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湘西迎来了高铁和飞机时代,湘西的旅游事业也必将迎来长足发展。交通瓶颈一旦突破,湘西旅游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必将提速。”
永顺芙蓉镇是悬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如今成了网红打卡胜地。
何为“旅游空间”?当代学者郭文曾在著述《旅游空间生产理论探索与古镇实践》中有界定,“旅游空间是指资本权力和利益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旅游空间重新塑造,并以其作为底板、介质和产物,形成空间的社会化结构和社会的空间性关系过程。”
笔者认为,花垣边城(即茶峒)、凤凰古城、保靖迁陵镇、泸溪浦市、永顺芙蓉镇、龙山里耶古镇等湘西古镇的旅游空间再生产,并不仅仅只是原生态自然地理空间的利用与改造,也包括了社会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建构。在古镇旅游文化空间的重塑上,包括各种建筑在内的物质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各种物质基础建设的背后,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空间文化灵魂的塑造。没有文化灵魂,古镇旅游是无内涵无神韵的。那么这个灵魂是什么呢?我们如何提炼?又从哪里提炼呢?
茶峒变成了边城,泥路变成了石板街,但红白喜事互助互爱的习俗一直没变,来这里吧,体验人间烟火与人世温暖。
旅游,一方面是身体之旅,同时也是精神之旅,真正的旅游是身体和灵魂二者结合,一起得到安顿。古镇旅游空间的再生产,应该考虑提供给游客什么样的身体体验和精神体验。空间不是抽象的,是具体可感的,是不能脱离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特征的,比如山、水、吊脚楼、桥梁、古建筑群落、码头、渡口等。古镇的物质空间,往往根据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域特征、历史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进行构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笔者认为,在古镇旅游空间的再生产过程中,不能只顾物质空间,还应该关注游客精神需求的维度。
凤凰古城的山水人城完美融合,走在其中,可以慢慢品味沈从文笔下的故事。
沈从文《边城》等作品是古镇旅游空间再生产实践中主要的文化资源之一,那么对于古镇旅游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方面,应该对游客来古镇的旅游心理进行深度关注和理解。很多旅行者都是慕沈从文之名而来,他们是由于阅读了沈从文的艺术作品《边城》《湘西》《长河》《湘西散记》《湘行书简》等,被其艺术魅力所感染,所以才知道在武陵山中有凤凰古城、茶峒等“边城”,才知道世界文学名篇《边城》的原型地。也可以说,他们来湘西,其实就是来圆一个梦,是直奔沈从文及其《边城》等审美构建的美好而来,这也说明他们对《边城》中那美居之地的无限向往。有了《边城》他们才知道,在人类的各种生存样式之中,还有“边城”这样一个人间至境。沈从文老先生在《边城》的艺术创作中,展示了“边城”的人性之美与社会之美:没有功利、没有计算,只有相互付出、相互扶持,能仗义地善待他人。在很多读者的眼里,茶峒“边城”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于现代都市文明而言形成强烈对比的审美乌托邦世界。因此,《边城》与“边城”让广大读者怦然心动。
人与狗子都在清水江中享受夏日的快乐,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田园牧歌。
让读者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沈从文《边城》之中茶峒“边城”的淳朴、真实、纯粹的人性之美。这种自然人性,构成了现代化背景下人性问题的参照,很符合当代人要寻找与都市不一样的人性样式的文化冲动。这种人性魅力显得无比珍贵,和现代都市现代文明中种种人性扭曲样式形成了对视,所以才也构成了沈从文用湘西世界的魅力去反思现代都市现代文明的艺术思想特征。对于来凤凰、茶峒旅游的游客,很多是《边城》的读者,他们身处都市之中,常常感觉到紧张和压力,需要释放,所以怀着憧憬来到湘西。他们是来朝圣的——在他们眼里,“边城”就是一片圣土,就是人类的理想生活之境。
茶峒边城的清水江中,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时代跳跃的音符。
所以在湘西旅游文化空间建构的过程中,要真正理解沈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理解“边城”这个地方的文化本质,真正重视沈从文《边城》里“边城”作为人间至境的社会价值和审美意义,从而落实到“边城”旅游文化空间再生产的各项举措中。从长远计划,尊重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打造一个有别于都市人生和都市生活的日常生活世界,令旅游者能在这里感受到与现代都市不一样的生活样式和生命样式。这里能满足人们的朝圣欲望,能帮助人们暂时从生活的种种烦恼中超越出来,找到心灵的净土,得到自由放松,感觉到人生依旧美好。将人文精神融注于“边城”旅游空间再生产,其目标是打造一个旅游者来了一次还想再来的美居之地,而不是打造一个充满铜臭味和商业气息,甚至是充满心理伤害的地方。
