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三地名人评春晚:契合华人文化精髓才能真突破

2014年01月31日 06:57
来源:凤凰网娱乐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凤凰网娱乐讯1月30日,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综艺大片——2014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终于与观众见面。开场一段精美短片,彰显冯导的电影感,更奠定了晚会基调:自嘲。凤凰娱乐独家放送名人辣评春晚,特邀台湾著名评论员麦若愚、文化批评家叶匡政、香港文化评论人许骥等三地名家,实时点评晚会节目。对于今年春晚提出的“八字方针”——真诚、温暖、振奋、好玩,三地评论人普遍认为,“温暖、振奋”可评高分,而冯小刚本人特别强调的“好玩”则被批差强人意。

冯氏大片春晚印记:开场片耳目一新

开场短片《春晚是什么》,确有让人耳目一新。冯小刚启用陈道明、姚晨、李雪健、马云等大腕,阐释每个人心目中的春晚。寻常百姓交替出镜,“批评的同时就是关注”,“我们海外人看春晚,可不像国内人那么挑剔”,“春晚最大乐趣就是吐糟”,麦若愚认为,此片既可替今年春晚成败打了“预防针”,也算是冯小刚贺岁片《私人订制》与影评人争峰相对的反制。

他认为,整台晚会看下来,影片穿插和舞蹈演出的部份,电影感较强,包括开场影片和中场穿插影片,摄影质感或拍摄手法都有电影感,是今年与往年最不同之处。

此外,麦若愚也发现,今年无论是舞台设计、灯光、布景等细节,相较于去年都没有突破,整体而言只维持了去年的水准,很可能是电影导演在掌控整个电视作业上,还是不及电视人来的强,这或许值得央视思考。

香港评论人许骥则表示,“除了开头那个《先导片》外,几乎也没有什么冯小刚的味道。”他还替冯导拟好了回应:“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2014春晚‘万(草泥)马奔腾’就是损你们丫的这帮大尾巴狼,把晚会说得神乎其神跟这儿蒙事骗人,好像你们丫的多懂似的。连他妈潜台词都听不出来,拐两弯你们丫就找不着北了,非得翻成大白话直给你们丫才听得真着,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影评人,别他妈现眼了。”

小品失水准:网络段子堆砌立意美化现实

大片虚幻一枪,回到冯小刚电影核心竞争力的语言,为历届春晚撑场的关键节目——语言小品,“总数少了,但又臭又长”,让凤凰三地特邀评论人们失望不已。相比去年还引发热议的蔡明毒舌语录,今年堪称吐槽无力。评论人们的意见,可归为两大问题:网络段子堆砌和立意美化现实。小品《扰民》,讲述蔡明扮演的“毒舌老太太”因不堪忍受楼上住户吵闹,启动“毒舌”模式,与楼上的三位小伙,即华少扮演的卖房人、大鹏扮演的选秀歌手以及岳云鹏扮演的失恋者,展开舌战。看着很潮的故事元素,经不起观者推敲。香港评论人许骥表示,这个节目只是这些俗套的段子与包袱,已经不能诠释新社会现象了,岳云鹏还是像在德云社一样,华少还在秀“租来的”嘴,大鹏也没有创意,不是三位一体,而是“三位分体”,一点也不好笑。麦若愚更指出,这段“扰民”的小品不应取名“扰民”,重点在小品的剧本趣味与耍嘴皮子,应取名“选秀”。不过,评论人还是普遍肯定了蔡明的“搞笑金句”,诸如“你厕所里跳高,过分”、“海豚音是海选用臀部发的音”,她外型亮丽、讲脱口秀一本正经但把观众逗到哈哈大笑,技法很高。

此前被认为最具现实意义的小品《扶不扶》,评论人普遍认为取材立意不错,但情节构建和价值观均没起到反应现实困境的作用。麦若愚表示,“扶不扶”大妈跌倒,搭救的年轻人被大妈指责为“撞人者”,事件发生的严重性与危险性“太小”,年轻人明显被冤,共鸣性相对减少。叶匡政指出,这个节目展现的价值观很难改变普罗大众的心态,最后的结局巧合性太强,现实中很难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因为上春晚需要通过审查,最后只能采取这样的结局。”许骥认为,“这个题目其实一点也不好笑,用小品来表现简直奇葩。在香港,‘扶不扶’是不用讨论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常识。不是说香港没有坏人,而是香港有保护好人的制度。与其费尽心思对付坏人,不如想想办法保护好人吧。”

今年春晚,冯巩和郭冬临分别出演的两个小品均讽刺了送礼现象。相比之下,叶匡政更喜欢冯巩的作品,赞其为目前本届春晚舞台上最优秀的一个语言类节目,“戏剧冲突很强,故事一直在发展,情节在往复反转四次,每次反转喜剧效果都非常强。”

但说到题材问题:他直言“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随份子,或者送空气净化器,而是大额行贿,回扣等问题。但春晚节目里面没有表演。刘志军贪污10几亿,他的样子和故事都有戏剧性,但取材于他的犯罪行为的节目没有体现。把刘志军故事搬上舞台才有现实意义。”

评论人特别谈到今年语言节目过多使用网络段子的问题,许冀认为,“上网的不看电视,看电视的不上网。做电视的人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这招不灵。”,叶匡政也表示,很多段子网上早有出现,没有新意。

 
[责任编辑:黄秋霞] 标签:文化 名人 突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