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风声丨躺平与啃老,你真的懂年轻人的困境吗?
凤凰网原创 政府和社会,有责任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条件,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啃老”和躺平。
近日读到一篇题为《父母对成年子女“啃老”能否说不?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这标题有将常识故弄玄虚之嫌。在当今世界,即使是比西方更重视家庭关系的中国,大多数人知道,子女成年后父母没有再抚养他的义务,当然就有对成年子女“啃老”说不的权利,何必要最高法院来确认?
不过,最高法发布相关案例能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说明成年子女“啃老”不是个别现象。在当下中国,这样的情况为数不少,因而它是一个足以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逼儿子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最高法所发布的一个案例,应属“啃老”现象中比较极端的个案。家住农村的杨某洪、吴某春夫妇养大一个儿子杨某顺,这位成年儿子沉迷赌博欠下巨额赌债。父母的住宅被征用拆迁,补偿了三套住房,一套卖了给儿子还赌债,一套出租用来养老,一套自住。后来,儿子和父母发生争吵被父母赶出去,儿子将父母告到法院,以自己一生下来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为由,请求判决其对用于出租的房屋享有居住的权利。人民法院认为:
杨某顺成年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应当为了自身及家庭的美好生活自力更生,而非依靠父母。杨某洪、吴某春夫妇虽为父母,但对成年子女已没有法定抚养义务。案涉房屋系夫妻共同财产,杨某洪、吴某春夫妇有权决定如何使用和处分该房屋,其他人无权干涉。杨某顺虽然自出生就与杨某洪、吴某春夫妇共同生活,但并不因此当然享有案涉房屋的居住权,无权要求继续居住在父母所有的房屋中。故判决驳回杨某顺的诉讼请求。
这份判决的逻辑,正常人都明白。不用翻法条,凭社会经验和常识就能判断出儿子是无理取闹,父母可以立遗嘱将财产赠予他人而非一定留给子女继承,何况还要以出租房屋来维持生活——中国一些农村居民没有养老金,或者养老金微不足道。
判决背后,可能有一个苦涩辛酸的家庭故事。儿子长大不学好,不但不能上班挣钱赡养父母,而且欠下赌债,很可能借的是高利贷。父母卖了一套房子替他还债,已经充分地表达了舐犊之情,他还赖在家里“啃老”,惹父母生气,这样的儿子不赶出去留着何用?
这对夫妇或许在教育儿子方面有过失误,使儿子变成一块“废柴”,现在逼着儿子出去自立,大概是父母觉醒了,不如此儿子的未来更堪忧——这觉醒体现的,仍然是博大的父母之爱。
司法作为解决民事纠纷最终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且往往是不得已。尤其牵扯到亲属关系,一份判决只能申明是非的原则,但父母与儿女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掺杂着人伦、道德以及文化传统和现实困境等因素,这些问题远非司法判决所能解决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更宽阔的视野。
不求上进的“啃老废柴”
日本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就以成年子女“啃老”为题材。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对中国同类问题的分析,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
23岁的日本女青年玉子,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从东京回到老家。玉子父母早年离异,她跟着父亲长大,父亲开了一家运动服专卖店,日子并不宽裕。玉子回到家后成了一个“宅女”,每天就是看漫画、刷手机、打游戏、睡觉、晒太阳,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连内衣裤都要下班后的父亲放进洗衣机洗涤。父亲很恼火,但对爱女也无可奈何。吃饭时,他敲打女儿,“你有试着去找过工作嘛?”玉子总以各种理由搪塞。
| 日本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其实,玉子并不是毫无愧疚地“啃老”,她也尝试着去找工作,可一毕业就躺平的生活,使其陷入越躺平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则越想躺平的恶性循环。她写好求职简历不敢投递,扔到垃圾筐里,被父亲发现。有一次她不修边幅,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大妈衫骑单车出门,在巷口遇到小学同学回娘家,发小穿着精致,举止文雅,谈吐间透露出生活如意、工作充实的精气神,玉子大受刺激,搭讪两句就灰溜溜地逃了。
父亲决定开始新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一位中年职业女性,已谈婚论嫁。担心父亲再婚就不管自己的玉子,决定去拆散父亲的婚事,找到那位女子想说父亲的坏话,一番交谈,那位女子的大度和体贴让玉子感动而惭愧。后来,父亲要求玉子无论是找工作还是闲着,都要尽快搬离家中。
电影最后一幕,玉子坐在街边长椅上和邻居家的初中男生聊了会天,吃完一根冰棒,站起来伸伸腰,微笑着,露出一种做出决定的释然。玉子后来到底找到工作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终于走出父亲营造的小窝,在心理上“断乳”了。
