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李杲伟用作品诠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013年11月19日 10:39
来源:金鹰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李杲伟治印,篆文:真实不虚

篆刻印章,李杲伟视为宝贝。

“我要说的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同样适用于我们艺术界!”谈到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的这个口号,著名青年金石书画家李杲伟认为,艺术家也应该避免虚火烧身,“任何一个真材实料的艺术大师都经历了漫长的创作苦旅,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就干一件事,他们倾情创作,将创作过程视为解除苦恼的开心地历程。要实现中华艺术兴盛,需要几代艺术家的努力。”

初夏的一个下午。星典时代小区。微雨。约定在著名青年金石书法名家李杲伟的般若草堂采访。李杲伟将刚创作完成的篆刻作品《真实不虚》、《能除一切苦》展示给记者看。“作品内容就是我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解。”

李杲伟就像一枚印章石,淡定而奇崛。穿着黑色的布扣衣服,疏疏朗朗地站着。闲聊时,语音沉郁顿挫,悠远自然。看他创作,犹如石头在刀锋下起舞,于无声处看衣袂飘飘,如沐春风。

李杲伟5岁接触印章,7岁师从长沙“篆刻王”谢梅奴,如今,已经30余年,金石篆刻作品散布海内外。

5岁迷上五颜六色的石头

李杲伟的篆刻生涯是从迷恋篆刻石开始。

1975年,李杲伟5岁。一天,母亲的工厂来了一位特别的工人,他就是刚从监狱出来,被平反的我国著名篆刻家谢梅奴。因为母亲刚好是谢梅奴的领导,所以,李杲伟和谢梅奴接触的机会很多。他也很喜欢这个身材精瘦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家,常常去他家里玩。

一次,李杲伟随便打开谢梅奴的一个抽屉,发现里面放满了五颜六色四四方方的石头,纯洁而莹润,非常漂亮,他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些石头。

这时候,他才知道谢梅奴原来是篆刻家。

两年后,李杲伟就正式拜谢梅奴为师,学习篆刻,直至1991年,谢梅奴逝世。

而他,却与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头”结下了一生的缘。

当年50块钱的极品青田石

如果没有心里准备,到了李杲伟家,以为是穿越时空,到了古代的大户人家。

只见客厅墙上挂着几具上好的褐色古琴,沿墙是各种金石刻印卷张,中间摆放着一张散发着淡淡芬芳的樟木桌椅。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在玻璃柜中安静躺着的篆刻石。

“这是寿山荔枝冻,这是芙蓉石,这是昌化鸡血石,这是巴林冻,”李杲伟拿起一块块石头,如数家珍地介绍。这些,都是他多年篆刻生涯收藏的极品石头。

李杲伟最喜欢的是一块双狮子头状的寿山荔枝冻,这是他十几年前花了6万多块钱买的。

“荔枝冻最难得的就是白中带青,而这块,就是其中的极品,你看,上青下白,浑然一体,在灯光下非常透明,光泽莹润自然,质地纯净,基本上没有杂质。”为了证明效果,李杲伟兴致盎然地将荔枝冻拿到灯光下照耀,果然,透过灯光,只看到一片内敛的光泽。

“现在这样的好石头很难见了,”李杲伟的语气有点伤感,“主要是开采的人太多了,现代人的生活品味越来越高,对篆刻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品石头供不应求。在上世纪80年代,50块钱就可以买上一方极品青田石,现在至少需要上万元,我那时候用皮箱装一箱石头,也不过一两千块钱。”

说完后,李杲伟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房间里拿出一个腊瓶,给刚刚拿出来的石头喷蜡,边喷边说:“越是好的石头,越要护理得仔细,一方面是因为好石头比较娇嫩,要用腊和油去养,另一方面是采石技术提高了,以前是纯手工,现在用火炮,而火炮开采出来的石头,因为震动很大,导致一些石头内裂,从表面根本就看不出来,一旦护理不好,干燥后,这种内裂就会显露出来,到时再好的石头,也会大大贬值,甚至是一文不值。”

好友床下有块极品寿山旗降石

石头玩多了,李杲伟积累了深厚的篆刻石品评知识。有时候闲了,他也会帮朋友去鉴定石头的真伪,几乎没有失误,所以很多人都乐意找他看。

“比如青田石的极品种类是‘封门青’,它微透明而淡青略带黄色。有一个很好的鉴定法子就是,用一个白色的瓷盆,装一盆清水,然后把石头放进盆子的清水里,你会发现,水瞬间变得更加清澈。”李杲伟举了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鉴定方法。

李杲伟鉴定石头不收钱,只收石头。有时候,他居然会意外地收到极品石头。

一次,李杲伟帮一个朋友鉴定石头后,朋友就要他在所有的石头中随便挑选一块。他转了一圈,没有发现精品。心里有点失望,这时,朋友说,我办公室还有一块石头不晓得你满意不。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办公室,朋友从里面休息室的床底下拉出一个灰蒙蒙的箱子,吹掉灰尘,打开箱盖,露出一块高2尺,宽1尺的寿山高山冻石,但李杲伟看到这块石头的色调不是很纯,还是没打算要。

朋友见到李杲伟摇头,最后无奈地说:“我只有最后一块石头了,你看看,不行就真的对不住了”。

然后,朋友拿出一尊布满灰尘的高2尺,宽1.5尺的弥勒佛来,李杲伟看着有点心动,找出一块湿布,小心地擦掉灰尘,他看到一片柔和的光泽映入眼帘,他马上说:“就是它了。”

他朋友愣了下,他哪里知道,这块被他遗忘很久的“不成器”的石头其实是上好的寿山旗降石。

好石头刻起来一气呵成

玉不琢不成器。其实,石头也是一样。

篆刻石在开采出来的时候,长得都差不多,只有经过多个程序打磨出来后,才能够看得出差别,显出档次来。

“从石场开采出来后,都是异形的,不规则的,首先要经过粗放的打磨,去掉许多附在表面的杂质,再经过80、500、1500、2500、3000等型号的沙子抛光后,我们才可以看到石头的真正模样,”李杲伟说,“真正好的石头,它的标准只有三个字,透、纯、润,缺一不可。”

艺术家都是追求完美的人,李杲伟也不例外。在篆刻的时候,如果是好石头,篆刻起来,用刀、布白、配篆皆一气呵成,“即使有些石头因为本身的质地原因而刻起来有着细微的差别,比如有些石头比较脆,有些石头有些粘,像芙蓉石,会粘刀,但还是不会影响篆刻后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王茜蕾] 标签:李杲伟 1975年 作品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