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彭崇谷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惠州)中华诗词论坛上的发言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彭崇谷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惠州)中华诗词论坛上的发言

图片

2024年1月12日下午,在西子湖畔的惠州市惠州宾馆会议厅,广东省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举行了“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惠州)中华词文化论坛”。论坛由中华诗词学会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第二届粤港奥大湾区(惠州)中华诗词文化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罗胜前主持。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研究委员会主任彭崇谷在论坛上讲话。

协力同心共创推进

诗词精品创作伟业

(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惠州)中华诗词论坛上的发言)

彭崇谷

图片

图片

我非常高兴再次来惠州参加这次粤港澳大湾区第二次中华诗词论坛。深为惠州这几年来诗词事业取得的非常成就而鼓舞。这里我仅以一首小诗热烈祝贺第二届粤港澳中华诗词论坛在惠州的召开:虽是寒冬朔月时, 鹅城无处不花枝。大湾诗论开新境,不到惠州焉有诗。

图片

今天想借这次论坛的机会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诗友们交流一个思想,这就是要把推进诗词精品创作作为当下推进诗词事业的重中之重。我们之所以提出在当下要大力推进诗词精品创作,是因为中华诗词精品是传承我们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精神力量。几年前,我曾大胆写过一篇文章《中华伟业半于诗》,发表在湖北举办的《心潮诗词》上。在这篇文章中我阐述了一个观点:我们中华文明取得了延续至今的辉煌成就,关键是我们民族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这种精神力量使我们拖不垮,打不散,能上万年经久不衰。而凝结 这种民族精神的, 当然有散文,小说,戏剧,楹联,雕塑,绘画 等多种 文学艺术形式,但最主要的、充当主力军作用的,是最受人民大众欢迎,最易于传播的中华诗词。中华诗词中的精品力作凝结了各个历史时代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从而成为了凝聚我们民族共度难关,共创未来精神上的铁壁铜墙。所以我大胆说“中华伟业半于诗”。我的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诗词观自然得到了许许多多诗友的响应。

图片

回顾我国文学发展史,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开始,诗歌就承担了承载和传播我们民族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责任。《诗经序言.毛诗序》关于“先王以是(诗)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记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后,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里表达了作者为追求国家强盛、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惧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唐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宋代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元朝初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不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 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天威扬万里,不必侈封侯”;清代谭嗣同临死前的绝命诗:“我是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建立新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毛泽东的“无非一念救苍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陈毅《梅岭三章》之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它们不仅是所处历史时代变幻风云的真实记载,更构成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5000年精神上的钢铁脊梁。今天我们要将伟大的中华文明延续到更为久远,这就需要我们打造出凝聚着当代民族风骨的诗词赋联精品使之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滚滚长河以流传至子孙后代。

图片

应该看到,近几十年来中华诗词事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据有关组织统计全国现约有诗人约400万之众,书刊网络平台成千上万,每年产生的诗词作品上千万首。喜中有忧的是作品数量庞大但相当大部分质量不高,响当当的精品极少。正如有诗家所指出的,现在大量的作品是沉陷于或小情小景小趣,是“对真善美的缺失”;或“一味拟古”;或“运笔干巴巴,冷冰冰”, 缺真情实感;或“文字上很美,词性罗列,把书上古往今来优美的词组合在一起,毫无思想,毫无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大众”,以至陷入所谓“唯美”倾向,因而是“陷入一种自我陶醉的小我写作氛围,那样的作品价值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即使有了一些精品力作,也因作品浩数量浩如烟海以至被淹没,一些优秀的作品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从创作、发现到推介精品力作,是诗词界当下十分紧迫的任务。

图片

要推进诗词精品创作,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诗词精品评价与创作的标准。即要弄清楚什么是诗词的精品力作。几年前我们在创办《诗国前沿》时,编辑们经过认真讨论认定优秀的诗词作品必须具备 “格高、意新、 情真、味厚、词工、时宜”六条标准。最近我们中华诗词学会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研究委员会出于创办《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库》的工作需要,召开了一次有20多位编辑及评选人员参加的精品库编辑工作作会议。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精品库》的建设也要坚持上述六条标准。用形象的说法 诗词精品必须是“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具体说来要做到“六有”。

图片

一要有境界。作品要有家国情怀;有思想高度;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 如我们创作以诗人为对象的作品,可以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是:离骚作者恨沉沙,子美秋愁寒士家。岂止闲情寻雅趣,肩头平仄系中华。第二种是:垂钓一番麻将搓,兴来几句妹轻摩。一年三百六十日,看我逍遥有几多。显然第二首诗既缺思想高度,也没有写出广大诗人的特点;价值导向也不好,这是不值得推广的。

二要有新意。观察事物有新角度,蕴含新的思想理念。要写古人及今之他人、本人以往之所未写。

三要有情感。不“干巴巴,冷冰冰”;不作无病呻吟。

四要有韵味。诗表达的思想要深刻,话外有音,回味无穷。如深圳诗人陈作耕先生写韶山“天下名山千百座,韶山才是最高峰” ,罗胜前先生在赞扬湖南环境检测者的诗中写“人心莫测天能测,一寸清澄一寸光”,这样的诗句都回味无穷。

五是要有生活。即内容要反映火热的时代生活,有时代信息,时代语言,为当今时代的人民大众所喜爱。

六要有精句。即作品中要凝练出格言妙语,如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前述作品中的那些好句子,也如珠玑落盘,铿锵有声,逗人喜爱。

当然,精品诗词的创作绝非轻而易举。如何创作精品力作?这要求我们广大诗友要做到“四多”多学,即多学古人及当代诗词大家的优秀作品,多学诗词理论;多悟,即多分析本人作品与古人及他人作品的差别,不断地总结提高,积累创作的经验;多练,即多创作,百炼成钢;多游,即多游览名川大山,名胜古迹,多关注考察当下火热的生产、科研、军事、生活实际,从时代实际生活中激发自己的思想火花和创作灵感,避免闭门造车。

图片

我们应该看到,发现推介当代诗词精品力作,是我们广大诗词工作者当下的重要任务。中华诗词学会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研究委员会已经成立《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库》。决定面向全国,坚持“认作品不认人”“千里挑一”的原则,按照我们组织分布全国各地的编辑们集体讨论审定的作品评选标准,通过无记名分科初评、复评、编辑委员会集体总评、专家复审、社会公示五个环节挑选进入精品库的作品。全年入库作品数额控制为诗词180首左右、散曲40首左右、楹联150副左右、辞赋30篇左右。欢迎广大诗词曲赋联友积极创作并推介精品力作。以使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我们这一代诗人既无愧于当下,更无愧于后人。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