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雁南飞”变成“燕归巢”,为人才介入新农村发展提供帮助丨委员读书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把“雁南飞”变成“燕归巢”,为人才介入新农村发展提供帮助丨委员读书

原标题:把“雁南飞”变成“燕归巢”,为人才介入新农村发展提供帮助丨委员读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出多次指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吸引外出人才回乡创业,让他们引得回、留得住、发展好,仅靠乡情的维系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在常态机制、政策体系、培训激励、服务环境上下足功夫,把“雁南飞”变成“燕归巢”,才能把农村变成美丽富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乐土。

12月28日,“新时代乡村振兴”读书活动线上读书群交流开展到第78天。湖南省政协委员,共青团长沙市委书记叶妙以“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导读主题,继续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第十一章“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作为农业大省和教育大省,湖南如何把丰富的高校毕业生资源引导回乡创业?

导读委员吴迪说道:“青年社会力量介入新农村发展,要建立常态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深化培育激励,优化服务环境。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向农村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要完善工作激励制度,让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既要带头人、追梦人

也要“农创客”“田秀才”

“留住人才是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的环节,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补贴和奖励,切实提高和保障乡村人才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消除乡村人才的后顾之忧。”委员聂爱萍表示,当前,乡村人才的保障和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政府牵头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与措施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统筹配合,在执行过程中难度大,力度小,成效不理想。构建农村青年人才培养机制,要突破城乡户籍管理壁垒,改变户籍与福利合一的制度规则。

“跳出农门”依旧是农村年轻人的梦想,如何留住年轻人参与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委员李平认为,“关键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重点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确保各项生产要素向农村倾斜,让年轻人回乡创业有奔头、有劲头、有甜头!”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委员杨金鸢表示,一要大造“服务三农光荣”的社会舆论,媒体要精心策划、统筹发力,切实增强三农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培训乡村干部和各类人才,不断提高他们服务三农的本领。三要考虑在涉农高校招收定向生或举办委培班,让乡村干部有源头活水。四要搭建各种创业平台,为乡村人才提供建功立业的广阔空间。五要大力改善乡村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待遇,让他们有想头、有盼头、有奔头。六要组织各种类型的常态化的乡村振兴服务团,不求所有,只求所用,及时到农村提供农技、法律、金融、文化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推动乡村振兴既需要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挖掘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我们要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和农村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创造条件,加强本地人才培育。”委员李卫锋说道。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如何吸引更多青年社会人才回乡,形成良性循环?委员管勇建议,一是要吸引人才,通过政策、项目、政治待遇等吸引青年社会人才回农村;加大农村投入,完善农业产业链,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机会。二是要留住人才,要建立常态化机制体制保障,完善农村各项优惠政策,搭建三农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让青年能在农村实现利益诉求和人生抱负。三是要为人才充电,定期不定期对农村青年人才进行培训,打造一支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青年人才队伍。

“如何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如何引进来?二是如何留得住?”委员邓纬表示,“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出台进乡村创新创业比进入城市就业更加优惠、更高待遇、更能够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比如优先解决住房问题、进一步提高经济待遇、在职称评定中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年限权重、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中向乡村人才倾斜等。要留得住,就要帮助解决一系列的生活保障问题和后顾之忧,比如结婚生子、教育医疗、培养选拔等一系列的措施要跟得上,配得套。

“要不断开展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活动,通过试点示范,鼓励各地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委员胡颖举例说道,常德市桃源县将“屋场小会”打造成为听民声、访民意、集民智、聚民力的新平台。发挥“屋场小会”不拘时间、地点、形式活泼的特点,问计于民,收集意见建议,边听边改、立行立改,政策范围内的问题大都得以及时解决。今年4月份以来全县召开“屋场小会”3000余次,收集各类问题及意见建议1万余条,解决率达97%,“屋场小会”解决了群众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