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益社团 专业程度堪比NGO
UIC思成-筑梦志愿者在贵州陈家寨希望小学所拍到的情况。
从援建希望小学,到保护校园湿地,从探望麻风村,到以书信关爱留守儿童。珠海高校的部分公益社团,专业水平和活动领域早已步出“校园”的范畴,在越来越大的范围产生积极影响。珠海是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人数排名第二的城市,而高校公益社团数量也走在全省前沿。珠海爱心促进协会会长陈鹰评价说,珠海的高校公益社团非常活跃,也相当专业,“有的已经接近N G O的专业水准”。
A
UIC思成-筑梦:
三省四市募捐建成一希望小学
所在院校: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成立时间:2010年,由U IC学生贾凡创办,团队现有136名成员。
项目活动:其中最突出的是,通过多种方式筹资100万,并争取到政府匹配的140万,在贵州建设了第一所由大学生筹建的希望小学。
珠海爱心促进协会会长陈鹰特别提到,UIC在公益组织建设上是珠海市各高校的领头羊,“硬件设施较完备,老师非常鼓励学生参与公益事业,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就接受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是件好事。”
11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 IC)思成-筑梦社团团队成员十分振奋,他们获得了2013年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的最高奖项——— 金奖,这是中国目前针对大学生公益的极高荣誉。在此次金奖的获奖者中,该团队也是唯一一个珠海地区高校公益团队。颁奖词说,U IC思成-筑梦团队,通过多种方式筹资100万,并争取到政府匹配的140万,在贵州建设了第一所由大学生筹建的希望小学。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怎样在发挥公益心的同时,影响推动别人甚至政府去做这件事,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启示。
事件起源于2012年3月,一则反映贵州陈家寨地区儿童学习条件恶劣的报道震撼了团队成员。在部分团队成员考察当地情况后,他们开始确立“筹款百万建希望小学”的公益梦想。通过淘宝义卖、公众网络捐款平台、50名队员及3800名志愿者在暑假期间走全国三省四市募捐,为贵州毕节市纳雍县曙光乡的陈家寨小学共筹集善款100万元。结合雍县政府匹配的140万元,有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真爱梦想书屋”和运动场的新陈家寨小学于今年9月建成启用。据团队成员大二英语应用翻译专业的刘昊瑄同学介绍,他们所获的1万元奖励资助,也将继续用于陈家寨希望小学的后续项目。
据思成-筑梦社团社长刘洋介绍,该团队还进行社会化的聋哑人职业规划帮扶计划。2011年6月,思成-筑梦团队招募、组织200多名志愿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七个主要商业中心开展了2天募捐,共计筹集资金105541.80元,全部用于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其中6万元为该校建设2间聋哑人职业发展课室,帮助该校开展聋哑人的手工、裁缝、工艺品、糕点制作等课程。其余款项在该校设立“优秀生奖学金”和“贫困生助学金”。在这些校外慈善项目之外,还有专门针对U IC学生的思成名人堂、黑天鹅华尔兹舞会等学生活动。
机制:港式大学管理模式
作为珠海地区的公益团队,思成是唯一一个被央视新闻频道所报道的团队。大学生公益社团如何走出校门,如何通过自身力量影响社会。这是珠海不少高校公益社团所思考的问题。
思成-筑梦社团社长刘洋对此的理解是,要有一个好的团队以及社会责任感。对于大学生来说,走向社会做公益并不难,难的是大家齐心协力,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能坚持下来并完成它。
也有成员表示,思成团队之所以能有社会公益部分的成功,与土壤也有很大关系。与大部分高校有着很大不同,U IC实行的是港式大学的管理模式,并不过多干涉社团的建设发展,学校成立了一个全人办公室,以指导学生社团。创联慈善公益社的成员成璧卿说,“除了经费审批上比较严,社团发展和项目上校方几乎从不干涉。”而“指导”也仅仅体现于在社团成立时,全人办公室会要求社团找到校内和校外的指导老师,以指导社团发展。同时,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中,还有一项社工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些志愿类社工活动。
最近一段时间,思成团队正在忙碌的是女童保护计划的推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加入,珠海也成为该计划在全国试讲的第三个城市。
B
Allshare义务服务协会:
5年来坚持探访“麻风村”
所在院校:中山大学
成立时间:创立于1996年秋季,珠海校区的分会组织则成立于2008年,分会有50多个成员
项目活动:五年来坚持探访大茅岛“麻风村”的老人家
孤悬海上的大茅岛,在中山市的大比例地图上才能找到,这是广东省其中一个“麻风村”,目前有50多位康复者,平均年龄66岁,其中珠海户籍的老人约10位。中山大学珠海校区A llshare义务服务协会组织志愿者们来探望这些老人们的活动已经坚持了五年。
中山大学A llShare义务服务协会初创于1996年秋季,其在珠海学院的分会则成立于2008年。分会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位于大茅岛的麻风病康复者,每个月会有十多位成员前往大茅村探望这些老人,进行精神陪护。他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陪老人聊天,带去岛上医院不具备的药品等等。
“许多老人家跟我们都很熟悉了,他们也喜欢跟我们聊天。”该项目的负责人丁颖珊说。聊天的内容,往往是老人的故事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老人们会热情地跟学生打招呼,放下手头的东西让他们看电视、吃东西,还会教不懂粤语的同学讲粤语。
曾经的大茅医院最高峰时有400人,而现在已经只剩下40多人,每年几乎都有两三位老人去世。学生们就是希望赶在这群多年被“孤立”的老人所剩不多的暮年时光里,给予他们更多温暖。
一个学生回忆说,他访村时认识一个名叫梁森全的阿伯,跟他成为了朋友,但是后来再去时发现老人已离开人世。“我记得他的杯子很脏了,就在访村之前特地去唐家挑了一个结实漂亮的杯子想要送给他,远远看见梁伯的屋子掩着门,走过去慢慢地推开门,屋子是空的,只堆着一些木板在墙角。我在门口静静地站了一会儿之后就默默地再次掩上门离开了。那个杯子是送不出去了。”“死亡是所有人必然的结局,至少我曾经给这个老人带去过温暖,哪怕只是仅有的三次见面,哪怕老人根本还不记得我是谁。但我知道,在他将要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给过他的温暖,梁伯一定记得。”
大茅医院院长冯先生表示,大学生的这项服务给老人们带来温暖。“他们现在没什么物质需求,主要是精神需求,大学生的到来跟他们聊聊天,让老人们很开心、很满足。有的老人家跟他们成为好朋友,还时常念叨起他们。”
机制:“以老带新”并制作资料册
像allshare这样关注小范围弱势群体的高校社团并不多,风雨无阻,坚持五年,这对于一个流动性强的大学生社团而言,也并不容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丁颖珊说,他们已与大茅医院形成了长期的联系,与老人也建立了友谊,每一批志愿者们充满热情地在做这件事,有的社团成员从大一到研一,甚至已经离开珠海了,仍时常参与“访村”工作,这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和社团文化,延续下来。“包括社团的负责人,以及每次去‘访村’,我们都是以‘老带新’的形式进行的。这样能确保新成员能注意一些探访的问题。”为保证“访村”的质量,让成员们更专业地进行情感陪护,他们会对新成员召开“见面会”,做一个非正式的“培训”,出发前介绍麻风病、大茅村的知识,陪护老人应注意的事项等。
“社团的前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每位老人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做了一个老人的资料手册,包括老人的身体状况、精神需求、兴趣爱好等。例如有些老人不喜欢聊天,有些老人有脊椎病等。这就让参与的同学探望他们时更能针对老人的需要,也使我们的活动更有持续性。”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