捡瓷器。(彭昕炜/摄)
除了“千年醴花 焰请天下”焰火秀、全国首部大型瓷文化烟花实景剧《国彩醴陵》可观看外,醴陵还跨界链接十万瓷器免费捡、陶瓷大师免费送瓷等活动。
百万游客和全球22个国家的采购商代表、14个省份的客商被吸引到此,赏瓷、捡瓷、寻宝兑奖,集品味、趣味、烟火味、国潮味于一体。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文旅创新没有标准答案。
在“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开封王婆”一波接一波爆火之时,各地都在借鉴。但如何让“网红”变“长红”,不仅仅是制造一两波热点就可以实现的。
事实上,醴陵的官员早已清醒认识到了这一点。
“烧烤也好、炒粉也罢,都是引流的小切口,各地都在‘抄作业’,但‘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不能不明。”5月1日,醴陵市副市长尹世俊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如此坦言。
如何才能抓住“县域文旅热”的风潮?
找准自身定位,抓好特色,避免同质化,才能形成游客的“痒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元军认为,县域旅游的异军突起需要具备三个硬件,最重要的“硬件”是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差异性,另一个在于交通的便利性,第三个“硬件”在于吸引游客的主打“元素”。
醴陵有陶瓷、烟花两张特色产业名片,这在县级市中殊为不易。但正如尹世俊在文章中所言,这两个产业,“醴陵也分别面临来自景德镇和浏阳的压力”。
在韩元军看来,吸引游客的主打元素中,“美食”的效应已经很明显,比如淄博有烧烤和小饼,哈尔滨有冻梨。
以美食引流,打好组合拳,打造“吃炒粉、玩烟花、捡瓷器”的特色文旅IP,实现城市品牌的塑造与重构,是醴陵正在着力的方向。
这也表明,醴陵不是“抄作业”,而是认真“做作业”。
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有人总结,“小炉、小饼和蘸料”只是淄博烧烤的表象,它破圈走红的真正“三件套”,是淄博人的善良心地、包容情怀和真诚品质。
五一假期,醴陵市委、市政府打造系列惠民活动,同样体现了诚意。
除烟花、陶瓷、炒粉等活动外,还推出了景区免费进、公交免费坐、外地车牌所有轻微交通违法不处罚,甚至举办免费音乐节,请来醴陵籍人气明星甘望星现场献唱。
“要努力把展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实效!”4月29日下午,醴陵市委书记王利波就来到活动现场,细细叮嘱要保障游客安全。
考虑到下雨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影响游客体验,市领导坐镇一线,指挥调度:“下雨天,这么多游客去哪?可以发布室内景点,方便游客体验,相关企业要做好接客准备。”
为响应政策,全城商家控制价格,坚持不涨价,酒店上涨幅度控制在20%以内,均价100多元就可订到房间。
▲醴陵开设炒粉节公交专线。(图源:醴陵融媒)
担心摩的影响游客体验,醴陵市民提前组建好志愿者车队,三天免费接送游客。
更有众多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公安民警、城管队员、消防员、相关工作人员放弃假期,坚守岗位。
“醴陵很好、很热闹,人也很热情,特别是好吃的东西多。刚开始还以为炒粉街这里会脏脏的,没想到很干净。环卫工人在不停地打扫垃圾,现场到处都有志愿者,体验感很好。”来自江西的游客彭女士连连称赞。
其实,不管文旅牌有多好,真正的王牌是对游客的真诚和市场的诚信。
而不论是发展文旅产业,还是做强县域经济,亦或是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保持对事业真诚,对自己真诚,对时间真诚,是必须的。
因为,时间不会陪我们演戏。
▲消防员在大街小巷巡逻。(图源:醴陵融媒)
在文旅新趋势中,没有县城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林铁看来,醴陵有花炮、瓷器等独特的产业配置和文化厚度,以及各种重体验感的旅游产品,加上紧靠长株潭的区位优势,运用好这些特色,没有理由不继续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