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湖南炎陵山里娃一年自拍12部微电影 讲自己故事

2013年12月19日 08: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新网株洲12月18日电 (张书乐 陈芳 唐玲)一台老旧的卡片数码相机、几个泥腿子老师和乡计生专干、一群几乎没离开过大山沟子的孩子,竟然在短短一年中几乎零成本拍出了12部微电影,讲述山里留守儿童一直想告诉爸妈的心事。

当笔者站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下村乡学校操场上,就着简陋的放映设备,和孩子们年迈的爷爷奶奶们以及700多村民们一起观看《山里的“天图”娃》、《山里留守孩子的暑假》、《妈妈背上的阳光少年》等微电影时,感动不禁在眼眶中流动。

山里娃自己的故事

小学六年级学生小勤勤是这个微电影团队里的第一个业余导演和群众演员,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让妈妈知道自己有多爱她。

今年1月,炎陵县“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正式成立。在该基金会的支持下,下村乡计生办工作人员和学校老师,为当地1月份出生的6个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被孩子们叫做“叶妈妈”的乡计生主任叶瑞斌知道小勤勤的心愿后,立刻想到时下流行的微电影,并把这个想法和学校校长刘显文沟通。于是,一个让孩子们自拍微电影的大胆想法就开始付诸实施。

孩子们的处女作《妈妈背上的阳光少年》讲述了一个关于上学的故事:一个先天性成骨不全的残疾孩子,从8岁起,上学的每一步路、每一道坡,全靠妈妈背上背下……当这一幕再现在镜头里时,所有的大人和小孩都哭了。4月,这部有关小勤勤的微电影获得成功。

在《山里留守孩子的暑假》里,炎陵县最偏远乡村学校里读书的留守儿童,和一群来自长沙周南中学的年轻老师一起共度暑假。许多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最自然的生活碰撞与思想交锋,在孩子们天真的笑容里变成了一种快乐。

“大部分年轻人都去城市务工,原本热闹的下村,现在只剩下虫子叫了。”校长刘显文说,有了微电影以后,下村又热闹起来了,孩子们的欢笑也多起来了。“虽然不能说一部电影能有决定性的影响,但至少是它是有效果的,对孩子们是有一定触动的。”

家长罗建新在杭州一家广告公司打工,特意要学校将孩子们的微电影传过去,看了无数遍。“比大片还要精彩。”他说,要将片子保存好,等孩子们大了以后,让他们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微电影之外的“特务”故事

12部微电影都是孩子们的故事;在这些微电影背后,却是一群没有镜头的特别剧务在默默奉献,孩子们顽皮地称他们为“特务”。

这些“特务”是由学校老师、乡计生专干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计生协会会员们义务组成的,他们的任务是提供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

刚开拍《妈妈背上的阳光少年》时,孩子们天真的按大制作电影模式,设想了许多“高难度”镜头。可“特务”们发现,由于没有三脚架,根本没法在陡峭的山路上稳定拍摄。为了不能让孩子们失望,“特务”们找来了各种工具替代三脚架,板凳、梯子、锄头……可没一样能够固定住小小的相机。最后,叶瑞斌突然想到用细细的竹子把相机绑在上面,做成了一个临时三脚架。

就这样,利用中午休息的时候,“特务”和孩子们一遍一遍地拍摄,摸索着从没见过的拍电影技巧。为了孩子的安全,在山路危险的地段,他们还爬树、涉水,把自己绑在大树上作支撑,抱着孩子们拍片。

每一部微电影杀青后,校长刘显文就开始忙碌。整天在网上打包压缩传送给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他们很多人看后都哭了,一是为电影中的故事,二是很多人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因为所有演员都是我们的学生。”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电影 故事 山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