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五零”现象 常德市武陵区以作风建设促经济社会发展

2013年12月04日 10:5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勇军 李寒露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气势恢弘的常德市桃花源大桥。吴卫民 摄

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市长周德睿在武陵区调研一百零八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李寒露 摄

秀美的武陵区丹洲乡一景。吴卫民 摄

“幸福武陵”社区广场舞 姚瑶 摄

本报记者周勇军李寒露通讯员孙家辉张克鹏

季节更替,记忆难忘。2013年初冬,与百姓冷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一组特殊数字,深深刻印在武陵区人的美好记忆里:

在常德市委、市政府“新常德·新创业”的感召下,在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武陵区持续保持了发展质量、群众收入、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基层保障、和谐稳定六个方面全市领跑的优势,并实现了城区征地拆迁“零事故”、 违法违规建设“零增长”、 棚户区改造政策“零差错”、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保牌“零扣分”、赴省进京上访“零指标”……

五个“零”,让人怦然心动。仔细品味这一个个“零”,人们可以感受到武陵区干部的硬作风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的铿锵步履:

——城区征地拆迁“零事故”。仅2012年,全区完成征地6000多亩,拆迁住户5000多户,拆迁面积50多万平方米,拆迁工作总量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面对如此繁重的拆迁重任,全区党员干部坚持依法依规拆迁、有情操作拆迁,受到广大拆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未发生一起拆迁事故,未发生一起因拆迁闹事上访事件,保证了省、市重大项目如期供地。

——违法违规建设“零增长”。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制止和拆除违法、违规建筑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工作,武陵区坚持区、乡(街)、村(社区)三级整体联动,确保了全区违法、违规建设发现一起,制止一起,违章一起,拆除一起,实现了违法、违规建设动态归零。

——棚户区改造政策“零差错”。武陵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自2011年启动到2012年底,解决了近万户城市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今年,该区启动的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又使5000户棚户区居民实现了“安居”梦想。由于对棚户区改造政策的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广大弱势群体真正体验到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武陵气魄。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保牌“零扣分”。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常德市创建保牌的主战场、主力军,武陵区举全区之力,全力奋战在“创文”第一线,确保了文明创建保牌零扣分,为常德成功夺取和维护“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零指标”。近年来,常德市直企业10万多改制下岗职工移交武陵,仅2006年就一次性移交了9万多人,加之区内还有一小部分上访群体和个体,面对如此繁重的社会管理压力,武陵区连续三年实现赴省进京上访“零指标”。

这里的每一个“零”,都关乎民本。它们就像面面镜子,折射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区委、区政府引领下“领跑新常德·建设新武陵”的强大凝聚力和执行力。而这样的力量,又是如何铸就的呢?

启示之一:

干部作风是战斗力

过硬的作风让城市激情迸发

征拆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而武陵区完成常德卷烟厂易地改造项目生活区地块300多户的拆迁任务,仅用了一个月;完成占地168亩的城市综合体项目(6号地块)拆迁任务,仅用了7天。这些,被称为常德拆迁史上的奇迹。

无论是征地拆迁、小街小巷提质改造,还是完美社区的建设;无论是商贸项目的推进,还是招商投资的洽谈……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武陵速度”,已经渗透到武陵区建设与发展的每个领域,频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过去不敢想的,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干的,现在干成了!仔细回想,这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支撑,那就是干部作风的转变。这也印证了省委巡视第四组巡视武陵区的评价:“压力最大、作风最实、环境最优、发展最快、保障最好。”

在武陵区,很多机关干部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武陵区的很多重要会议都是在夜晚召开的,有时候任务急,常常就是彻夜不眠,大伙虽然很辛苦,但是工作劲头很高。

今年盛夏的一晚,武陵区委、区政府大院。不少附近的群众悠闲地在这个开放式的大院里散步,此时已是晚上9点。二号楼4楼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区委书记罗少挟正在部署108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相关工作。会议很简短,但内容却很多。各单位一把手领了任务,便匆匆离开会议室。他们有的回办公室准备相关资料,有的直赴“三改四化”的“路改”现场……

在城市建设“三改四化”工程渐入佳境的这个初冬,武陵区委、区政府“一班人”更加坚信:干部作风就是战斗力!即便是使出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的努力,也要抢占精神状态的制高点,首先要赢在精神状态上,才能继续发挥好常德“窗口”和“示范”作用。

那个激情迸发的夏天,以及过往所有忙碌而收获的日子,武陵区应该铭记!

在常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切的关怀和无限的信任中,武陵城区就像一只正在化蝶的蛹,在翩翩起飞前,注定需有一段孕育的艰难,更要有破蛹为蝶那一关键的爆破力!有兴奋、有憧憬、有期待,更有笑脸,有喜悦……那是尊严,是凝视,是回忆,是对话,是无处逃避,是朗朗风骨,是神清气爽,是武陵人的精、气、神!

