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揭秘长沙白沙井历史 曾被泼粪成械斗祸根(图)

2013年07月15日 07:14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任大猛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炎热的七月,白沙井舀水的人络绎不绝

“长沙沙水水无沙”,说的是有“长沙第一泉”之称的白沙井。 有关白沙井的最早文献记载,出现在明代末期的《长沙府志》。

现在的白沙井已辟为市民公园,在长沙炎热的七月,来这里舀水的人络绎不绝。但为什么白沙井的井眼会从两口变为三口 ,三口后变成四口,形成今天白沙井的格局,就鲜有人知了,翻看史书,也似乎找不到记录。

近日,笔者在对民国长沙城的日常生活史进行梳理时发现,长沙在走向都市化的近现代史上,一项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自来水工程迟迟不能建成。白沙井四口井眼的出现,正是为了保障长沙市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

白沙井为什么被泼粪,白沙水为何成为械斗的祸根

整整100年前,一件极其无聊的事情发生在白沙井。

据1913年7月8日《长沙日报》第11版《甘泉泼粪》新闻记载:

“本省南门外白沙井,日供人饮,群称甘泉。昨(7月7日),有军士与茶业挑水,因争前事酿成冲突。军士将该茶业饱打一顿外,并用大粪泼于泉井内,一时秽气横溢。后来取泉者,皆掩鼻而返。以致今日沙水水市缺乏云云。”

所谓“争前事”,并不是为以前发生的事情争论,而是争着插队,想提前舀水。

我们所看到的白沙井最早的文献记录,出现在明代《长沙府志》中,在明末,白沙井开始由一个井眼,分成两口井眼。《图书集成·职方典》就说:(白沙井)在善化县东南二里,府来龙边,井仅尺许,清香甘美,不溢不竭,长沙第一泉。明末,泉分二出,遂缓。

清代旷敏本、张九思都曾用优美笔调,描绘了白沙井旁长沙居民排着队,井的两头各跪着两人用勺舀水,挑担进城的风情画。

他们没有写到,其实在清代中后期,长沙人口膨胀、商业越来越发达,前来白沙井取水者中,多了一个群体,即专门替茶室包送白沙井水的,所有人都知道:“(白沙井水)清洌甘芳,无与伦比,虽麓山之白鹤泉,不能及也。”

在清代中期,长沙不断涌出的茶馆,每天都需要白沙井水的供应,他们担心送白沙水的人,今天送了,明天或许不会送来,于是,茶馆老板向包运白沙水的运夫索取押金。

包运白沙井水的人缴纳押金后,需要白沙井水的心就越发旺盛,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白沙井旁耐心地排队等待,他们常常插队。排队汲水的普通住户不干了。两群人 每天都因插队的事,在白沙井旁发生斗殴,白沙井旁的生活,并不像文人笔下的那样美好了,为争水而大械斗,有时甚至将两口白沙泉眼的沙水染红了。

清代中叶,当时的长沙官府终于判决:白沙井,靠东北方向的第一井,“专供肩挑吃水者汲取;第二井专供挑运卖水者汲取,立石刊碑,泐为定案”,白沙井争水风潮貌似暂告平息。

 
[责任编辑:黄秋霞] 标签:白沙井 长沙 泼粪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