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招聘避谈薪酬背后的尴尬
刚过完农历新年,不少公益机构都发布了招聘信息。不过,北京晨报记者发现,很多公益机构在招聘信息中都对薪酬避而不谈。一位公益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尽管社会对于公益机构专业化、职业化的定位日趋认同,但公益人的薪酬市场化仍然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
公益机构薪酬不透明
记者在智联招聘网站上搜索慈善机构招聘信息,在同一网页显示的9条有效信息中,只有两条标明了职位月薪。在应届生求职网上,情况也基本类似。
公益慈善论坛创始人“天之心”在浏览各家机构投送的招聘信息时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撰文指出,薪酬不透明已经成为大部分公益机构招聘信息中最常见的问题。“与某透明度名列前茅的基金会人事专员沟通时,对方表示薪酬状况已经在年报中公开,所以没必要在招聘信息中体现了。可是,有几个求职者会去看你们的年报?”他认为,“薪酬面议”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机构内部尚未建立规范的岗位与薪酬体系,或者即便已经建立但却没有效运行。
薪资水平受制资助方
而一位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除了专业薪酬体系的缺失,招聘信息里的薪酬“黑洞”背后,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目前大部分公益机构能够提供的薪资水平“缺少市场竞争力”。
北京恩友财务中心日前发布了一份关于北京、广州、成都三地54家公益组织从业人员的薪资情况报告。报告显示,受调查机构的人员薪资水平处在社会平均水平偏下的程度。
其中大多数公益组织负责人薪资水平在5000元以上,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相当,而普通员工的薪资,基本处在2000至4000元之间,大多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公益机构在薪酬制定上自主权较小是一个现实问题,公益机构的薪资水平往往受制于资助方,定薪缺少参考的行业标准,所以员工的定薪主要考虑机构自身支付能力。通常资助方在支持人员工资费用方面也有一个比例的限度。不同资助方在人员费用上支持标准的不统一,给予的管理自由度也不一样。有一些资助人甚至会提出‘零管理费’的要求。”这位人士表示。
近4成网友接受高薪引进人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社会对公益机构的认知越来越理性成熟和公益机构自身的发展,国内公益机构的薪酬问题将有所改善。
《公益时报》、凤凰公益和新浪公益日前推出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网友能接受公益从业者拿月薪一万元的薪水。大多数人倾向于“遵循市场规律,高级人才给高薪,普通员工给一般薪资。”有36.38%的网友选择公益组织应该花高薪引进人才。有网友表示,已经有很多捐资者意识到,为降低成本而压低专职人员工资将不利于慈善事业的良性长远发展。
此外,由于非营利机构靠捐款发工资,同类工种的工资会比企业低,因此,也可以采用其他非金钱的条件来鼓励员工,比如,年度休假日期较长,工作相对稳定,内部竞争压力较低,管理较人性化,提升由工作性质带来的社会尊重等,增加员工对工作的满足感。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