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养老机构成了事业单位”倒逼改革
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得到一个养老床位要等上166年。刚刚过去的这个重阳节,媒体关于养老服务的报道再一次引起公众强烈关注,想进养老院为何这样难?
“我国目前社会养老床位总量确实不足。”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社会养老床位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2.3张,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要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
詹成付介绍说,目前全国有养老机构44000多家,其中超过七成属于公办养老机构,在公办养老机构中,大部分是农村敬老院。“公办养老机构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低下,办一个养老机构就是个事业单位,要有事业编制、事业经费,结果惰性越来越强,没有活力,服务成本很高,时间一长难以为继。”
所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 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应当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各地公办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
“目前我国公办养老机构中入住的老人大多数都属于这些规定中要求的弱势老人,有少数的公办养老机构不符合规定,但只是极少数,不能代表公办养老机构的整体情况。”“今后我们也要制定政策,要求公办养老机构在完成政府托底保障作用之外,如果还有闲置床位,应该向社会开放。”詹成付表示。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福利处处长王辉算了一笔账,按5%最弱势的老年群体入住养老机构计算,全国需要1000万张床位,而当前城乡养老床位总计不过400万张,不计土地费用,每张床位平均投资10万元,仅床位建设一项,就有近6000亿元投资缺口。
如此大的缺口,增量只可能来自民间投资。王辉表示,旧的养老体制下,政府通过举办公立养老院的方式,服务600万~700万的弱势老人,无法适应两亿人的养老需求,目前要进行的改革,就是要从政府包揽走向政府与社会、市场的联合。
詹成付同时表示,造成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社会引导不力,“现在大家觉得养老就应该去养老院,但居家养老应该是我国养老最主要的方式。如果我们把居家养老做好,真正打造好居家服务团队,大量老年人可以在家里养老,居家养老不会破坏老人原有的社会关系网。”
2010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跻身“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要覆盖我国所有城市社区和一半的农村社区。
詹成付坦承,“这一目标完成得不好,时间过半,任务没有过半,城市覆盖率达到41%,农村只有17%。”在他看来,目前居家养老方面确实不太理想,首要原因是社区缺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在一些城市规划中没有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导致没有设施建设用地,第二是对合格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培植不力,此外,政府居家养老支持政策也有所缺失,导致老年人养老、护理等养老方面的资金补贴很低,这些都导致居家养老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