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减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新华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赵文君)最近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引发了不少学生家长的意见和担忧。看似严厉,条条都在重点上的十条减负令没让人高兴起来,反而徒增了许多担忧。
有关小学生减负的呼声已久,事关每一个家庭,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显然,教育部发布减负令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教育部同时也提到了,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减负工作需要展开大讨论,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然而,引发社会热议的,恰恰就是对这种减负不成反增负的担忧。
十条减负令中涉及的,都是家长诟病已久的问题,犹如套在学生和家长头上的紧箍咒。尽管数十年间经历了众多改进,却陷入了愈想解开愈不得解的怪圈,这就难怪家长对新十条减负令信心不足了。有人把原因归结于升学率等指挥棒,并以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为参照,指出别人的素质教育多么进步,我们的应试教育多么落后等云云。其实,从改革开放至今的教育成果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并不落后于国外,相反还被国外的教育专家认为基础扎实。
对比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小学教育,小学生的负担明显越来越重。以前的小学生有书面作业、有各种大小考试,从课堂测验、单元测验到期中期末考试,表面看来负担丝毫不比现在的少。如果把减负的板子重点打在作业和考试上,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有触及到最深的痛处。减负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根本原因并非在教育本身,而是源自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
十条减负令,虽然条条都打在“七寸”上,却难以执行、难以落实到位。就拿家长盯得最紧的“阳光入学、均衡编班”来说,有多少名校能做到阳光入学、公开招生计划?面对地球人都知道的招生潜规则,家长们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怪不得家长、甚至怪不得小学的“增负”教育,谁不想挤占有限的上升通道,抢夺最优秀的资源呢。
家长们最担忧的就是:作业没了、考试少了、升学选拔更扑朔迷离了、名校更遥不可及了。小学生减负,不该成为社会性问题,也不该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更不能指望发布几纸禁令就能解决。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