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茶陵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集体脱官帽
一个正科级干部,却要伸手去摘四名正科级干部的官帽。
虽时隔三年,茶陵县教育局局长谭外珠却仍忐忑不安。他说,改革之初他已做好丢“官帽”的准备。
2010年9月8日,茶陵县正式启动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聘任制,成为15年来湖南唯一坚持全县推行教育去行政化的试点县市。
2013年1月9日,38岁的曹志丽上任云阳中学副校长,成为茶陵县第一批不戴“官帽”上台的副校长。茶陵教改破冰。
但在茶陵改革者眼中,校长脱“官帽”,只是这场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改革分三步走:
第一刀砍向吃“空饷”
2007年9月,谭外珠开始改革的第一步,对教师队伍里停薪留职、离岗创业、病休和借调的四类吃“空饷”人群开展“四清”运动。运动追回财政资金一百多万元,第一炮打响了。
随后,谭外珠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500名行政人员全面考察,于2008年7月出台文件精简学校的行政职数和行政人员。精简后,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职数减少了80个,行政人员减少到240人。调研发现,这两项工作深得教师的人心。
但精简的后果是,打招呼的人蜂拥而至,“压力太大。”于是,谭外珠决定将改革再推进一步,行政人员变任命制为聘任制:县教育局只聘任校长,校长以下的所有行政人员,包括副校长都由校长聘任。
这个想法在2009年的调研中,得到了所有教师和绝大多数行政人员的认可,也得到了校长们的一致支持。“校长可以拥有更大的自主办学的权力”。
2010年8月10日,县教育局出台三份文件,240名行政人员一次性全体“脱帽”。经过考察与民主推荐,县教育局重新聘任了义务教育学校的43个校长。“行政人员一年一聘。今年被聘任,你就是干部。明年被解聘,你就是普通教师。”
“这场240人的集体‘脱帽’行动真正触动了教育去行政化的灵魂。”谭外珠说,“它使得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自校长到老师开始淡化行政意识,也是去行政化的前奏。”
改革攻坚:
摘掉高中校长的官帽
“攻坚”战于2010年开始,目标是四所高中校长的官帽。
谭外珠回忆,当时没想过取消高中校长的正科级别,因为“这是跟县委要权。”
但时任县委书记、现任株洲市副市长的毛昭晖主动提出“能不能把高中的行政级别也取消?”他安排县政协调研,出台了取消高中行政级别构想的原稿,拿到县委常委会和学校中征求意见。
反对的浪潮汹涌而来。有人质疑,这降低了学校的政治地位;
原先县委任命的四个学校正副科级干部将近四十人,“无过”而取消身份,难以服众。其他县市教育系统都没有改,茶陵的教育人才交流到其他县市和单位,就会遭遇“零身份”的尴尬……
为此,谭外珠找到了2010年7月国家出台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做依据。纲要提出,要实行教育去行政化,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但诸多问题仍难以定论。最终,茶陵选择“温和”中前进: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原来已任命的行政人员仍保留级别,随着年龄自然消化。新上任的行政人员不具有行政级别。如果在教育系统就只能“零身份”,享受职级待遇。若离开,县委组织部将重新确认其所任职的级别身份。
2010年9月8日,《关于茶陵县基础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明确了改革的各项具体措施,标志着茶陵县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在全县范围内正式启动。
今年年初,第一批不戴“官帽”的副校长曹志丽、刘福生、刘四来走马上任,茶陵教改终破冰。
改革
背景
中考排株洲末尾
谭外珠回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茶陵一中、茶陵二中、云阳中学和职业中专等四所高中被定为正科级单位,与县教育局平级。县教育局主管的41所义务教育学校(即初中和中心小学)被定为正股级单位。
2007年8月,谭外珠任茶陵县教育局局长。
彼时,茶陵优秀教师“孔雀东南飞”、优质生源外流,全县中考平均成绩在株洲市排名末尾。学校人员超编现象严重,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谭外珠举例:原七地中学,学生只有70余人,教职工有27人,其中行政人员就有13个。
谭外珠调研找症结,“高中学校的行政班子任命权、考核权、考察权都在县委,教育局没有话语权。常常出现‘外行管内行’、‘教育局管不了学校’的现象。而义务教育的学校行政班子由教育局任命,校长没有选聘自主权,也导致学校管理不协调。”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