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旧址爱国主义资源初探

2013年12月13日 12:10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朱与墨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相关文章推荐:湖南一师范的教育方针 青年毛泽东不买账

三、主席母校:沃土育伟人

(一)立志报国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毛泽东1910年离开家乡到湘乡东山小学求学时改写诗一首送给父亲以表达宏伟志向。毛泽东学成名就的是湖南第一师范。1913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1914年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1918年,毛泽东暑期毕业,两年后,又在一师及附小工作两年半,前后共8年之久。

毛泽东进入一师求学期间,中国社会处于清王朝刚刚覆灭、内忧外患、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毛泽东给自己取名“子任”,决心以救国救民为已任。另外,他还有毛奇等化名,寓意要为国家建奇功伟业。1915年5月7日,袁世凯承认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学校编印了一本揭露日本侵华和袁世凯卖国罪行的小册子《明耻篇》,毛泽东读后在封面上写下了誓言诗一首:“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表达了报仇雪耻的赤诚爱国之心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不久,交往密切的诤友易咏畦去世,他悲愤交加,写悼诗一首,表达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我怀郁如焚,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安得辞浮贱。”意思是说祖国已处在日本和沙俄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下,国难当头,决不能以自己的身世低下贫贱就不去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4]

(二)求学储能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读书非常刻苦,从不虚度光阴。他在读书时“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专心致专地读书。他认为“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少年时期的求学是人生事业基础的关键。他读书既能静中求学,也能闹中求静专心致志地看书。毛泽东阅读广泛,喜欢国文、历史、地理、伦理和哲学等社会科学。文学才能突出,无论是对古体诗词,还是古体散文都作得很好,被赞誉为“立试万言,倚马可待”,所做文章被老师批上“传阅”,同学们争相阅读。

毛泽东读书坚持实践徐特立的“不动笔墨看书”的主张和国文教师袁仲谦的“文章妙来无过熟”的“四多”读书法,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毛泽东在一师求学五年半的时间内,所写的《讲堂录》、《读书录》、《随感录》和抄本就有一大网篮。

毛泽东读书喜欢吸取他人长处,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毛泽东非常尊重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进步教师,虚心向他们求教,他经常利用星期天和假期到杨昌济家里去请教,或讨论治学做人的道理。长沙小吴门附近的船山学社也是毛泽东常去听课的地方。为讨教体育问题,毛泽东专程访问离板仓四十多里,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柳午亭先生。1917年春,日本人士白浪滔天来长沙参加黄兴改葬的葬礼,毛泽东知道后,和萧三写信请求一见,欲求教有关问题。[5]

(三)强身健体 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时特别重视体育锻炼和意志磨练。读书期间,他坚持冷水浴,不管刮风下雪,天寒地冻,一直坚持了四年半,他认为冷水浴可以磨炼意志,练习猛烈与不畏。另外,毛泽东还坚持游泳,畅游湘江,并且进行风浴、雨浴、阳光浴,登山露宿、徒步远行。1917年一师7个学生病死,毛泽东写下“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挽联,[6]对当时体育工作的锦标主义进行沉痛批判。

毛泽东不仅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而且善于总结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的著述,他的第一篇论文,即《体育之研究》发表在1917年4月1日的《新青年》上,主张“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三育并重”,“身心并完”。他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关键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以便将来担当起改造国家和社会的重任。在论文里,毛泽东还创造六段运动操,讲究身体各部分、各器官要得到均衡运动。[7]并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阐明身体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由于坚持锻炼,毛泽东体质日益强健,他在陕北时回忆时说:体育锻炼确实对于我有不少的帮助,使我后来在转战华南的斗争和长征中受益匪浅。[8]

(四)才具初显 毛泽东德才出众,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从1915到1918年毕业止,他每个学期都担任了学校学友会的重要工作,特别是担任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时,实际负责学友会的工作。1917年上期,湖南一师推行平民教育,开办工人夜学,但未能成功开办起来。毛泽东倡议由他所负责的学友会开办。毛泽东亲自用白话起草了《夜学招生广告》,并到工厂宣传发动,不到三日,报名者达120多人。毛泽东根据工人们的文化基础和日常生活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并为工人们提供各种便利,工人们说:“毛先生真是我们的贴心人。”1917年,全校学生开展人物互选,当选的34人中,毛泽东得票最多,达49票,[9]他是全校师生所公认的品学兼优的佼佼者。

1917年11月18日,原集结株洲、湘潭的北洋败兵向长沙溃退,一场兵祸即将来临,市民惶恐不安,学校当局也主张师生撤往城东暂时躲避。学生毛泽东主动找校方陈言:离开学校必遭破坏,留校方可保安全。他打听到败兵不明城内虚实,一时不敢贸然进城,正在距一师10里左右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有过半年正规军事生活的经验,又是学友会负责人,于是组织学生志愿军与附近群众,并联络警察所调用十几条真枪,主动向猴子石出击,人马三面包围一面临江的猴子石,趁黑夜开抢,夹以油桶内燃放鞭炮,呼喊对方缴枪,声威大振。近三千名惊慌失措的溃兵不敢抵抗,只得乖乖地投降。这是毛泽东生平第一次军事行动,被记入了校志,大家称赞他“浑身是胆”。

1918年6月,学校举行毕业典礼,欢送六至十班170名学生。毛泽东代表全体毕业生在会上作了发言:“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感谢学校多年来的哺育,经过5年来的学习,锤炼,我们已经成长为雄鹰,可以展翅高飞了。外患内忧、荆棘丛生的祖国,急需我们寻找拯救的药方,觅富国强兵之道。”[10]毛泽东从一师毕业,结束了在一师长达五年半的求学生涯,是当时青年中的出类拔萃者,杨昌济称赞他“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毛蔡二君,当代英才”,“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此二子”。[11]这两人即毛泽东和蔡和森。黎锦熙先生称赞毛泽东是“大可造就之才”。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师范 湖南 爱国主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