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湖南讯(通讯员 谭云鹤)9月16日,由新华网、新华社承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22”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长沙县委网信办联合县林业事务中心推荐的候选人“最美森林医生”涂新华光荣上榜。
走进长沙县林业事务中心,记者见到了这位38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长沙县林业工作一线的“最美森林医生”。此刻,涂新华正在电脑前,耐心指导年轻同事操作全国林草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平台,填报检疫备案信息。他个子不高、略微偏瘦,但皮肤白净、神采奕奕,有一股儒雅精致的气质,同事们都亲切的称他为“涂博士”。
1984年,涂新华从中南林学院林学系毕业,并留校从事中南林学院林学系森保研究室秘书员、助教等工作。在此期间,涂新华参加了湖南省“七五”攻关项目——“马尾松毛虫空间分布型”调查研究。为找寻马尾松毛虫的踪迹,他踏遍湖南大半个省,跋山涉水远赴广西进行实地勘查。正是这份对林业事业的热情和坚持,才有今天有口皆碑、人人赞赏的“涂博士”。
1988年,涂新华被调入长沙县森林保护植物检疫站。当时全县有松林80多万亩,年均松毛虫发生面积超过12万亩,防治形势严峻。做好预防监测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关键,实现预防监测科学精准,能够提前制定防治方针,有效减少生态和经济损失,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长沙县林业工作人员在开展松毛虫预防监测时发现,随着全县中龄林、成熟林的增多,在野外蹲点调查的时,成虫躲在树梢上肉眼根本看不见。此时,涂新华创新研发了“震落法”,用一根树棍敲击马尾松不超过6次,树上的马尾松毛虫就能被震落下来,通过掉落在树木两平方米半径内的松毛虫数量来判断虫灾发生程度。2001年,涂新华根据“震落法”预测第二年全县马尾松毛虫会大面积轻度发生,但虫口密度普遍低。他担着责任风险,采用了可不进行防治的策略。果然,虽然全县大面积发现了松毛虫,但是成灾率为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科班出生的涂新华深知“技防”对森保工作是多么重要。从参加工作起,他就计划建立一套以气象信息预测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数学模型。2014年,涂新华对27年间每天的气象资料进行逐一统计,从大量数据中“提纯”出有用的信息,经过连续6个月夜以继日的数据收集和多元统计分析,最终建立了松毛虫发生量预测数据模型组,成功破解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密码。这是湖南省首套松毛虫发生量中长期测报模型,测报准确率高达85%以上,实现了森林病虫害预测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
涂新华告诉记者:“一名优秀的林业工作者,除了要在业务上取得突破,更要懂得提炼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让年轻人少走弯路。”近年来,涂新华编制了《长沙县森防工作表数据信息大全》《长沙县森林植物检疫管理规范手册》《长沙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实用手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基层森防专用书册,使全县森防工作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今年8月,县林业事务中心启动“青蓝1+1”工程,通过一对一结队、以老带新的方式培育年轻林业干部成长成才。涂新华在众人推荐下,成为了该工程的第一名导师,他还主动请缨,为年轻干部上了“青蓝学堂”第一课。涂新华说,自己已经年近60,很快就要退休,看到单位悉心搭建成长学习平台,年轻干部热情好学,老一代林业精神得到传承,使他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