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盼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人物
杨欣,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1963年生,毕业于重庆工业大学,1986年漂流长江;1997年建立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获“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2007年拍摄、撰写、编著《中国长江》自然、人文图册;青藏铁路建设和开通期间,带领志愿者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开展了“藏羚羊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青藏线垃圾调查”“长江源冰川退缩监测”等项目,向有关方面提交了加强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建议,几乎全被采纳。
由头>>>
一头花白长发、一脸络腮胡子,杨欣的造型不是为了走时尚路线,而是出于非常现实的需要—长发长胡子能够在长江源头的高原地区抵挡风沙和紫外线。9月18日,杨欣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主题为“30年,专一梦”的校园演讲。
50岁的杨欣已经做了快30年的环境保护。他曾在1986年参加了让整个中国为之激动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漂流了全程6300公里的长江,从此专注于长江源保护。
1997年,杨欣在可可西里建成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站,这个站的建立让可可西里、藏羚羊从无人知晓到无人不晓。如今,它已成为青藏线的一个著名景点。
几年前杨欣把索南达杰站交给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了第二个自然保护站—位于长江正源沱沱河的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关注一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招募志愿者在斑头雁栖息地附近驻扎、守护,不让捡蛋者进入。杨欣注重与当地人合作,征得有关方面同意,让当地一些居民戴上红袖标,参与到保护行动之中。现在,一个斑头雁的蛋也丢不了。
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垃圾换食品”,“比如你带来10个矿泉水瓶,我给你换10瓶新的。这样半年就收了5万多个瓶子,两万多个易拉罐。志愿者把垃圾消毒后装袋,请来往游客帮忙带到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垃圾回收站,90%以上的游客都愿意。”杨欣说。
目前杨欣打算建立第三个自然保护站:“那是为孩子准备的,在四川的原始森林中建中国第一个"绿色黄埔军校",进行自然教育。孩子认识自然,才可能保护自然,让孩子成为家长的老师。”
故事>>>
从探险摄影师到长江源保护者
长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集中于青海省的玉树、果洛和海西自治州,分布有大面积的雪山冰川、高寒湿地和荒漠,景观壮丽。杨欣从小生活在长江边,饮的是长江水,玩的是长江沙。早年,他的梦想是成为摄影师。“物以稀为贵,以奇为美”—这是吸引他走近长江源的最初动力。
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的长江源地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杨欣从1984年就开始考察长江上游金沙江段,当时的目标很明确:探险、摄影。1986年,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招募队员,杨欣辞去会计工作,成了主力漂流队员和兼职摄影师。那一次的漂流考察全程历经长江干流6300公里,历时175天,还付出了10名队员牺牲的巨大代价。
此后,杨欣多次考察长江源,以探险家的身份走过了长江源的所有角落—最终,却是以一个保护者的角色,留了下来。
“作为摄影师,我拍摄的长江源自然、人文图片迄今没有人能够超过,但这些都是长江所固有的,我只是拿来作为自己的作品进行炫耀。”杨欣说,“在漂流和拍摄长江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从前没有想到过的环境问题—冰川退缩、草场退化、野生动物被大量猎杀……我隐隐约约感到有点责任和义务来保护这片土地。”
1994年8月,他第五次考察长江源时,从青海的一张报纸上读到一篇题为《高原魂》的文章,写的正是索南达杰的事迹—青海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与盗猎分子搏斗,壮烈牺牲。
“一个为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至死还手里握着枪的英雄改变了我。”杨欣说,“探险带我进入长江源,摄影帮我发现长江源的环境问题,而索南达杰的牺牲让我留在了长江源。”
守护这片土地的工作,他一干就是将近30年。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