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以地融资”因地制宜打造丰收良田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溆浦:“以地融资”因地制宜打造丰收良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刘松森 溆浦报道

溆浦县委书记郑湘察看水稻长势、农田灌溉情况。

溆浦县委书记郑湘察看水稻长势、农田灌溉情况。

禾下乘凉梦,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溆浦人民的梦。溆浦县地处雪峰山脉,属于典型山区,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制种大县。水稻、玉米等6种主要农作物进入国家优质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县内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如今,“稻田连片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村民收入增加了,种粮积极性更高了。”说起这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变化,桥江镇堰塘村种植大户袁东梦想成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溆浦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行“以地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创造了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31021095818.jpg

强化组织保障 让工作有合力

金秋时节,走进龙潭镇乌峰村,映入眼帘的是由村党支部带领党员整治耕地抛荒复种的171.3亩红薯基地。“看着抛荒土地再一次长上了粮食,变成粮地,心里还是很激动。”乌峰村党支部书记谌树柏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说。

溆浦县以扎实的举措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会议专题研究建设工作。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新增耕地项目选址、申报立项等工作;财政局负责财政评审、资金监管及拨付;水利局负责项目选址占用废弃的山塘、坑塘水面的审查等。确保各部门按照职能职责明确分工,全力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天地‘粮’心,牢牢守住守稳‘湘西粮仓’”。针对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标准高、投资大,上级支持资金有限的问题,溆浦县创新投资融资机制,激励社会资本投入。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24万亩,投入各类资金2.7亿元,其中引入社会资本1.09亿元,2021-2022年,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0.24万亩,入库新增耕地2600亩,引进社会资本总投资10777万元。2023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9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1万亩,其中通过投贷联动模式融资创新面积2万亩,计划新增耕地1000亩,引进社会资本5000万元。

“我们将引进社会资本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与全县中心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门户网站等媒体平台,加大政策解读和宣传,让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溆浦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岳清告诉记者说。

在2022年高标农田建设选址和设计中,溆浦县以水东镇、龙潭镇等重点产粮乡镇为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全县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突出重点建设区域,采取集中连片的区域重点投入、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大力推行政策改革和试点,建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达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mmexport1697942946191.png

强化精准指导让建设有规划

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强化政府引导,让社会资本作用最大化。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水利规划、交通规划、村庄规划同步,在县农业农村局全程指导下,充分吸纳项目区内的现有村庄规划布局及设想,统筹农业生产需要与农民安居生活需求,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设计,让项目建设给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更多获得感。

在规划编制时,实地考察项目乡镇自然资源条件、田块走向、水流方向及产业布局等基础,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内容,重点对村组内现有不规则田块、沟渠进行整合,实现“小田改大田”,将项目区建成优质高效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资源、效益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规划前在项目所在乡镇走村入户开展民意调查,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签订书面实施意见,确保群众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另一方面,初步完成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后,及时向市农业农村局申报规划设计审查内容,听取专家评审意见,及时修改规划,确保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我县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投融资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全面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可实现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0万公斤,玉米7万公斤,红薯4.6万公斤,油料24万公斤,可年新增种植业总产值790万元,增加值550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总额预计可增加550万元,人均增收达148元。

b912520047f24717b4029077d59ec363.jpg

强化过程监管,让项目有质量

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才能发挥长久效益。为此,溆浦县结合实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渠、路、桥、涵、泵、闸等工程纳入长效管护的重要内容,形成了“管护人员固定、管护周期固定、管护范围固定”的模式,按照管护标准和责任,每季度和汛期旱期实施巡查和管护,尤其在汛期旱期、农闲冬季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全面保养维护,成为农田水利设施名副其实的“好管家”。并大力推行“田长制”耕地管理责任体系,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田长”,促进“田长制”常态化,并建立高标准农田网格化管护员制度,

该县坚持严格管理与质量控制相结合,管理不厌精,审计不厌细。要求社会资本投资方严格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以镇为单位、村为单元、整体推进、连片建设。建设过程中不得擅自改变或调整项目设计方案、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不得降低亩均投资3000元的建设标准。对确需变更的工程内容,须由项目区镇(街道)、村申请,经四方签证报批,监管方同意方可变更实施,确保建设一片、治理一片、受益一片。制定《溆浦县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施管理办法》,安排专人对接施工单位,在每个标段配备1名巡查领导,1名技术人员,1名审计人员,既提供“保姆”式服务,保障各项审批程序“一站”到位,又严把工程质量关,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建设项目推进高质高效。

99109a948fc24a7aa18fa6ddc64ad939.jpg

强化利益保障,让企业有动力

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小田改大田”化零为整;投融资创新,要“大手牵小手”多元筹资。

溆浦县积极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企农双赢的命运共同体,让社会资本更有动力。建立资金拨付专账,按照中央、省级财政制定的1600元/亩补贴标准,县级初步验收合格后按50%项目款拨付,市级竣工验收合格后,按100%项目款及时拨付。截至目前,溆浦县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已及时拨付到位。

县政府在新增指标形成并报备入库后,及时提出交易申请,交易完成后,对产出新增耕地指标价值高于项目总投入的,给予社会资本投资方总投资成本及年化利率7%的资金占用利息(不超过3年),剩余利润部分由县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方5:5分成。对因县域内存在耕地指标欠债缺口因素使溆浦县不符合湖南省补充耕地指标易地交易条件的,按照湖南省适时指标交易指导价核算产出指标总价值,给予社会资本投资方总投资成本及年化利率7%的资金占用利息(不超过3年)。

鼓励投资方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采取“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农民入股+企业经营+按股分红”“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方式参与耕地种植培肥、发展立体种养,既避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又提升种植业发展水平。

“小池子”变“大格田”,“低产田”变“致富田”。溆浦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正在推动这些美好愿景变成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