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69岁老师代课13年 教全校14孩子月薪1600
9月10日,凤凰县木里乡七兜树小学,69岁的代课教师吴秀聪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69岁的吴秀聪是凤凰县一所村小的代课教师,13年来,他每天走十多里山路,翻四个山头给孩子们上课。
9月10日,教师节,湘西凤凰县木里乡七兜树苗寨一如往常,似乎都与这个节日无关,除了69岁的吴秀聪。
作为一名代课老师,他独自支撑着苗寨里的小学。每日往返于山江和木里两个乡镇,十多里山路,四个山头,他身带柴刀,披荆斩棘。尽管一直代课,没拿到正式名分,他仍希望在讲台上坚持到最后。
十多里山路,翻四个山头,柴刀砍荆棘
早上6点多,凤凰县山江镇毛都塘村的天蒙蒙亮,寨子的一处瓦房传出开门的“咯吱”声。吴秀聪起床了,这是他十多年的习惯。
屋内灯光有些发黄,里间有个桐油色茶几,上面搁着几个备课本,这是他前一天晚上准备的。吴秀聪撩起床头的军绿色挎包,将备课本和一瓶英雄牌墨水塞了进去,包角破损得厉害,可以看到露出的书角。
生火、洗菜、煮饭……虽然一只眼睛失明,他的动作依然很迅速。
已经7点半了,“凤兰,凤兰!”吴秀聪冲着楼上的老伴吆喝。
罗凤兰正在给4个孙子穿衣,最小的才6岁,叫腾豹。小家伙眯着眼,很不耐烦。吴秀聪催促道:“今天教师节,快点,不能迟到。”
儿子儿媳们都在萧山打工,孩子和地则留给了两老,平时为教书而常常“缺勤”的吴秀聪觉得对不起老伴,总会早起做饭。
8点多,吃完早饭,吴秀聪背起挎包。角落有一排鞋,他特意挑了双崭新的解放鞋,准备出发。临走前,他从墙角取出老伙伴:柴刀,他去学校必备的行头。到木里乡七兜树小学有十多里路,要翻四个山头,山路满是荆棘,他需要边开路边前行。
这是一条上山的小路,宽度跟他手上那把柴刀的刀刃差不多。周边全是杂草,深的达一米,草丛传来唰唰的响声,吴秀聪时不时挥一下刀。他的步伐很快,年轻时受伤的左腿,此刻一瘸一瘸地跟着右腿快速移动。他看了下手机,9点,时间有些紧,他嚼了一撮烟丝,加快步伐。
吴秀聪说:“其实不远,我走得快,去学校只要四十多分钟,回来的时候上坡,慢点,五十多分钟。”山路很陡,有些路段已经看不到有人行走过的印记,吴秀聪笑称那是他的专用道。
9点半,吴秀聪到达学校,他打开校门和办公室,等待即将到来的14个学生。
复式班隔年招生,这个学期全校仅14个孩子
七兜树村离凤凰县城30多公里,处于木里乡、千工坪乡、山江镇三地交界处,该村有106户,437名村民,偌大的一个苗寨仅有这一所小学。学校不大,两间房——大的是教室,小的是办公室。学校位置偏僻,村民说办公室的墨水都可能会被人“牵”走,“吴老师不在就不安全”。
学校没有任何体育用地,仅在办公室堆着4个排球,是支教的大学生给学校的礼物。教室外的黑板上写着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这也是支教者留的,吴秀聪觉得有文化,不忍拭去。
吴秀聪说,开学不久,新到的孩子很水灵,这也是他每日的盼头。但近些年来,来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少。学校能维持多久?既当老师又当校长的吴秀聪也不确定。
一间教室,一个老师,学校开的是复式班,隔年招生,最高带到三年级。2012年,学校开的是一年级和三年级,共有24个孩子;这一学期,三年级的孩子升级,就近转到千工坪小学读书。但新招的孩子不多,学校学生减少到了14人。
七兜树村长吴求安介绍,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很多,家庭条件都有所改善,比以前更注重教育了,都愿意将孩子送到县城或乡镇上学,村小师资有限,接纳不了很多人。
