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80位抗战时难童齐聚长沙 为60年前女教师祝寿

2013年09月09日 07:53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聂映荣 胡益虎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廖志强(中)和学生们满怀深情地齐声高唱《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   王志伟摄

摄于1950年4月的育幼院教职工合影,前排右一为当年的廖志强。 王志伟翻拍

65年前,他们是一群饱经战乱的难童,流离失所,但是一段难忘的集体生活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65年前,她是一名风华正茂的才俊老师,铁肩担道,为这一群战乱中的儿童点燃生活的希望。

星移斗转60多年,世事的变迁无法割断他们之间一辈子的情谊。昨日,近80位古稀老人从北京、深圳等地赶到长沙,为60多年前的老师廖志强85岁生日祝寿,“她比我们父母都重要,这一辈子我们都忘不了她。”

再相聚已跨越60多年,师生双双流泪

“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近80位古稀老人齐声高唱《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他们中有退伍老干部,有退休的教授、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他们不远千里聚首长沙,目的只有一个,为当年的老师廖志强祝贺85岁寿辰。

“廖老师,我是严瑞兰。”头发花白的严瑞兰紧紧握着老师的手,60多年没见面,她显得极其激动。“记得记得,你小时候还有点胖,现在瘦了。”廖志强连忙上前拥抱,不断轻拍着对方的背,问候道:“60多年没见面了,身体还好吧?”说着说着,两人都不禁流下泪来。

数十年没见面的老同学围在一起,拿出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片,一边传阅一边说笑:“你看看,那时咱们都多年轻啊。”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同学见到廖老师,走过去作英国绅士状,挽住她的手臂,笑着说:“让我来陪廖老师走一段。”大家在旁哈哈大笑,廖志强也开心不已:“还是和当年孩子时一样啊……”

78岁的瞿连珍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她由于右腿瘫痪,已经无法行走,她坚持让丈夫推她过来给老师祝寿。新中国成立前,瞿连珍的父母在战争中不幸去世,姐弟俩被育幼院收留,廖老师处处照顾她。“她就是我的亲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一定要来陪她过生日。”

育幼院的日子,难忘一起“挤油渣”

抗日战争期间,数十万在战乱中失去家园甚至失去父母的儿童流离失所。各界爱国力量发起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全国共设立了62所保育院,收容难童约3万人。其中,湖南保育院位于现今长沙韶山路长岭附近。1945年抗战胜利后,湖南保育院改为湖南省第一育幼院。1948年,19岁的廖志强从长沙周南女校毕业后,成为了这里的老师。

育幼院有600多名战争难童和30多名老师,学生中很多是孤儿,大部分都是八九岁。“我把他们都当做弟弟妹妹,大家挤在一起又开心又暖和。”廖志强和头发花白的学生们,回忆起当年冬天簇拥着取暖“挤油渣”的情形时,笑得合不拢嘴。

廖志强回忆起60多年前的这些学生,说自己有一件一辈子都后悔不已的事。

“我打过一个学生,他叫周秋华。”廖志强说,有一次上体育课,周秋华动作不标准,让他纠正,性子倔的他不听,廖志强气不过,便打了他手掌。下课后,廖志强回到宿舍就哭了起来,“我当时觉得自己很无能,教不好就打学生。”这是她唯一一次打学生,现在,周秋华已不在人世,廖志强说,自己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事, “想跟他说对不起都没机会了。”

几十年后,当年的难童各有所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建士、大亚湾核电站原党委书记姚耕陶等。

学生年过古稀,苦寻老师10余年

大部分学生从育幼院毕业后,分散在全国各地,很多学生失去联系。

在广州生活的何宗孔一直念念不忘当年帮助自己的廖老师。1949年,准备参加合唱演出的他在宿舍突然发烧,走不动路,廖志强背着他赶到几里外的演出现场。何宗孔至今还记得在廖老师背上时,她身上散发的温热。1995年开始,何宗孔便要长沙的亲朋帮忙寻找廖志强,直到2010年,他才通过同学辗转找到廖老师,年老的他匆匆从广州赶到长沙,握着老师的手泪流不已。

今年上半年,王运英、刘美琪找到廖志强。当时,她正躺在病床上打吊针,王运英一见到她,便俯身过来抱她,脸贴着脸,激动地说:“廖老师,好想您啊,您老还好吗?还记得我吗?”说着说着,几个老人都流下泪来。

今年夏天,得知廖志强有心脑血管疾病,78岁的谢艳芳特意去九华山拜佛,求来佛饼,冒着近40℃的高温天气,送到医院。廖志强说,当时她感动得眼泪直流。

“对我们来说她比父母更重要”

到今年为止,育幼院的30多位老师只有5位尚在人世。“到了这个年纪,没有什么奢望,大家还能聚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在廖志强生日前两个月,大家就准备起这次相聚。“我们很多都是孤儿,如果没有廖老师他们,不可能有今天。所以廖老师对我们来说,比父母更重要。”在育幼院生活过4年的胡春林说。

乌鲁木齐、北京、西安、深圳、桂林、成都等等,60多年后,一群已是爷爷、奶奶的学生,纷纷从全国各地赶到长沙,齐聚一堂,一起回忆看黑白电影、“挤油渣”,笑谈人生。他们中最小的也已经上了70岁,很多人身体不好,但一听到廖老师要过生日了,都坚持要来长沙。

“各位弟弟妹妹,60多年了,谢谢你们都还记得我,对我这么好,祝大家身体健康,一起度过美好的晚年。”廖志强笑着说。

对话廖老师 我是最幸福的人

长沙晚报:60多年后,有没有想到这么多学生来给您过生日?

廖志强: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还能见到大家。这两天他们和我说起以前的一些事,很多我都不记得了,他们都还记得很清楚,我听得都流泪了。现在大家聚在一起,主要就是因为一份情,一份育幼院的情,几十年了都抹不掉。

长沙晚报:这么多年没见面,您还能认出他们吗?

廖志强:认不出来了,但是他们一讲名字,我就记得,一下就会想起他们小时候的样子。

长沙晚报:您有什么想对学生们说的吗?

廖志强: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聚一聚,注意身体健康,一起过一个美好的晚年。我的这些学生,一个个都是好样的。作为老师,总希望学生不管在能力上,还是其他方面,都能超过我自己,现在他们都超过了我,我觉得非常开心。

长沙晚报:60多年了,学生们都还挂念着您,说您是一个好老师,您觉得当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

廖志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做人,堂堂正正做人,这是当年育幼院的宗旨,也是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但前提是自己要把人做正。我的看法是,教书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如果学生有知识,但做人不正,这也是个失败。后来,从育幼院出来的学生,他们个个都为人正直,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也是我现在骄傲的一点。

 
[责任编辑:陈 晶] 标签:长沙 位抗战时难童齐 年前女教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