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乡村教师自费造船 义务摆渡23年

2013年09月12日 14:21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在广西,近日曝出一群年仅几岁的孩子需要自力更生撑竹筏上学。与这个新闻形成对应的是,在辽宁,有一位义务摆渡学生过河23年的乡村教师王勇(见图)。

摆渡最棒的老师

“我是教书教得最好的船夫,也是摆渡摆得最棒的老师。”今年51岁的东北汉子王勇,是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镇碑沟村的一名小学教师。鸭绿江的一条支流从碑沟村穿过,村民大多住在南岸,小学却位于北岸,两岸相隔近五百米。由于缺少直通村里和学校的桥梁,部分学生上学变得困难且危险。

“1990年我调入碑沟村小学,担任乡村代课教师。之前都是学生自己划船,家长接送,我调来后就开始领着学生上下学。”从那时起,王勇自费造船,义务挑起了“摆渡”重担,一干就是23年。

由于江面易发生未知状况,每次王勇划船都万分谨慎。“雾大的时候,根本看不到对岸,只能看着浪凭感觉划。像秋天起风,或者河面刚结冰时,都非常危险,就怕孩子一不小心掉进去。”

王勇的同事告诉记者,每年开春江面有浮冰时,王勇怕学生有危险,就自己拿着一根小木棍走在前面探路。“还有一次,一个学生晕船掉进河里,王勇二话不说就跳下去,把孩子救了上来。”

原本王勇上班只需要十几分钟,可由于要挨家挨户地接学生,每过一次江就要花费近两个小时。常年的“摆渡”工作,使王勇的腿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每逢下雨天就会钻心地疼。可即使如此,王勇也没有落过一堂课。

压力大收入微薄

采访中记者发现,“尽职敬业”“我们信他”成为学生家长对王勇的评价。为了做好教师和“船夫”,23年来,王勇没有睡过一天懒觉,没有按时回过一次家。“我一般早上4点起床,把孩子接到学校后,每天给他们上六节课。上午教文化课,下午就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副科。由于教师人少,我们一个人要教很多门课,因而备课和批改作业的压力也很大。”

乡村教师微薄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付家庭的开销,王勇的家庭因此负债累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王勇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

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家务,王勇和爱人甚至多少年都没去过相隔不远的丹东市。而王勇的学生,却一批批地考到外面的学校,很多都留在了大城市工作。“每当我的学生回来看我,我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我不求别的,就希望学生能有出息。”

23年的接送中,王勇没出过一起事故。时光荏苒,他已从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护送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船也由木船换成了铁船。不再年轻的他早已两鬓斑白,可依然用无私的爱去守护学生,用自己的身躯,为山里的孩子搭建起一座希望的桥梁。

新华社记者 姜兆臣 彭卓

 
[责任编辑:童声杨] 标签:教师 摆渡 23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