对于这一点,吴秀聪表示理解,他说自己只是初中肄业,乡镇的老师水平更高,对孩子也有好处,他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那些有需要的家庭。
2000年左右,这所村小本来是要撤掉的,但因村子距木里乡有8公里路程,年龄小的孩子难以赴学,就没有撤掉。吴秀聪被派到了这里,一呆就是13年。
村民们对吴秀聪很敬重,年轻的大都叫他一声“叔”。村民吴爱福说,七兜树村位置偏远,买包烟都要走三公里路,没有年轻老师愿意来。吴秀聪虽然水平有限,但很细心负责,村民都很放心。
“不晓得还能教多久。”吴爱福瞟了一眼墙角的柴刀,再望了望吴秀聪的背影,说:“他住得远,哪一天挥不动刀,估计也就不行了。”
没有上课铃的课堂
没有祝福的教师节
10点,上课。学校之前的铃铛被盗,吴秀聪喊了一嗓子,学生涌入教室。
学前班和二年级,14个孩子规规矩矩地分坐两边。讲桌与课桌平齐,吴秀聪佝偻着坐在上面,头前斜立一个备课本,时不时抬头望望下方自习的孩子。
吴秀聪将两个班的课程表排得一样,他说:“年纪大了,一边上数学一边上语文的话,怕‘窜台’。”
第一节是语文课,二年级上的是第二课《绿色的竹楼》,学前班学的是拼音“a”的应用。“我家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二年级的孩子齐声朗读,有些学前班的小家伙也跟着掺和。
吴秀聪在不足40平方米的教室里踱来踱去,一手拿课本,一手背着,时不时拍拍那些瞎掺和的孩子。
随后是音乐课,但这里叫“唱歌”。在吴秀聪的认识中,音乐就是唱歌,他称自己会简单的识谱,用不标准的唱法教着孩子。他手持音乐书,神情严肃,孩子们也学得很认真。
吴秀聪在学校是不吃午饭的,十多年来都是如此,他说已经习惯了。
下午4点半左右,上完数学课和体育课,记者已经饥肠辘辘。吴秀聪则再一次爬上那长满草的山坡,左肩挎包,右手柴刀。
教师节一天,村里的孩子们显然不知道吴老师心中的那份节日感受。吴秀聪没有收到祝福和礼物,但依旧很开心,他觉得这是自己的节日,是他当老师的光荣。
没拿到老师的名分
也要做到最后一息
1964年,吴秀聪20岁,初中肄业,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他清楚地记得,那时他是村里的红人,穿的是卡其布的衣服。1981年,吴父重病,吴秀聪不得不回家,暂停教书。那时土地刚刚分配到户,吴秀聪发现种地更能养活一家人。
他算了一笔账:那时当老师的工资每个月是8元,当时的面是1角钱一碗,他家有5口人,月工资养不活全家人;而家里有五亩耕地,养上几头猪,全家人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1982年的一个夏天,毛都塘村的几位村干来到吴家,称村小的老师不够,希望吴秀聪出山。村里许诺他可以边教书边种地,他立刻答应。
1998年,吴秀聪转到木里乡新桃小学。但到了2000年前后,很多大学生作为公办教师补充到边远山区的教师岗位上,他也就处在了淘汰之列。后来,他勉强谋得了一处安生之地——木里乡七兜树。从此,他便一个人挑起了这个偏远的山村学校。
代课老师,工资有限,他边教书边种地,每日往返于两个乡镇,“常常半夜插秧”。2011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下发了《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指导意见》后,吴秀聪的工资上涨了几次,目前月薪为1600元。他不再种地,专职教书。买了手机,过得还算富足。但他心中一直有个遗憾,“现在没有正式名分, 不算真老师。我教到最后一息,做一辈子老师,就应该算了。”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