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妈妈冲击道德底线 农村未婚生育现象日趋严重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未婚妈妈”群体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群体——“未婚先孕”冲击着传统道德底线,“小三妈妈”更是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
这又是一个弱势群体——“未婚妈妈”不仅要独自承担育儿的重担,而且要承受世人的冷眼和“众叛亲离”的打击。她们的孩子还面临落户、上学等一系列难题。“未婚妈妈”群体面临的难题,确是一个待解的社会问题。
接受责任,“失去”亲人
小沫(化名)已经连着几个月没睡过安稳觉了。孩子一哭,就如同耳边掠过轰炸机,“嗡”的一下,她就醒过来。然后便是一系列规定动作:喂奶、哄睡,有时还得换尿布、清洗等等。这样的成套动作,一晚少则两三次。
小沫今年28岁,儿子4个多月。一个人照顾孩子,她用“身心俱疲”形容自己的处境。孩子的父亲,是她两年前在一家网吧做收银员时认识的。两人在一起半年多,小沫怀孕了。“他当时没逼着我打掉,而是说再攒点钱,就和我结婚”。小沫说。
有了男友的承诺,小沫安下心来。因为身体不好,发现怀孕一周后,她就辞了职,专心安胎。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男友回家越来越晚,当时他解释说想多挣点钱,所以又找了份兼职。
“他嘴挺甜的。”小沫无奈地笑笑,“大概过了4个月吧,有天晚上,他整晚没回来。”小沫打了一晚的电话,又找到男友的工友,对方的一句话,让她的心瞬间跌入谷底:“他不是前天就辞职回老家了吗?”
那是小沫长这么大过得最懵懂的一周,每天除了流泪,就是从冰箱里拿出点冷饭,逼着自己吃下去。“毕竟肚子里还有宝宝呢。”小沫说,她不忍心把孩子打掉。
小沫本打算和男友回家谈婚事时,再把怀孕的事告诉父母,但眼下的处境,让她不得不拨通家里的电话。如她所料,母亲号啕大哭,父亲接过电话,沉默良久,说:“你和你肚里的娃跟我们没关系,我们丢不起人。”
小沫原来每月只有一千多元的工资,几乎没什么存款。为了省钱,她产检都没做。而因为没有准生证,她甚至想好要自己在家生。可生产那天,实在疼得受不了,最终还是被邻居送去了医院。因为怀孕期间总是吃素,孩子生下来营养不良,住了一周保温箱才回家。而近万元的医疗费,她至今还欠着,无力偿还。
坐月子时,小沫的母亲来照顾了10多天,临走留下了2000块钱:“别告诉你爸钱的事,我是瞒着他出来的。”因为觉得丢人,就连爷爷去世,父母也只是打了个电话告知,坚决不同意她回老家。
“有时朋友过来看看,我和宝宝就能借机吃顿好的。”小沫说,她每天只盼望两件事:儿子的笑容和QQ群里同是“未婚妈妈”的网友的安慰和鼓励。“没有她们,我早就带着宝宝告别这个世界了。”小沫说,众叛亲离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生计怎么办?孩子未来上户口、上学怎么解决?小沫说,她也许会和其他“未婚妈妈”一样,等宝宝两三岁了,随便找个条件差点的人嫁了。她在网上看到有母亲为自己智障的儿子寻亲,“嫁这样的也行,宝宝能上户口就行。”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