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都不能少” 湖南铁腕守护长株潭城市群“绿心”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一寸都不能少” 湖南铁腕守护长株潭城市群“绿心”

仲夏时节,走进湖南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田心桥村,原柳树塘矽砂矿所在地绿意盎然,50余亩果木长势喜人。田心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新利说:“明年市民就可以来村里赏花采摘了。”

田心桥村位于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绿心”核心区域。长株潭城市群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两两相距约40公里,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在三市接合部,一块面积约528.32平方公里的绿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10余年来,湖南省通过立法保护、规划控制、生态补偿等手段,铁腕守护“绿心”。

图为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一处经过生态修复的矿坑。受访者供图

图为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一处经过生态修复的矿坑。受访者供图

10多年前,有企业在田心桥村柳树塘组开采山砂,对地表植被造成较大破坏,留下3片“癞头”般的废弃矿山。随着湖南省不断加大“绿心”保护力度,原柳树塘矽砂矿所在区域完成修复,变身为生态果园。

从湖南省科技馆出发,沿着长株潭城市群城际主干道芙蓉路南下,车行10多公里,就进入了“绿心”地区。这一带全是低山丘陵,植被茂盛,郁郁葱葱,与北面长沙城区和南面湘潭城区的“钢筋水泥森林”形成鲜明对比。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有历史形成、彼此互补的功能定位,有“绿心”分割、湘江串联的先天优势,最适合组团式发展道路。如果走“毁绿扩城”的老路,任由城市扩张,三市建成区极有可能连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张“长株潭大饼”,既破坏了珍贵的“绿心”资源,又失去了独特的生态优势。

图为长沙市雨花区石燕湖,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腹地。受访者供图

图为长沙市雨花区石燕湖,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腹地。受访者供图

为避免“绿心”在城市化过程中被侵蚀蚕食,湖南省完善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出台了配套制度,2011年编制出台《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2013年颁布《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

根据上述规划和条例,长株潭城市群“绿心”90%以上的区域被划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仅有10%的区域被划为控制建设区。在“绿心”范围内,除了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旅游休闲设施建设以外,禁止上马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

由于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过去存在一些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曾指出相关问题。

近年来,湖南省坚决扛起保护“绿心”的政治责任,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分类施策,推动问题整改。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生态绿心部部长龙宇说,到2019年底,“绿心”地区的违建项目已全部退出,并完成生态修复。在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中,湖南各级各部门狠抓“绿心”保护,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3月20日,湖南干部群众在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植树。受访者供图

3月20日,湖南干部群众在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植树。受访者供图

以长沙市雨花区为例,当地“绿心”面积178.97平方公里,占“绿心”总面积1/3以上。雨花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1年12月,当地已按照相关工作要求清退“绿心”地区的111宗工业企业用地,接下来,雨花区还将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中央公园规划,积极推动“绿心”退出工业用地区域的产业导入和配套设施建设。

自2013年以省级立法方式保护“绿心”以来,湖南省还出台了“一揽子”配套保护政策措施。比如,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绿心”地区生态补偿的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范围及补偿方式;湖南省自然资源、林业、环保等部门制定“绿心”地区保护监测管理办法,对“绿心”地区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

十年护绿,初心不改。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建设已取得较好成效,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呈增长趋势,初步形成森林城市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比2012年提高4.4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