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公共自行车“株洲模式”缺乏产业配套存风险

2013年07月19日 07:34
来源:潇湘晨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公共自行车“株洲模式”获得很多城市的认可,市场前景看好。图/记者周健

株洲公共自行车由于车体质量和运营服务的典型性,被誉为“株洲模式”,曾被拿来与公共自行车鼻祖阿姆斯特丹同场竞技。然而,创建出公共自行车“株洲模式”的株洲健宁公共自行车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两年后就陷入了面对未来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湖南市场迎来了明显利好;另一方面,由于株洲及周边缺乏整个自行车零部件产业链的配套,其规划的50万辆生产基地在今年3月建成一期后,不得不面临暂时空置。

本报记者陈漫清株洲报道

17日傍晚时分,株洲芦淞区的小区门口,三三两两接孩子放学的妈妈把孩子抱下自行车,在小区门口的露天锁柱锁车,自从株洲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以来,自行车已经成为部分市民的出行选择。据株洲政府官网数据,公共自行车使用量在2012年就已超过3000余万人次,单日最高突破22万人次。“这是国内使用率最高的产品”,而这产品的供应方就是株洲健宁公共自行车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宁公司)。

公共自行车“株洲模式”引起关注

“全国有31个做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城市,只选了株洲来与公共自行车鼻祖阿姆斯特丹同场竞技,这充分说明了株洲公共自行车的与众不同。”粗壮的铝合金骨架,无链条的传动轴驱动,株洲的豪华公共自行车“块头很大”,被市民称为“异型车”。

采用造价高昂的豪华品牌自行车,3小时内免费使用,市区网点密布,政府主导、企业经营,这就是株洲所创建的公共自行车“株洲模式”。株洲市政府创建办副主任胡旭介绍,与其他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相比,“株洲的公共自行车造价比别的地方都高,但质量好、维修少、使用时间更长”。

健宁公司董事长张文蓝介绍,目前国内的公共自行车行业采用三种模式,一种是由政府出资采购并纳入公交系统来管理;二是由企业来纯商业化运作;三是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政府出资采购,把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服务承包给公司。

“株洲模式”采用的是第三种模式,据介绍,株洲虽仅有20000辆车的规模,但日均有近15万次的使用量,周转量高达7次/天/辆。这些数据都远高于国外的阿姆斯特丹等著名公共自行车城。

“株洲模式”获得了很多城市的认可,健宁公司先后拿到了浏阳、深圳盐田、顺德、芜湖等多地的订单。

看好前景,株洲建生产基地

因为“株洲模式”使用的自行车都是高价自行车,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株洲市委政策研究办公室调研员介绍,目前国内生产公共自行车的企业很少,而随着环保观念和城镇化的推进,公共自行车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当时考虑到这些,株洲才在做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时引进了自行车企业——2011年由广东佛山顺德区天轴车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轴公司)和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按6∶4的比例共同出资创建了健宁公司。

天轴车料有限公司此前一直从事公共自行车生产,也是前期株洲公共自行车的供应商,其产品远销至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与株洲合作,是其第一次在国内推出公共自行车。

胡旭说,引进自行车企时,当时的思路是借着建一个系统,引进一家企业,做成一个产业。于是初步规划建成一个年产50万辆的自行车生产基地。“专门生产公共自行车,而且年均达到50万辆的规模,再加上后续的租赁系统与运营维护,这个产业链规模已经不可小觑了。”一位行业内分析者称。

50万辆的自行车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总投资近3000万元,在今年3月完成建设及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具备可生产条件。然而,建成后却没有正常运转起来。“有时候就在那修修自行车。目前株洲的公共自行车和卖出的公共自行车,都是外地买进株洲组装售出的。”

缺乏产业配套,先机中的风险

这是为什么?

张文蓝采访中还在叹息,“目前做公共自行车的很少,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并且市场会越来越大”。

最近,省两型办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省29个设市城市和50%以上的县城,在两年内建成一定规模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并计划从今年起,地级市每年会推进2-3个城市、县级市将推进3-5个城市重点发展,预计采取财政补贴、区县申报的方式予以发展。

当时这个消息让健宁公司振奋。张文蓝说,这个通知和长沙即将通车的地铁,让正在培育的湖南市场有了马上“兑现”的可能。公司一直很想打开国内市场,尤其是现有政策利好的湖南市场。但是要实现在株洲生产,却遇到了实实在在的困难。

张文蓝说,曾尝试在湖南本地购买过一部分自行车零部件,然而质量均不能达标,还有更多的自行车零部件,“湖南买都买不到,必须从外地买进”,湖南缺乏自行车生产的配套产业链条,一直研究自行车湖南生意的长沙美利达自行车车行老板也如是说。

没有配套产业链条,外购所有零部件,这将大大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这对企业是很大的风险”,要不要在株洲进行生产,一方面有即将烹好的蛋糕,一方面苦于缺乏产业配套链条。

张文蓝犹豫了。

公共自行车的主要盈利点有两个,一个是卖自行车,一个是卖自行车的运营服务。运营服务包括前期建设租赁系统时的网点设计和布局,还包括维修、客服、自行车管理、自行车身的广告经营等。生产基地并没有改变曾经的运营模式,“所有的自行车都是外地购进本地组装”。

“先有车企,还是先有配套产业链条,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在湖南生产,可能是先机,也可能是风险。”一位业内分析师说。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行业 株洲模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