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湖南:在"三量齐升"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为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贯彻好中央精神,省委、省政府在科学把握发展的主题主线和湖南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省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三量齐升”,并把它作为发展的总要求,进一步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逐步进入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新阶段。
以“三量齐升”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既要总量大,又要质量高,还要均量多。针对我省经济发展中总量较大而均量较小、增速较快而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省委书记徐守盛指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关键还是要看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是否得到同步提升。基于这一认识,我省在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四化两型”总战略、“两个加快”总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把实现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三量齐升”作为总要求,努力打造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省委、省政府之所以提出这一总要求,主要是对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关键看“三量齐升”。经济发展水平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所达到的水准。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不高,仅仅强调某一个方面,就可能产生“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省委、省政府认为,“三量齐升”是对一个地方的总体生产力水平、核心竞争力、人民富裕程度的综合衡量和全面要求,如果没有总量,质量和均量就没有基础,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如果没有质量,总量和均量就没有支撑,就会只是“肥大”而不是“强大”;如果没有均量,总量和质量就没有意义,就会只是“画饼”而不能“充饥”。因此,只有坚持“三量齐升”,才能找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科学标尺,才能获得破解发展不足、发展不优难题的“方程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靠“三量齐升”。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现在我省全面小康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没有速度不行,没有耐力也不行,必须靠强大的综合能力,才能率先“撞线”。省委、省政府认为,建设全面小康,不能单打一,而要形成“三量齐升”的组合拳:要以提升经济总量来推动全面小康,既不能盲目追求和攀比GDP,也千万不能忽视和放松GDP,必须继续在“快车道”上加油提速,把做大经济总量作为破解一切难题的基础和关键;要以提升发展质量来支撑全面小康,不能做只有总量而没有质量的“纸老虎”,而要把提升运行质量作为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难题的突破口;要以提升人均均量来保障全面小康,不能满足于只有总量而没有均量的“无花果”,而要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际效果,体现在人均经济指标和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上。
——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关键在“三量齐升”。推动中部崛起,是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南作为中部重要省份,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当前,我省发展态势良好,应该而且可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但也要看到,无论从全国还是从中部来说,我省发展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仍然较大。从总量看,虽然我省经济总量连续五年进入全国十强,但前面的标兵越来越远,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从质量看,发展的方式仍比较粗放,新兴产业比重仍比较低,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还很重;从均量看,一些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省委、省政府认为,加快在中部率先崛起,关键在于实现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三量齐升”。因为只有提升经济总量,才能增加崛起的“高度”,使湖南对全国发展的贡献更大;只有提升运行质量,才能增加崛起的“硬度”,使赶超的基础更加牢固;只有提升人均均量,才能增加崛起的“力度”,使老百姓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
实现“三量齐升”重在做好3篇文章
“三量齐升”是一个有机整体,提升经济总量是基础,提升发展质量是关键,提升人均均量是目的。实现“三量齐升”,本质是又好又快,重点是关注民生,特点是追求同步。为此,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坚持速度与质量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内生增长与广借外力的统一,核心带动与多点支撑的统一,努力做好扩总量、优质量、增均量“三篇文章”。
——做好“扩”的文章,着力提升经济总量。扩大经济总量是实现“三量齐升”的基础。面对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内外需求双重萎缩的严峻局面,为确保今年经济增速保持10%以上,确保到2017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扩总量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三个抓好”:抓好重点区域的“扩展”,着力推动环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重点区域的发展,以四大战略支撑点撬动全省经济总量的加速提升;抓好项目建设的“扩张”,千方百计引项目、抓项目、促项目,既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也抓“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努力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促进发展;抓好实体经济的“扩充”,通过鼓励全民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市场引导等措施,大力帮扶各类实体经济破难题、减负担、扩空间、增实力,扩大经济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21.8亿元,同比增长10%。
——做好“优”的文章,着力提升运行质量。提升运行质量是实现“三量齐升”的关键。针对我省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的问题,省委、省政府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任务,围绕优化发展要素、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着力实行“三个强化”: 强化两型引领,坚持把两型作为转方式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大力发展两型产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全面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促使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强化绿色崛起,坚持把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湖南作为科学发展的新追求,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任务。2012年,我省工业发展质量居全国第9位,连续两年居中部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近五年年均增长31.6%,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36.3%;长株潭自主创新风生水起,硕果累累,被科技部誉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做好“增”的文章,着力提升人均均量。