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公益新世代下的中国新生代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他们是公益新世代下的中国新生代

原标题:以创意致敬美好,他们是公益新世代下的中国新生代

B站推出《后浪》宣传片后,“后浪”一词霸屏2020年,成为中国新生代的代名词。近日,B站新综艺《说唱新世代》又以豆瓣评分9.2的高分强势出圈,节目总导演严敏在接受采访时说:“说唱的意义是发声,为弱势族群、为被忽略、被忽视、被看不见的人发声”,节目打出的口号也是:万物皆可说唱。

而公益也迎来了它的新世代。不同于说唱,公益不止于发声,它更注重行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行动构建美好,万物也皆可公益。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关心着世界的一切变化,心系国家的现在和将来,他们聚焦藏区妇女、野生动物保护、疫情下的服务群体及弱势群体、身心残障群体、环保与安全问题等,以创意致敬美好,他们是公益新世代下的中国新生代。

11月8日,易善青年公益领导力论坛第四期于线上举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在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与公益项目建立深度链接,通过深度调研与创意发散,为服务公益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将公益与互联网进行巧妙联动,创新传播玩法与设计理念。以青年学子为代表的新生代如何开辟一个公益新世代?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公益创举。

>>香格里拉藏族手工艺品

打造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创产品,注入潮流血液

学生:王心悦;刘芝彤

伴随义乌工厂生产的手工艺品充斥在香格里拉大街各个商铺里,代表藏文化的手工艺品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作为藏区支柱行业之一的旅游业遭受强烈冲击,手工艺品购买量逐渐下降,当地妇女收入更是微薄。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传播藏文化,提高藏区妇女收入,增强她们信心,阿若康巴文化社应运而生,为开发出更多吸引年轻游客且具有藏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贡献着她们的能量。

00后的王心悦是一个“藏文化迷”,她希望能为传播藏文化绽放自己的光和热。通过采访调研,她发现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可爱、方便携带且有纪念价值的手工艺品,因此,她提出了将“戳戳乐”这种潮流产品和藏区特色相结合的创意。补充视频

该产品把藏区丰富的羊毛毡作为基本原料,制作藏族少女及藏獒形象的“戳戳乐”,推出两种产品套餐:“1+1”套餐和DIY套餐,鼓励消费者动手参与产品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感悟藏文化魅力及动手乐趣。

为促进产品销售,同样关注这一项目的刘芝彤,在深度调研与洞察消费者需求后,发现目标消费者们偏爱更有特色、精致的手工艺品,于是,热爱服装设计的她以藏族特色的“图腾”作为创意元素,制作五种款式丝巾,助力推广藏族手工艺品售卖。

“我希望更多的阿若康巴手艺人能够被社会看见,能够温暖购买了这些作品的人们,让她们能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也让背后的家庭充满力量。”刘芝彤感叹道。这份来自远方的呼唤也会因为新生代力量的加入而被越来越多人听见。

听完两位同学分享,南都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杨丹评价道:“两个同学前期调研非常充分,心悦‘戳戳乐’创意将藏区典型人物和动物与目当下年轻人喜爱的东西巧妙结合,芝彤的‘图腾’丝巾也极具创新,行动力很强,成品已经制作出来。”此外,杨丹也建议同学们多做一些田野调查,深入藏民,挖掘更本土的传统文化,做出更好的文创产品。

>>野生动物保护

短视频助力宣推,原创梳子凸显青年动保主张

学生:王思睿;陈嘉彧;袁也青青;刘子介;包钰;李子浩

疫情之下,野生动物保护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焦点。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最新报告显示,在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全球野生动物灭绝了2/3以上,而人类活动是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人与动物如何和谐共生?

通过调研问卷和访谈,王思睿发现大部分人对于保护濒危动物都仅停留在“假大空”的口号上,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相较于环境保护,目前所做的宣传远远不够。因此,她制作了一支有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的视频,号召更多大众参与荒野新疆发起的“成为月捐人,支持新疆自然保护与科普”公益项目。

身处青藏高原的雪豹与人类的冲突特别大,会因对牧民的牛羊造成威胁被猎杀,而“野兽保护栏”即分隔在雪豹和牛羊间的一根铁丝网,在很大程度上保护雪豹的同时,又能保证牧民财产不受损害。王思睿呼吁公众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来,为人类的好朋友尽一份微薄之力。

