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化学反应”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化学反应”

近日,在岳阳湘阴等湖南多地,举办了纪念“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诞辰140周年的活动。

在范旭东的故乡,石化、化工产业正酝酿着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其中就包括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岳阳和衡阳。

他们一个手握石化,一个拥有盐化工,都有着深厚的产业底蕴,也有着擦出“反应”的强烈愿望。

图片

▲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对接会现场。

12月20日,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对接会在衡阳召开。

会议主题鲜明突出:合作。

从现场来看,成果是丰硕的。

衡阳与岳阳签署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7个;衡阳、岳阳、郴州、怀化签署产品对接协议6个,总金额达4.1亿元。

此外,岳阳、衡阳、怀化三地化工园区与省内高校签署产学研协议7个。

当前,湖南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基于此,各个市州在产业发展上就要避免各唱各的调、各走各的路,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力。

具体到现代石化产业,此次对接会,为各个市州化工园区、化工企业消除信息差提供了一个重要交流合作平台,为各地破除合作上的机制壁垒提供了对接空间。

以此为契机,现代石化产业在省域范围内的联动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观察一:区域发展的对内互济

现代产业发展有一个鲜明特征,即高度分工协作。纵然实力雄厚的城市也很难做到承载整个产业链。以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例,现实中往往是整机生产在A地,配套的零部件厂商在B地。

石化、化工产业发展同样需要区域内的互济。

在对接会现场,衡阳建滔化工有限公司董事代表李保文告诉观潮君,建滔就需要湖南石化的丙烯作为基础原材料,建滔将丙烯加工后的产品可以向印刷电路板延伸。

本次对接会上,湖南石化就与衡阳建滔签订了2.1亿元的产品对接协议,是其中金额最大的一单。

而湖南石化则对醋酸、烧碱等原材料需求旺盛。岳阳云溪区委副书记、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勇表示,岳阳对醋酸需求量大约为80万吨/年、烧碱需求量为10万吨/年,这些化工原材料正是衡阳盐卤化工的产品。

图片

▲衡阳松木经开区一角,区内盐卤资源丰富,近年来盐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李保文说,以往建滔需要从外省购入原材料,与湖南石化签订产品对接协议后,一方面增强了货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产品的综合成本。

随着在本次对接会上衡阳、岳阳两市工信部门就石化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未来势必会有更多的衡阳化工企业与岳阳的石化企业之间实现产品互补。而区域发展对内互济,正是从产品的互补开始,这是很难撼动的市场关联性。

如复旦大学经济学者兰小欢在《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中指出的,产业集聚一旦形成,很难被外力打破。而区域发展的对内互济,也将产生“1+1>2”的增量效应。

盐卤化工产业是衡阳重点打造的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岳阳和衡阳是湖南 “北石化、南盐化”化工产业的核心支撑,两者联手,有助于做强支撑。

观察二: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从工业发展史的成功经验来看,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培育大企业。以德国巴伐利亚州为例,如果没有宝马这样成功的主机厂商,很难想象会出现采埃孚等一批配套企业,而德国南部也就不会有一个享誉世界的汽车产业集群。

图片

▲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升级项目建成投产。

当前,岳阳的石化产业产值及税收分别占全省石化产业的60%、70%,岳阳是湖南打造万亿现代石化产业的核心基地。湖南目前共有14个化工园区,虽然功能定位各异,但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向精细化工转变、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从而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则是大势所趋。

其中,推动湖南石化公司迈上千亿门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龙头企业一方面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能产生技术外溢效应。

所以说,其他化工园区如何与湖南石化公司深化联动,是现阶段湖南石化、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课题。

湖南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雷绍业在致辞中表示,要依托全省14个化工园区,合理定位产业布局,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产业链重点发展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推动炼油、乙烯、己内酰胺、锂系合成橡胶、芳烃、环氧树脂等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大力发展新能源、高端化工新材料等,打造“油头化身材料尾”全产业链,逐步增强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发展韧性,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现代石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炼化,现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万吨巨轮也逐渐开始用甲醇作为燃料,柴油、汽油的市场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下降,传统的炼化行业无论是从市场还是从效益的角度看,都应该往下游的新材料走。

从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来看,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也意味着化工产业要向更宽广的制造领域渗透,为高端制造提供关键基础原材料。

观察三:“化学反应”中的展望

纵观国内各省份经济情况,观潮君发现,凡是经济发达省份都是石化、化工产业发达的省份。对比中部五省化工园区数量,河南47家、湖北51家、湖南14家、江西25家、安徽40家。

可以说,作为经济十强省,石化、化工产业规模不大、化工园区偏少,是当前湖南产业结构中的一个短板。

图片

▲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构建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截图)

如何将短板锻造为长板?这是一个涉及到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的系统性问题。

在政府层面,保持政策取向的连续性,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预期的宏观环境,落实要素保障机制,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

在企业层面,就是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而让企业经过市场的汰洗而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对接会上签订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协议,如衡阳松木经开区与长沙理工大学、耒阳经开区与湖南大学、洪江高新区与湖南师范大学,表明产业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坐井观天”,要始终瞄准前沿技术,充分依托省内丰富的科教资源,把省内的人才用好,筑牢发展的胜势。

如果说石油和工业盐代表元素周期表上的不同元素,那么人才及其掌握的技术,则是产生化学反应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湖南石化、化工产业虽然存在着精细化工领域传统产品占比大、空白点较多等当前不足,但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联手的“化学反应”,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湖南已在打造万亿石化产业、推动湖南石化成为千亿企业迈出了坚实一步。

湖南在2020年底,确定了“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的区域发展格局。作为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两副”,衡阳、岳阳分居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头雁”的南北两翼。

而从空间上看,岳阳与衡阳,一个在湘北,一个在湘南。前者是全省唯一拥有通江达海的国家一类口岸沿江港口城市,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阵地;后者是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也是区位优势明显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岳阳与衡阳在石化、化工产业上的“联动”,或许不仅仅是实现某个产业在省域的培强做优,甚至不仅仅是作为湖南“两副”的两座城市的生长,不排除助推湖南全域性质的产业融合和裂变,实现整个产业体系优化重构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