早在去年,武陵区就在常德率先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开展了以“问责治散、问效治庸、问廉治腐”为内容的“三问三治”行动,并建立健全“开通一条便民服务热线,建立一套民情工作台账,成立一个群众服务工作站,印发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撰写一本民情日志”的“五个一”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使党员干部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为了着力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在全区营造政治清明、干部清廉、社会清新的干事创业环境,武陵区创造性地提出了“德孝廉”文化体系建设,从思想体系、制度建设、文化熏陶、行为习惯入手,深入推进“廉洁武陵”建设,让廉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去年,作为首批四个区县之一,武陵区在全省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测评中,获得第一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述职,获得了市纪委开展巡视工作以来唯一的全票满意。3年来,全区没有一名党员干部因工作作风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区乡两级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区长、政协主席都是满票当选。

同时,通过给足经费、提高待遇、关心关爱,真正让基层干部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珍惜岗位、勤奋工作。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超过8000万元, 全面完成村居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按照全省一流的标准,2012年,村级组织工作经费达到15万元,社区工作经费平均达到40万元,切实保证了基层组织高效运转。

在干部待遇上,每年解决一批村居干部和乡镇站所负责人的事业编制;从村居党组织书记、乡镇站所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担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社区干部人均年工资达到3万元,村干部人均年工资增加到1.8万元,全部由财政打卡发放,并为村居干部全部购买了养老保险,离任村主干年补助最低标准达1800元。对此,南坪岗乡党委书记黎娟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区委、区政府用最好的待遇、最深的关怀,就是要激励基层干部和群众甩开膀子干事创业。”

南坪岗乡金家坪村,位于常德火车站的西北方向,属城市规划严控区边沿。今年初,这个村9组的一户残疾人家庭,通过手机短信,向区委书记罗少挟反映自家和邻居的危房问题:由于几间房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结构性极差,住在里面总是提心吊胆、人心惶惶,且逢雨必漏,但按照规定,城市规划严控区内一律禁止居民“动一砖一瓦”。

收到短信当天,罗少挟就率区人大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来到金家坪村现场办公。“外面下着大雨,屋里下着小雨,地上摆满了接漏的水盆,3间房挤了8口人……”随行的南坪岗乡干部魏强这样描绘当天的场景。而看到这些村民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能达到之时,向来沉稳干练亦不乏柔美的这位女区委书记, 用铁一般的语气说道:“此难不解,民心何在?”很快,在市、区领导的高度关注下,通过层层严格的审批和监督,这3户村民的危房问题得到了解决。

面对这个棘手的“建”与“不能建”的矛盾,党员干部是“为”还是“不为”?怎样“为”?记者从金家坪村危房户的笑脸中看到了答案。而今,在武陵区,所有的党员干部都有这样的共识:正是因为把群众时刻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区里的发展事业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干部当成自己的亲人,使得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气顺心齐、一呼百应的效果。

是的,当大家回想起武陵区越变越大、越变越美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心头涌过的,是播洒在武陵大地的无尽大爱,是强力迸发的一股创业激情。这,正是实现“五个零”的软实力所在。

启示之二:

民生改善是落脚点

改善程度是发展的“晴雨表”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是武陵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神圣责任,是“领跑新常德·建设新武陵”的根本。民生,如今已经成为武陵区最响亮的名片,也是武陵区百姓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去年以来,武陵区一举夺得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全国平安区县、全国法治区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区县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正是该区多年坚持民生工程大投入、大建设、大落实的结果。

区委书记罗少挟,这位上任之初两个月内走遍全区130个村居、社区的“民生书记”,始终坚守“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让武陵百姓生活幸福既是落脚点,更是最终目的”的执政信念。为了把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让区内百姓真切地感受到民生的分量,武陵区每年坚持把70% 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民生建设中,省、市交办的件件实事,每一件,每一年,都是全面或超额完成。

仅2012年,武陵区就投入5000多万元,推进花园式学校、校安工程、校园文化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投入54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建成率、村组道路硬化率、垃圾集中处理率、道路管养绿化率、沟渠疏浚清洗率、农家书屋覆盖率、村级卫生室建成率、敬老院建成率等8个100%。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参保总人数达到48万人次,其中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100%,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均保持全市第一,“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那些振奋人心的经济数字,更应该让老百姓尽可能地从发展中得到实惠。今年5月,位于武陵区三岔路街道的西城“阳光家园”正式开园,这是武陵区继东城“阳光家园”之后,在西城片区开设的又一家专门为智障残疾人开辟的一处集日间照料、学习、技能培训、文体活动于一体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城东街道体育东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东城“阳光家园”负责人汤婷告诉记者,智障残疾人在这里可以感受爱、感受温暖、感受家的美好。在市、区各级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一部分智障者在“阳光家园”训练一段时间后,融入了社会,参加了工作。

