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库》历时7年 打造湖南文化史上的"地标"
《湖湘文库》丛书 本报记者 张目 摄
9月3日,《湖湘文库》编纂出版总结大会在长沙举行,标志着这一湖南有史以来最大的出版工程和重大公共文化项目编纂出版工作圆满完成。
在地域文化的整理出版中,湖南是先行者之一。《湖湘文库》编辑出版自2006年8月正式启动,至今年7月全部完成。全套丛书共702册,分甲乙两编。其规模之宏大、规划之完整、实施之严密,令人瞩目。
湖南有识之士的梦想
搜罗历代湖湘典籍,传承湖湘文化,湖南的有识之士很早就身体力行。
湖南新化人邓显鹤,为清嘉庆九年举人,一生致力于湖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刊刻,他编纂的《沅湘耆旧集》,是一部汇集湖湘历代诗人诗歌的巨著,共录晋代至清代的诗作1.8万余首,对研究湖南历史、文化、文学和地方风情很有参考价值。到清代晚期,湖南人罗汝怀编纂了一部湖南地方文章的总集《湖南文征》,收辑元代至清同治600余年间的文章4068篇。
1946年8月1日,湖南省文献委员会成立,主任由同盟会创始人之一的仇鳌担任,委员有杨树达、李肖聃、黎锦熙等。委员会提出要编修一套关于湖湘文献的书籍,并列出了一个书目,遗憾的是,后来仅出版了《湖南文献汇编》第一、第二辑,便不了了之。
改革开放后,1982年岳麓书社成立,湖南成立古籍出版领导小组,经过调查论证,确定了一个湖湘文献出版计划,并陆续推出了《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船山全书》等一批重要著作。
时光荏苒。到2004年,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文选德,提出整理湖南历代文献,编纂一套丛书。2005年,随着条件成熟,编纂出版《湖湘文库》一事开始提上日程。2006年8月,《湖湘文库》编辑出版正式启动,成立了《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文选德任编委会主任。
“7年整,参加这一工程的同志,皓首穷经,殚精竭虑,一路艰难走过:内容和形式总体布局之慎重,选题掂量取舍之苦心,资料搜罗寻觅之困难,版本优劣甄别之复杂,编辑体例确定之细微,编著点校者约请之不易,篇章字句推敲之费神,标识、装帧整体设计外形内涵捕捉之困顿,以及管理工作之缜密,实难一一细述。”文选德对编纂工作的总结,恰如其分。
制定书目,是出版文库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难的事。要从上万种纷纭庞杂的湖湘典籍中筛选,哪些该选,哪些该弃,很费踌躇。编委会在北京、长沙等地举行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继而请专家、学者审阅整体框架和书目草案,以及具体选题的写作提纲,这样不同层次的讨论会近百次。
融合湖湘典籍的整理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湖湘文库》编纂者以独到的眼光,不仅整理古籍,还纳入现当代研究湖湘历史、人物、风物的著作及湖湘文化工具书,为后世研究湖湘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库》丛书共702册,近4亿字,其中甲编442册,乙编259册,另有《湖湘文库书目提要》1册。甲编以时间为序,收录从远古至1949年的湖湘文献,主要为湘籍人士著作和湖南地区的出土文献及晚清至民国时期有代表性报刊,同时酌收历代寓湘人物在湘作品。所选内容是曾影响湖湘乃至全国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体现湖湘文化内容的重要典籍。乙编包括湖湘历史、湖湘人物、湖湘风物、湖湘文化综合研究、湖湘文化资料与工具书5个部类。
《文库》这种独特的构架,把湖湘典籍的整理和研究结合起来,既具有文献资料性,又具学术研究性,得到全国诸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这种构架的确定,缘于《文库》的编辑出版是以‘整理、传承、研究、创新’为基本方针。”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光华告诉记者。
编委会副主任夏剑钦认为,甲编收入的湖湘典籍,是研究湖南历史和文化最宝贵的资料,将推动湖湘文化研究进入新里程。而乙编,是对湖湘文化研究的一次促进,也是湖湘文化研究一次成果展现。尤其乙编中对湖南人物的研究著作述要,几乎归纳总结了所有研究者的观点,并有论文索引,将极大方便后来研究者。同时,《文库》的编纂非常及时,因为有些资料、文献,现在不找,也许以后都找不到了。如《章士钊诗词集》,便是2007年3月夏剑钦与陈书良教授到北京拜访章士钊之女章含之,她为父亲的诗词集能在湖南出版感到非常高兴,而慷慨提供的手稿。2008年1月,章含之便因病去世。
从浩瀚的古代典籍和今人著作中,进行甄别选择,考验的是编纂者“选人选书”的功夫。无论如何,后世要研究湖湘文化,已不可能绕过《湖湘文库》。
产生于改革开放盛世的文库尽揽“大文化”
一册《湖湘文库书目提要》在手,红色的书皮,雅致的装帧设计,令人顿生敬畏和敬佩之心。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历史深处的真实和丰厚多姿的湖湘文化形态。
翻开《提要》,其中有一本《湖南抗战阵亡将士事略》的介绍,该书收录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湖南战场阵亡将士及殉职人员事略,及全国各战场湘籍阵亡将士及殉职人员事略,以往读者知之甚少。
