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伢子骑行2232 公里滇藏线 献礼18岁
18岁的成人礼
出发前,他以高分被推荐上中国人民大学,他就是两年前骑行吴哥窟的长沙伢子邬金夫。
“用车轮丈量大地。”2011年暑假,长沙市一中高一学生邬金夫从长沙骑行去吴哥窟,让众多一到暑假就被送往培训班的学生们羡慕不已。转眼两年如水,邬金夫已完成高中学业,文科高考626分,被校长实名推荐至中国人民大学,可谓是“功成名就”,但他依旧没有停下骑行的脚步。7月20日,邬金夫又随父亲踏上了自行车骑行拉萨的征程。
“我不想坐车去拉萨,也不想做梦去拉萨,只好骑车去了。坐车太快,走路太慢,骑车刚好。”而出发这一天,刚好是他18岁的生日,2232公里的旅程将搭成邬金夫的成人礼舞台。
为90后正名:我们不说苦
常人眼中的90后往往娇生惯养。但邬金夫的父亲邬惠林却有点鹰式教育的意味,“读初中的时候,家里离学校有5公里远,搭车不方便,我们工作忙,没时间送他,就给他买了辆自行车,每天骑车上学。”邬惠林介绍:“因为我自己也喜欢骑自行车,觉得远行有利于开拓胸襟,就在他有假期的时候带上他一起骑行。”
现在,外界对于这个“肯吃苦”的90后男孩啧啧称奇,但邬金夫自己却不以为然。“苦,为什么要这么说?很多乐趣只有真正经历了才能体会。骑行中,沿途的优美景色、风土人情都是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同时,每一段骑行对自己都是一种挑战,如果每天能达到自己预计的目标或者学到新鲜的东西,我都会很有成就感。”邬金夫认为自己只是在享受挑战与学习的乐趣。
“骑行圈里有很多牛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次出来骑行,都可以认识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阅历,跟他们交流总是让我受益匪浅。”此外,邬金夫还会因结识新的朋友而兴奋不已。
运动中学习:学会做计划
据邬金夫的班主任周子珺介绍,“邬金夫喜欢骑单车,而且还是学校羽毛球比赛的单打和双打的双料冠军,要知道,他并不是专业特长生。我们都以为他会耽误学习,但是这小子学习的时候非常能沉下心,爱动脑子,作为文科生获得长沙市数学竞赛一等奖,很不容易,其他成绩也一直很好。”
“我是文科生,我需要不断地积累素材与文学素养,骑行便是天生的土壤。”邬金夫每天上学都是骑车去。12岁刚开始骑车时,他就曾与父亲一起骑车去广州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之后,每年暑假,他几乎都会安排长途骑行。
“当我能完成长途骑行后,在学校学习都不觉得那么累了,或许是因为意志力提高了,或许是体力更充沛了,也或许是自己变得更有激情了,反正都是正能量。”邬金夫并不认为骑行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每次跟爸爸出去骑行,我们都会把行程安排得非常仔细,时间一久,在学习上我也养成了做计划的习惯,每天要做什么,要学什么,达到什么效果,我都有规划,所以成绩不会落下。”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