而为了让每个孩子充分享受到教育的阳光雨露,武陵区一改过去“率先发展教育”的说法,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一字之差,体现了质的飞跃。“武陵区义务教育呈现出优质健康、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城区小学‘礼·乐’、‘书法’、‘武术’等主题校园文化特色明显。”这是今年9月,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工作汇报会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王玲的评价。

近年来,武陵区从规划、投入、机制等方面着手,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2009年以来投入2.41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郊区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区属中小学校100%通过合格学校评估认定,城郊学校同步高标准建设数字广播、校园网、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完善功能室建设和器材配备,区属中小学校100%实现了“班班通”和“校校通”。

文化需求也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在罗少挟的倡导下,武陵区广泛开展起了志趣健康的群众文体活动,组织了100多支民间文艺队伍参加全市“百团大赛”,综合成绩全市第一。目前,全区各个乡镇街道都有了民间自发组织的舞龙队、大鼓队、舞蹈队。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一年一度的城区广场舞大赛,让城市百姓纷纷走下牌桌,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傍晚和夜晚,走在武陵大街小巷,处处欢歌,处处舞蹈。

此外,为了让“德孝”文化扎根武陵大地,武陵区连续3年在全区举办了高规格的“敬老孝老”之星评选表彰会和全区范围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涌现出了“敬老孝老之星”胡年军、唐捷,“救火英雄”赵志福,“最美的姐”杨芳华,优秀志愿者陈瑛等一批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只有在一个物质丰裕、精神充实、生态舒适、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社会,群众才能真正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才能提高,“五个零”的实现便有了群众基础。在武陵区,群众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就是最大的民生,这也是武陵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启示之三:

经济发展是硬道理

“同频共振”折射政通人和

“五零”现象的出现,包含着干部们的心血,体现着干部们干事创业的信念,这股信念背后的支撑,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政强制和精神动员,更多的是对武陵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近几年,武陵区经济发展可谓是一年一个台阶。2012年,区内生产总值实现7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调整为5.1:29.6:65.3。这得益于武陵区善于审时度势,不断根据大环境和区情调整发展方向,使得武陵区主要经济指标多年实现领跑全市。

早在2010年,武陵区财政体制调整和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后,出于错位发展的考虑,作为中心城区的武陵区开始明确现代三产业、新兴工业、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在集中主要力量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同时,逐渐退出工业落后企业,实行“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政策,有选择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鼓励现有工业转产转型。农业方面,突出城郊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2012年,三产项目呈井喷态势,全区在建和建成三产项目156个,其中过十亿元的重大商贸项目有8 个。在这样的基础下,武陵区委、区政府建设一个现代化都市的信心和决心空前强烈。

2013年,区委进一步调整发展方略,在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明确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现代之城、魅力之城、平安之城和幸福之城的发展目标,开启了西城新区、金丹洲现代生态新城的建设,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始翻开崭新的一页。随着二广高速连接线、沅澧快速干线“两大动脉”的全线贯通,全区东西两片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形成“中心驱动、两翼齐飞”之势。

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三改四化”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根据常德市委、市政府计划,两年的时间,要让全区路、水、电、网均得到全面提质改造,此举得到了全区上上下下的广泛支持。

2013上半年,全区共在建和建成服务业项目124个,总投资380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37个。特别是八大“十亿”商贸物流旗舰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投资48亿元的常德汽贸城已完成“三通一平”,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奔驰、奥迪等7家品牌4S店签订了入园协议;投资10亿元的东鹏陶瓷常德总部、常德花卉苗木市场均已开工建设,投资20亿元的常德商业广场即将启动建设;投资20亿元的常德兴隆国际物流园、投资10亿元的常德义乌商品批发城和投资3亿美元的常德宏进农副产品物流园在“港洽周”成功签约。

正是因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健康的经济环境作保障,群众的致富路子越来越广,生活水平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政府都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就业培训和方便申请的创业小额贷款。作为一个武陵人,只要有干事创业的想法和决心,只要有勤劳致富的愿望,政府就一定会积极帮助去实现。

在这样一种全民创业的大环境感召下,武陵区的广大群众热情高涨,谁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去找政府的麻烦,就像一名市民说的,政府拆迁款子都给足了, 住棚户屋的也住进了新房子,剩下的就只有努力干事挣钱了。“不找区长找市场”,“有一双手就能实现梦想”成了大多数武陵人的共识和行动。

武陵区的“五零”现象,让人们看到了武陵这座希望之城迸发出来的团结和谐的力量。如今,武陵人所梦想的一切,都在一步步实现,武陵人所创造的财富,正给武陵插上腾飞的翅膀,盛装起航。

 
[责任编辑:黄秋霞] 标签:作风建设促经济 建设促经济社会 常德市武陵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