文选德表示,这些几乎被湮没的历史和被尘封的人物,能出现在《湖湘文库》中,原因在于《文库》诞生于改革开放的盛世,解放思想给了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编纂《文库》能以尽量客观真实的态度来正视逝去的岁月,能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关照作品。这样,就使读者能从《文库》中看到许多钩沉而出的几乎湮没的历史和被尘封的人物,即便是耳熟能详的史实和人物,也能看到审视这些人和事的新视角和新认知。
不仅如此,《文库》系统而全面地整理归纳了湖湘文化。凡楚天湘地境内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承载的自然灵气,《文库》几乎尽揽其中。它既包括了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包括物质文明的种种;既有精英文化,也有草根文化;既有“阳春白雪”之绝唱,又有“下里巴人”之酣歌;既聚拢了哲学、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也让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等内容登堂入室。
从帛书简牍,到屈贾辞章;从大儒集钞,到通史传记;从书画雕刻,到方言楹联……《文库》将所有这些精当地编排连缀起来,显示出湖湘文化不同层次的不同风貌,让读者在《文库》中能够寻找到各自需求的东西,全面地欣赏和享受湖湘文化。
众多专家学者和编辑倾注心血
《文库》的编纂出版,凝聚了湖南出版界、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的心血。据统计,除文献原著作者外,《文库》约请作者、编者、整理点校者400余人,及集体作者单位16家。
“韬奋奖”获得者杨坚,以80多岁的高龄,重返工作岗位,一丝不苟地将1100万字的《船山全书》逐字逐句重新审订修改。2010年3月,在全书修订完而书还未出之时,这位令人尊敬的学者却因病去世。
尤其是岳麓书社,作为我省唯一的专业古籍出版社,承担了《文库》甲编中民国以前的绝大多数典籍校点和乙编中文博类图书的编纂出版,共356册。该社《湖湘文库》项目负责人马美著告诉记者,7年里平均每年要出50余本图书,参与《文库》的编辑们,都是加班加点,没有周末休息。主编《郭嵩焘全集》的梁小进,年过花甲,常常工作到凌晨。马美著的手机里,还存有一条凌晨3时梁小进发的短信:“郭集书信终于完成,呵呵。”
《文库》中,刘蓉、江忠源、刘长佑等与湘军有关的重要人物,王文清、李文炤、欧阳厚均这些清代岳麓书院卓有建树的山长,其作品均是首次整理出版,为研究湖湘文化和湖南人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首次整理出版,要搜集七零八落的资料,谈何容易。筹备《郭嵩焘全集》时,梁小进从《走向世界的挫折》一书里,发现英国国家档案馆收集了郭嵩焘书信的线索,几次请人查找,终于复印到资料。又从网上发现在云南省图书馆存有郭嵩焘的手札,为了尽快拿到资料,找到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请他介绍到云南省图书馆,才在最短时间查阅了相关资料。
《湖湘文库》必将把湖湘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其作用既在现在,而更深远的影响在将来。“如此重大的文化工程,我能参与其中,是人生幸事,从中也积累学识,获得提高。”马美著的话,是许多参与《文库》编纂的专家学者共同的心声。
■短评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何力柱
历时7年的《湖湘文库》编纂工作终于圆满收官。省委书记徐守盛评价其为“湖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湖南文化强省建设一项浩大的标志性工程”。它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举,必将在湖南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盛世修典。宋初有四大类书,明有《永乐大典》,清有《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典籍文献浩如烟海,如今躬逢盛世,又处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学,省委、省政府决定编纂出版大型丛书《湖湘文库》,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湖南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万千典籍文献,爬梳剔抉,参互考寻,含英咀华于一套700册文库之中,殊为不易。不少已经退休的专家学者,殚精竭虑,沥血呕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其情其志,让人感佩。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文化担当。
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棚却又知识匮乏的时代,更是一个缺少经典的时代。702册《湖湘文库》摆成了一座城堡形状,有人形容这就是“湖湘儿女的精神城堡”,它让我们见证了文化的传承,经典的不朽。如何把这部文库运用好、研究好,进一步传承弘扬好湖湘文化,为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