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湖南“十里不同音”?陈山青、彭建国渌江讲坛分享湖南方言里的文化魅力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为何湖南“十里不同音”?陈山青、彭建国渌江讲坛分享湖南方言里的文化魅力

11月24日,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第二季第六讲在醴陵市渌江书院五贤堂开讲。

11月24日,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第二季第六讲在醴陵市渌江书院五贤堂开讲。

湘潭大学教授陈山青(左)、湖南大学教授彭建国(右)以“湖南方言里的文化魅力”为主题展开对谈。

湘潭大学教授陈山青(左)、湖南大学教授彭建国(右)以“湖南方言里的文化魅力”为主题展开对谈。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邦建 株洲醴陵报道

方言作为承载着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语言,不仅是交际之工具、文化之载体,也是一座城市的情感纽带和乡愁寄托。湖南方言文化浓厚,是我国汉语方言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

湖南境内有哪些方言?各个城市的方言文化又有何特点和魅力?11月24日,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第二季第六讲在醴陵市渌江书院五贤堂开讲。湘潭大学教授陈山青、湖南大学教授彭建国作客渌江讲坛,以“湖南方言里的文化魅力”为主题展开对谈。

在两个多小时的对谈中,两位教授以湖南方言为对象,从湖南方言、湖南方言文化、方言文化保护三个方面,分享各自对方言的研究和见解,为观众和网友呈现了一场感受方言之美的语言文字盛宴。

醴陵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峰在致辞中表示,渌江讲坛·建宸大课堂自开展以来,一批湖湘文化名家陆续走进渌江书院讲课,为广大市民打开了大的视野,提供了丰盛的文化盛宴。渌江讲坛·建宸大讲堂是醴陵柔性引才工作的一个重要活动,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吸引更多醴陵之外的各界人士走进醴陵,分享对文化的思考,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醴陵,帮助醴陵,让醴陵有更多的好故事走出去。

醴陵市文联主席、市人大常委会二级调研员唐青柏(右)为陈山青、彭建国颁发渌江书院客座教授聘书。

醴陵市文联主席、市人大常委会二级调研员唐青柏(右)为陈山青、彭建国颁发渌江书院客座教授聘书。

聊湖南方言

“十里不同音”,四大方言各有特点

陈山青,国家语委科研工作专家库专家,长期从事汉语方言和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彭建国,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理论与教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长期研究汉语方言学、语音学、地理语言学。

渌江讲坛的“坛”,普通话怎么读,方言又怎么读?长沙话的“满哥”“策”是什么意思……对谈刚刚开始,两位教授围绕各地不同的方言特点打开了话匣子。

“湖南的方言种类很多,主要有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四种,以及湘西乡话、湘南土话等一些分布范围较小的方言,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观察、体验。”彭建国介绍到。

谈及湘方言,陈山青指出,湘方言是湖南最主要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湘中、湘东一带,分为新湘语、老湘语两种,“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读音上古全浊声母大部分字具有‘不送气’的特点;老湘语主要是在双峰、湘乡一带,保留了古代汉语中较多的语音特征。”

明代官吏在处理公务时要使用一种相对一致的通用语进行交流,叫做官话,西南官话是官话里十分独特的一支。彭建国表示,湖南的西南官话主要分布于湘北、湘西、湘南,比如大家熟悉的“德语”常德话就是西南官话。

和湘方言不同,赣方言的古全浊声母大部分字的发音则要“送气”,陈山青说,作为湖南境内的第三大方言,赣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和湘西南部分地区,醴陵话就是其中之一。

客家方言是一个不以地域为命名的方言,客家人更是被称为中国的“吉普赛人”。对谈现场,彭建国分享了自己对于客家方言的理解,“湖南的客家人都是由移民带来的,客家方言分布在湘东、湘南,常常跟赣语连成一片,叫做客赣方言。”

对谈中,陈山青、彭建国共同表示,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基因密码,湖南方言并不等于湘方言,所谓“十里不同音”,各自呈现出了明显的特色。

对谈现场。

对谈现场。

聊口传文化

方言支撑语言演变,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方言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方言我们还要了解方言口传文化的魅力。”谈及湖南方言口传文化,两位教授以醴陵命名的由来为例,从方言保留古音、方言保留古词、方言称谓等方面娓娓道来。

彭建国指出,醴陵是全国唯一以“醴”命名的城市。“醴”字的左边是一个酉,和酒有关,右边代表着五谷,醴是用五谷酿制的甜酒,也指甘泉;陵则是较大的山。

“方言是‘活化石’,是活着的古代语言,它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有录音功能。”陈山青以醴陵话中的“满”(本字“晚”,声母读m,如“满哥哥”,即年轻帅哥)、“望”(声母读m,表示看),湖南方言中的“番椒”(即辣椒。“番”音同“班”,声母读b)等为例,详细阐述了方言保留古音的问题。在她看来,方言的发音研究对语音的演变有很大的支撑作用。

谈及方言称谓,陈山青表示,不同方言有着不同叫法,包含了不同含义,反映的则是一个宗族制度和家族观念。

“人情一把锯,有来就有去”“米汤淘饭——一本还原”“半天云里杀猪——宽血(胡说)”……对谈中,两位教授还与醴陵方言爱好者互动,现场分享了醴陵俗话、歇后语的特色。

在方言中,歌谣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彭建国以新化山歌为例,讲述了自己进行山歌调查的经历,“湖南的山歌基本以高腔为主,调子很高,背后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

陈山青认为,山歌保留了古代的一些对唱方式,情感热烈、奔放,以醴陵的《思情鬼歌》为例,反映了当时的婚俗文化,保留了许多方言特色的词语,是研究方言的重要内容。

两位教授为建宸·桃李江南签名赠书。

两位教授为建宸·桃李江南签名赠书。

聊方言保护

乡音是最响亮的声音,需要全民参与传承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方言就是一张无形的身份证,能够告诉大家你是哪里人,你从哪里来。”谈及方言的保护问题,陈山青认为,方言构建了一个人最早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标志,亟待大家共同保护。

在陈山青看来,保护方言的观念很重要,学术语保是一种有效方式,“和以往耳听手记的方式不同,现在可以采用音、视、图、文数据库的方式,收集保存方言,让它流传于世。”

相比于国家语保工程,湖南的方言保护行动其实更早。对谈中,彭建国向大家分享了“響應”计划的经验做法和阶段性成果。2015年,“響應”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由汪涵发起。目前已经完成湖南境内57个方言点的调查,收集30余万条数据,后续还将推出纸质丛书,用以保存、保护、研究湖南方言,“语言是多元化的,保护方言需要全民动员和参与,要树立既说好普通话,也说好方言的观念。”

方言背后是文化基因的传承,陈山青表示,每个人都有义务传承方言,要通过代际传承的方式,把上一代人的方言文化传递到下一代人,持续焕发方言的生命力。

“‘響應’计划有一句很响亮的口号‘乡音是最响亮的声音’,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方言和文化保护项目中间来,留下乡音、记住乡愁,将方言传承下去。”两位教授共同说到。

本次活动由中共株洲市委人才办、中共醴陵市委组织部、中共醴陵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醴陵市委人才办协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潇湘晨报社、醴陵市融媒体中心、醴陵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渌江书院承办,湖南建宸置业有限公司赞助。

当天,两位教授还前往建宸·桃李江南实地参观,对该公司捐赠助学,助力醴陵文化建设的善举表示称赞。

原标题:为何湖南“十里不同音”?陈山青、彭建国渌江讲坛分享湖南方言里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