提高人均均量是实现“三量齐升”的目的。均量提升具有丰富的内涵,既体现在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的提升,又体现在公共服务、人的素质、人的全面发展等社会指标的提升。为了增均量,我省努力做到“三管齐下”:用做大总量来增均量,通过千方百计扩内需,真心实意帮企业,全力以赴稳增长等措施,尽最大努力把经济总量这个“分子”不断做大,让人均均量这个“分数”一步步“大”起来;用实施倍增计划来增均量,着力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让老百姓腰包一步步“鼓”起来;用加强公共服务来增均量,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2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同等享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平等享有的权利,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一步步“高”起来。2012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首次突破4万元;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7%。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总抓手助推“三量齐升”
实现“三量齐升”,是确保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工作,需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为此,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四调”的硬措施来推动“三量齐升”。
——“调优”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是实现“三量齐升”的重要依托。为调优产业结构,我省坚持 “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在调优传统产业上,着力做优做强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电工电器等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冶金、有色、建材、石化等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食品、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在调优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着力加快规模扩张和集聚发展,优先发展7大重点产业,实施5大基础工程,打造3大支撑平台,实施“四千工程”,瞄准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打造重大企业创新平台。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全省经济发展初步实现了从“单功率、单马力”向“多功率、大马力”转变。今年前5个月,我省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产业的增速均超过20%。
——“调大”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县域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是实现“三量齐升”的战略支撑。在“调大”县域经济上,我省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坚持绘好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县城和中心镇发展规划“三张蓝图”;大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三业并举”;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居民向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集中“三个集中”,切实加强县城城区、工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三区建设”。今后五年,我省财政将筹措81亿元,扶持27个县市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在“调大”非公有制经济上,我省出台了《关于支持百强私营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营造良好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成长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土壤”。在“调大”开放型经济上,我省专门召开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会议,积极推动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的对接合作。2012年,全省县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54.22亿元,占全省总量66.6%,全省GDP过200亿、100亿的县市区分别达到23个、55个。
——“调低”工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工业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实现“三量齐升”的必然要求。为降低工业能耗和整治污染物排放,我省重点抓了四项工作:用高标准制定目标,提出到2015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6%和17%,同时制定出台了59个两型标准和23个节能减排标准;用大投入建设项目,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近595亿元资金,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十大环保工程;用大气魄深化改革,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差别化电价、阶梯水价以及污染资源使用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改革试点,搭建全国首个综合性节能减排监管平台和数字环保系统;用铁手腕进行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关闭洞庭湖区234家排污不达标造纸企业。“十一五”以来,我省以年均8.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14%的经济增速;洞庭湖水质不断优化,局部劣Ⅴ类全部上升到Ⅲ类,部分达到Ⅱ类。
——“调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产业就业吸纳率、工业化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产业就业吸纳率、工业化率是实现“三量齐升”的重要指标。为此,我省坚持“三个调高”:在“调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上,我省着力调结构,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调高”产业就业吸纳率上,努力化解经济增速放缓对扩大就业的不利影响,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把能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更多增值环节留在省内,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多、就业难的问题,实施8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在“调高”工业化率上,先后制定了30多个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文件,分行业制定支持工程机械、汽车、有色、食品、信息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探索设立新型工业化考核评价体系。2012年,全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140亿元,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9.6%。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1812.28亿元,同比增长15.12%;新增城镇就业45.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
提出“三量齐升”总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宏伟蓝图。按照“三量齐升”的总要求奋力前行,必将有力推动我省在更高层次上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省科学发展的进程必定会一路铿锵、步步精彩!(供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