来自上海八年级的学生陈嘉彧分享了三个野生动物案例,也制作了一支动物保护短视频。16岁的袁也青青历时20周完成了调查研究,并制作了项目周报、宏观及微观简报,丰富自身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Today becomes so more beautiful than tomorrow,野生动物的未来需要所有人挺身而出。”这是袁也青青短视频中的一句公益主张,通过反转动物与人类角色达到观看者心中一震、眼前一惊的警醒作用。

此外,她建议要加强对违反野生动物保护行为的监督,将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相关教育也应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刘子介希望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可以根植于每个人心中,他以一本“黑色的书”来呈现自己的野保主张,以定格动画、极强的剧情和设计来告诉大家“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不要为了经济发展而一味伤害野生动物”。

包钰从市场角度分析消费者画像,发现高中生作为目标消费者对于产品颜值需求大于实用性,且产品要具有象征意义才更有吸引力。她以“手爪”作为切入点,发散思维,制作“手爪形”三款梳子——虎抓痕顺滑梳、鹰爪蓬松造型梳、雪豹按摩温柔梳。在兼顾产品颜值的前提下,延展功能性。“用它们来梳头就好像是野生动物在抚摸人类的头发,象征着友好和睦。”包钰解释创意理念。

关注海洋野生动物的李子浩介绍了海洋污染对野生动物的危害性,他希望政府能加强对渔民捕捞的管控,并建议依托技术,研制海洋小机器人清理海洋垃圾或控制渔民捕捞行为。

“如同学们所说,提升公众意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是目前最需要关注的内容。包钰同学的梳子产品十分有意义,后续可尝试将这个创意转化为现实。”北京绿色阳光环保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伯洁评价道。

>>疫情下的服务群体

揭秘“疫”中人背后的故事,促进人文关怀

学生:杨澜

根据西南大学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群体的抑郁、焦虑、恐惧、内疚情绪在1.4万受访群体中最为严重。其中,8.7%的受访医护人员群体有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10.87%的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差。后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杨澜进行了一系列针对疫情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数据调研,在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的帮助下,她深度采访了武汉市儿童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和抗疫工作者,并将素材和感悟整理成了一篇深度文章发表在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季刊《改变》上。

她呼吁大家关注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以及普遍存在的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症、青春期心理健康、产后抑郁、中年焦虑等。此外,她希望每位医护人员以及防疫工作者都能有意识地增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平好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更好地应对秋冬新一波潜在的疫情压力。

疫情中的“她”力量

学生:张子慧

除了医护人员,外卖和快递人员等城市守护者也是疫情期间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是在整个世界按下暂停键而仍旧维持城市心脏跳动的人,但很多时候,他们都会被忽略,尤其是该群体中的女性。

国家卫健委表示,4.26万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当中,女性有2.8万人,占其中的2/3,而在火神山建筑工人当中,男女比例更是达到了1:1,足以彰显“她”力量的强大。

张子慧聚焦城市守卫者中的女性力量,参与“包容城市计划”,他希望通过数字内容创作传播,让公众关注到该群体,从政策倡导方面进一步推动完善所在行业福利制度保障,例如五险一金、医护人员生理物资等。项目前期,她设计了宣传海报,并和来自武汉的外卖员、一线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进行访谈,撰写原创文章《她和她和她》,让更多人了解一线生活。另外,她还开设并经营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让更多人了解快递员以及志愿者行业生存环境。

“他们的职业需要我们去理解,他们的需求需要我们去关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了解去理解,通过认同去尊重”张子慧说。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阳光沐童专项基金副秘书长张甜蕾听完分享后十分感动:“项目介绍过程中,从所流露的真诚和和叙述,我能够感受到她们身上作为青年一代浓厚的社会责任感。”

>>疫情下的弱势群体

直面校园暴力,保护“少年的你”

学生:张雨泽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校园经历美好难忘,可有些人却深陷泥泞黑暗,被嘲笑、被羞辱、被殴打、被孤立、被找麻烦……有的人甚至一辈子无法逃离“校园霸凌”阴影,变得敏感、自卑、抑郁、甚至绝望。

张雨泽通过背景分析,总结校园霸凌的源头及后果,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他认为遭受校园霸凌的同学最终会演变成两种后果:一是抑郁甚至自杀;二是转变为施暴者。为了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他主张在国家和政府的指导下,及时干预,阻止校园暴力,对被霸凌者进行心理疏导,不要让火苗变成火灾。

爱,不罕见,为“瓷娃娃”添一束光

学生:吕骞;杜馨

在我国,现有罕见病患者超过两千万人,其中成骨不全症患者占比最大,他们往往又会被称为“瓷娃娃”,很容易骨折,目前我国近10万“瓷娃娃”患者中,仍有41%的患者没有接受治疗。家庭贫困、因病致贫、上学不易、被“矮视”偏见、缺乏预防遗传病意识和途径等都是“瓷娃娃”患者面对的种种难题。