船与艄公都不再是《边城》里的了,但茶峒渡口仍在风雨无阻地迎来送往。
那么,我们怎样安放游客的身心?怎样让游客获得心理的放松、精神的愉悦,甚至是灵魂的一次洗礼呢?这不仅是湘西古镇旅游空间再生产,更是湘西整个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神秘”曾经作为湘西文化的主要特征进行推介和打造,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策略,因为文化是不能被过度神秘化的,文化本身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说就是日常生活世界本身。当湘西的神秘被无数次表演或者展演之后,神秘还能成为神秘吗?当神秘不再的时候,我们更应打造典范的湘西旅游文化品牌来获得旅游事业乃至整个湘西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湘西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质量,更应脚踏实地的把湘西打造成为一个美居之地,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于一身,自然纯粹,人性美好,平静、温馨、和谐——这就是幸福之地,这就是“美丽湘西”!湘西作为美居之地,湘西的旅游文化空间重塑的根本指向也莫过于此吧。事实上,人之生命存在之空间意义也莫不在此。
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湘西文化孕育了一代文豪沈从文。沈从文也用自己的笔,真情而有效地回馈了湘西对他的养育之恩,用他的湘西审美世界反过来又重塑了湘西文化空间,使得湘西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或者行政概念,更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在各种文化资源的利用上,沈从文对湘西的文化书写以及产生的社会反响、社会效益,是无法回避的。
《凤凰故事》演出把湘西非遗毛古斯与杂技结合在一起,是艺术的创新,还是……
可以这么说,从旅游品牌建设的维度,没有沈从文,就没有现在的凤凰古城;没有沈从文,就没有现在的茶峒边城;没有沈从文,就没有保靖旅游文化空间的再生产……湘西的旅游文化空间打造离不开沈从文及其《边城》,沈从文本人及其文学作品对于湘西旅游空间生产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沈从文的空间表述资源非常丰富,各地还没有做到全面而深入的利用,因而如何利用沈从文对湘西的空间审美表述,其中仍然大有发展潜力。比如沈从文在《湘行散记》《从文自传》《湘西》等篇目里有大量对保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空间描述。保靖县城迁陵镇,处于酉水之畔,两岸高山夹酉水,酉水之上游直达里耶古城,下通旅游重镇芙蓉镇(即王村)。酉水流域旅游资源极多,包含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当然也包括了沈从文对保靖迁陵镇的空间表述,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酉水流域全域旅游空间再生产的可靠资源。如何深入挖掘整合,凝炼品牌,将无形的精神的转化为空间有形的旅游资源,这些都值得考量。
船儿过处,苗歌声起,水草轻摇,鱼儿惊驰——游客在凤凰古城寻找沈从文笔下的凤凰。
怎样将沈从文对湘西空间的审美表述转化为大湘西全域旅游空间资源,从而促成地方旅游文化空间的生产,是值得思考的。凤凰古城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就是成功地利用了沈从文对湘西空间的审美表述。比如,凤凰古城的两台实景剧《烟雨凤凰》与《边城》都是以《边城》为艺术载体,成为凤凰古城旅游文化空间的有机构成部分。沈从文在1982冬天到1983年春天所写作的《凤凰观景山》对于凤凰景区的开放和利用也做出了示范作用。这篇作品对凤凰南华山的开发和旅游空间再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花垣茶峒“边城”、保靖迁陵镇、永顺芙蓉镇、泸溪浦市等等奋起直追,也利用沈从文名篇《边城》进行了旅游空间的再生产,已初具成效。事实上,湘西的保靖、泸溪,怀化的沅陵、芷江等地,沈从文都有大量的空间描写,对这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审美和艺术的呈现,建构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空间形象,这些都是宝贵的旅游空间再生产的文化资源。未来要做的,便是不断总结、思考、研究,在挖掘资源、打造品牌、深度利用等方面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