比起英、美等西方国家(意大利似乎是个例外),中、日、韩年轻人更依恋家庭,这也和三个国家同处儒家文化圈有关——日本告别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最早,经济发展程度也最高,因此日本社会许多发生的现象,中国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日本的种种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应对之道,能成为中国之镜鉴。
这一代人的啃老、躺平与内卷
比起西方国家,中国人一些成年子女“啃老”莫名其妙得理直气壮——能吃父母的,为什么不吃?这有其历史原因。传统中国是家本位而非个体本位的社会,家庭中家长的权力很大,哪怕是成年子女,往往也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甚至人身权。
我们读《红楼梦》就知道,荣国府过着“家族共产生活”,邢夫人、王夫人都做了奶奶,亦没有私人财产,月钱由大管家王熙凤统一发放,整个大家族全由家长贾母史太君说了算。一般的小康家庭,也大致如此。
任何时候,权责都有一种微妙的平衡,权力越大也就责任越大,无限权力意味着无限责任。家长可以控制成年子女的财产和行动自由,那么反过来,成年子女啥事都要依靠家长,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传统的中国,成年子女的自主、自立远甚于古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相当的残留,一些父母对成年子女的婚恋、择业有意或无意地进行干涉,以为这么做天经地义——儿女的事,我为什么不能管?那么儿女也会觉得成年后甚至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父母供满18岁的儿女上大学是一种公认的合理现象)依靠父母,没什么惭愧的。
中国社会对“啃老”的宽容度往往也大于西方,但宽容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度,或者说父母不能行使说“不”的权利。世上没有几个父母真的心甘情愿地让成年儿女“啃老”,多数时候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儿女吃苦,且自己还有能力让儿女“啃一啃”。
“啃老”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当然也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宏观经济状况的背景。当经济发展放缓,就业需求不旺而整个社会的财富又有相当的积累,那么往往会催生出不少“啃老族”。《不求上进的玉子》中的主人公和她所处的社会背景就是这样,日本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经济迅猛的发展,使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傲视全球,居民的富裕程度在亚洲首屈一指,接着进入所谓“停滞的二十年”。
玉子这代人成长在这个停滞期,而父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于是不愿意将就,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那就家里蹲。平成时代长大的玉子,把自己的境遇归咎为“日本不行”——即宏观经济状况差导致她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在全民砥砺奋发、经济蓬勃发展的昭和时代成长的父亲不能接受这样的托词,他认为是女儿在为自己的懒惰找理由。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促进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而由此会带来年轻一代的“内卷化”加剧。将日本社会的“啃老族”增多的现象之成因,转换到中国社会,大概也能解释得通。
如何解决废柴们的“啃老”问题?
最后,我还想说说解决“啃老”这一社会问题的政府责任。我们可以拿另一个与“啃老”有高度关联性的社会问题——赡养父母来做一对照分析。
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是中国传统社会被公认的道德规范,也可说是一种习惯法。这种习惯法,是由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所决定的,政府不能提供赡养老人的公共服务,那么老人只能由儿子来养,辅以家族或社会慈善机构供养孤寡老人。
当经济发展到相当的水平,整个国家由农业社会进入到工商业社会,政府所征收的税额远超任何一个时代,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财富,那么政府应该是赡养老人的第一责任人。成年儿女对父母所尽的义务,更多应该是精神上的抚慰、患病时的照料,而不应是财务上的赡养。
考察一些法庭判决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案例,大多是老年父母没有养老金或养老金不足于正常生活,而儿女经济上也不富裕(贫困往往会代际传承)。法庭的判决,实质上是将儿女看作赡养老年父母的第一责任人,甚至是唯一责任人。
“啃老”问题,亦面临同样的困境。撇开像杨某顺这样的赌棍等极端案例,当一些年轻人确实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了,如果政府没有失业保险或就业帮助等保障兜底,他们不“啃老”,怎么办?如果无老可啃,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当然要激发年轻人走出家庭去闯,去拼,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但政府和社会,也有责任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条件,而不只是一味地批评他们的“啃老”和躺平。
十年砍柴,文史专家、时评人。本文原标题为“法院确认父母说‘不’的权利,并不能解决成年子女‘啃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