吕骞的父母都是医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瓷娃娃”患者,带给他很大的心理冲击,于是决定深入这个群体,做一束能够点亮他们生活的光。

他帮本地的“瓷娃娃”患者申请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钢铁侠计划”资助的医疗费用,并走上街头,向人们科普“瓷娃娃”。“我希望每一位瓷娃娃患者都能得到公平的医疗资源、教育和工作机会,能有更多人了解、关注与施以援手,整个社会多一些信任,少一些防备,一起为他们拉起一张保护网。”吕骞分享道。

来自云南的杜馨称“瓷娃娃”患者们为“折翼的天使”,她在成骨不全日制作了宣传海报以及一支方言版宣传视频,同时还深入线下,在药房发起关爱“瓷娃娃”行动。她为这一群体写下一篇名为《我不完美,但绝不罕见》的文章,“希望每一个罕见病患者都能把这句话作为人生信条,我们在为他们添一束光的同时,也能收获温暖。因为爱,绝不罕见。

让视障群体被“看见”,也能“看见”世界

学生:慕昌烨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视障群体多达1730多万,但在路上却很少见到他们,30%的视障者选择不踏出家门一步,生活困难重重,学习资料难以获取。究其根本,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备,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及包容度不够。如何让更多视障人被“看见”,保障安全的同时也能“看见”外面世界的精彩?

成都市三渡潜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直在积极倡导大家协助身心障碍人士发现、认知并运用他们的潜能拓展就业方向。来自重庆的高中生慕昌烨作为志愿者与视障人士建立了深度联系,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心路历程,并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她在调研后呼吁以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他们,“我们本没有什么不一样”。

“社会工作中,有一种名为优势视角工作理念,指帮助受益对象或服务对象去认识自身优势,从而达到解决阻碍或者是潜在的社会问题。”南都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杨丹提出了与视障人群共同工作生活的建议。

>>设计小游戏,传播环保与安全理念

“垃圾分类大问题,试试掌中小游戏”

学生:张瑜腾

截至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垃圾分类能够对有害垃圾针对性处理,也能对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减少垃圾产生总量,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弱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如何提高大众的垃圾分类意识? 大一学生张瑜腾自学编程,设计了一款微信小程序游戏,玩家通过将垃圾拖拽进合适的垃圾桶来获取得分,借此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希望借此献绵薄之力,让大家多多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张瑜腾说。

南都公益基金会的项目总监杨丹肯定其创新形式,并建议他后续对游戏界面进行改进,细节处继续完善,争取将游戏推广开来。

开发火灾消防游戏,在游戏中学逃生

学生:潘御麟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城中村的消防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发生火灾23.7万起,其中城中村火灾数占46.5%。

潘御麟分析了城中村火灾频发的原因,包括生活设施隐患多、消防器材不足、居民消防意识差、缺乏消防安全教育等。他以为目前相对容易解决办法是提高城中村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因此制作了一款名为“我的世界”3D小游戏,它是一款山河建造游戏,重点让玩家探索交互,支持在多人服务器与单人世界中,分别体验不同的游戏模式。

而且在游戏中设置了很多游戏点,对应消防安全知识点,例如使用湿毛巾来降低烟对自身的伤害;爬楼梯时要注意秩序;逃生中不能坐电梯以防被困等。

“在关卡设置上可以更加丰富,包含更多消防安全知识,或升级成VR游戏,让玩家进一步体验真实逃生场景,仿照地图,改写成实体版密室逃脱游戏等。”潘御麟不断丰富自己对这个游戏的设想,希望通过这款游戏,帮助更多人逃离火灾魔爪。

南都公益基金会的项目总监杨丹评价:“御麟同学善于找到解决城中村火灾的干预点,但也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游戏的可持续性体现在哪里?所以可以设置一些升级、等级等,激发玩家探索欲,同时也能让他们对火灾、消防知识进行深度学习。”

>>公益新世代,请看中国新生代

他们是千禧一代,他们是后浪,他们是中国新生代。在公益新世代下,他们关心世界,关心国家的当下与未来,扶助弱小,传递温暖,向世界宣告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与热情。

他们有幸遇见一个科技繁荣、文化繁荣、城市繁华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的是,遇见这样的他们。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公益的行列中,用实际行动在公益新世代下唱出中国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