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湖南率先实现“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

2013年12月13日 08:1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贺艳雄 彭介润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数字教学,让山区孩子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真新鲜,现在通过电视也可以上课!”

“太好了,城里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啦!”

“城里老师的课,上得又生动又活泼!孩子们很爱听!”

最近,本刊记者深入偏远山区的部分教学点采访,不断听到各种赞美声。让这些老师和同学们高兴与赞美的,是数字教育卫星接收系统带来的优质数字教学实录课。在国家教育部等九部门的部署下,今年我省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点工程。在资金紧张、工作量大、路程遥远等多方面困难的制约中,我省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推进这一工程。目前,这一工程已圆满完工,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中,率先实现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偏远山区的孩子,从此可以听“城里老师”上课,可以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字教育资源点燃了偏远山区孩子们的“梦想”。

  信息“孤岛”渴望“新空气”

80 多个孩子,4名老师。平江县浯口镇鲁和小学平江县浯口镇鲁和小学,这是一个遥远山村小学的全部师生。这里离县城有40多公里,离镇里也有20多公里。路途和高山的阻挡,不仅使这里的师生出门困难,而且使他们信息受阻。由于至今没有网络,在信息上与外界几乎处于隔断状态,是个典型的“信息孤岛”。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介绍,像这样的“信息孤岛”,在我省还有不少。严格地说,这样的学校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学校,而是被称为农村“教学点”。所谓教学点,通俗地、简单地说,就是不成规模、不成建制的农村非完全小学。这些“教学点”,通常位置偏远,教学条件和设备差,学生很少,专业教师奇缺,教育教学水平落后, 网络又进不去,成了典型的信息“孤岛”。据2010年统计,目前我省共有农村“教学点”3480个。

信息“孤岛”渴望“新鲜空气”。“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教学手段不断翻新,教学模式不断变革,学习方式不断创新,特别是在省城,电子白板已经普及,电子书包等各种信息化产品被陆续推广和使用,教育信息化不断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不是新鲜东西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与学习的效率,增长了师生们的见识。然而,农村,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教学点’,信息化几乎还是空白。”省教育厅信息化办主任潘军如是说。

去年,教育部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列为当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7项重点任务之首,中央财政给予重点扶持。我省将其作为今年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点工作,并在财政上进行配套。一场偏远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克难攻坚,步步为营

这是一场鏖战。

要把信息化推进偏远山区,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事实往往比想象困难。路程的艰难,就是其中不逾越的“鸿沟”。全省3480个教学点,都遍布在极其偏僻的山区,少则有上百公里,多则数千公里。有的一天还走不了一个来回,有的还得跋山涉水。而每个教学点的设备安装,老师培训,都是很具体的。一切工作必须深入每个教学点,一套套设备安装,一步步落实、偷不得半点懒。此一难。

经费上的困难,也是难以逾越的。按照上级的规定,每个教学点,中央财政拨付5000元,省财政配套2000元。这包括了全部的设施和设备的购买,以及施工和劳务。其中的设备,就包括卫星接收系统、防雷系统以及电视机和电脑。“拨付的经费,仅用来购买这些设备都困难,还有施工费和劳务等费用,没有办法解决。”省电教馆馆长陈德平介绍。

怎么办?要么, 降低设备档次?不行!要么,增加拨款?也不行!经过认真研究,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事关山区孩子教育的大事,质量上不能打折扣。设备档次不能降低,电视机必须是50英寸的液晶电视,接受锅也必须是上级规定中最好的。为此,他们决定,全省电教系统全员出力。仓储的提供,设备的分发、运输等都自己出力。同时,积极调动教学点老师和乡镇、村负责人的积极性,自己挖基座、地沟。这两项工作为每套设备节约了1000元左右,大大节约了安装成本。“与兄弟省市使用同类设备比,我们每套节约了几千元。”陈德平说。

有了设备,没有教学资源,设备就成了摆设。中央电教馆虽然制作了同步教学课件,但是其版本与我省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完全一致。为此,由省电教馆牵头,在推进设备安装的同时,积极准备适合我省教学点实际的教学资源。他们一方面对以往开发的资源进行筛选,精选一些适合教学点用的资源。另一方面还组织省内专家开发合适的资源。“教学点的老师,整体年龄偏大,没有二次资源开发的能力,提供的资源必须是成品、拿来就可以用。”陈德平介绍。

要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师的培训工作必须得跟上。为此,省电教馆又牵头对教学点老师开展专项培训。分层次培训教师。首先是培训骨干。今年8月,170多名骨干在长沙进行集中培训。其次,是这些骨干组织各县教学点的教师,采取相对集中,或送培到点的形式,进行全员培训。他们还组织编写了《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教程》的专门培训教材,免费发送到老师们的手里。

 教学点来了“城里老师”,真好!

“这个方法好,孩子们都喜欢。”11月中旬,笔者来到平江县浯口镇鲁和小学采访。二年级的李复兴老师正在利用数字教学系统,给孩子们上课。电视机里,一个年轻、美丽的女老师正在领读课文,语气、语调都相当标准。李复兴说:“我的普通话不标准,有了这个系统后,好多了,对孩子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学生江向阳很开心地说:“在农村,能听到城里老师给我们上课,真新鲜。”

鲁和小学是我省最早安装数字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的学校。和别的教学点一样,这里的老师大多由于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较慢,以前基本上是哄孩子的“娃娃头”,教学上很难有突破。

今年6月份,当数字教学设备配发到该校时,老师们完全不会使用。计算机如何操作,资源如何下载,课堂上如何使用等等,真可谓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颇让这些老师们犯难。“这让我怎么教娃娃们啊?”正在这时,县教育辅导站派来了技术员,手把手开始教老师们使用电脑。

从开机到基本操作,再到如何进入教学系统使用资源,老师们认真记下了每一步操作。学生们放学了,他们还一遍一遍地熟悉各个工具的功能,一次次练习查找课程资源、使用电子课本。

几个月下来,如今这里的4名老师,基本上都可以熟练地使用新系统,开展视频教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春天来了》,想不想先看个小电影啊?”在平江县的另一个教学点翁江镇晋平小学,笔者看到老师正在利用。只见老师点开电子课本中的视频,液晶电视屏幕上的动画片开始播放:嫩绿的小草慢慢发芽、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始绽放,还有白云、快乐的小鸟……孩子们完全被电视中的画面吸引了。美丽的画面,生动的讲解,很快把孩子们的视野和思绪带到了外面的世界。

“山区的老师,语文和英语教学,最害怕发音不准,有了这个系统后,解决了很大问题。”英语老师王旭颇有感触地对我们说。

“以前,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由于教师缺乏,音体美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没有开齐,项目启动后,教学点教室里的电脑直接连上了网络,以前无法开起来的课,老师只需在网络课程上的课表点一下,就可以直接为孩子们上课。”平江县教育局一名副局长说,“里面的资源都是完全设计好的,甚至习题和课堂活动都设计好了,方便得很。网络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活泼。”

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满怀信心地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本教科书,这种使用了多年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巨变化,农村现代教学的春天,已经拉开了序幕。让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陈 晶] 标签:教学 资源 数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