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数据陆续出炉: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近日,8月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PMI、PPI、进出口、工业、投资、消费等多项数据表现强劲。受此影响,市场信心明显提振,股市和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扬。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正在见效,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明显。多家投行也由前期看空转为看多,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一、8月多项经济数据优于预期,显示中国经济正加速企稳复苏
综合媒体近日报道,8月多项经济数据表现“亮眼”,超出市场预期。如,8月官方PMI为51%,高于《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调查预期中值50.6;8月PPI同比下降1.6%,优于《华尔街日报》调查预期中值下降1.7%;8月出口增加7.2%,高于网易调查预期中值6%;8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0.4%,高于道琼斯通讯社调查预期中值9.9%;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高于道琼斯通讯社调查预期中值13.2%。
媒体、机构和专家普遍认为,8月数据显示,中国内外需均现改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称,“中国回来了”,虽然不会是强势复苏,但经济触底迹象越发明显。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中国8月PPI与进出口数据的乐观表现,分别反映内需与外需的大幅改善,与7月复苏趋势一致。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8月PMI比较乐观,与工业企业利润大幅提升、发电量、工业品价格走势相互验证,共同支撑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阶段,复苏态势渐趋稳定。《华尔街日报》称,中国8月份出口数据进一步走强,在外部需求改善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表现出更多企稳回升迹象。路透中文网称,继亮眼的8月外贸和物价数据强化经济企稳预期后,中国10日公布的工业和投资数据让尚存疑虑的投资者服下一颗“定心丸”。8月工业同比增速创17个月新高,投资亦保持积极稳健,表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基本确立。
二、市场信心明显改善,股市等做出积极反应
8月份经济数据发布后,大大缓解了市场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金融市场信心得到大幅提振。从股市看,9月以来,A股基本呈单边上行态势。9日,上证综指大幅上涨3.39%,成功收复2200点整数位;深证成指涨幅超过2.7%。两市成交额大幅攀升至3100亿元以上,创2011年4月12日以来新高,显示出市场做多意愿强烈。另据融智统计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显示,9月A股市场趋势预期信心指标为117.11,环比上升12.94点。受访基金经理中,84%的人对9月A股市场趋势持乐观或中性态度,42.11%的人计划增仓,远高于上月调查结果。从汇市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9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642,较前一交易日反弹86个基点,创下近两个月高位。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612,较前一交易日继续上涨30个基点。截至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较年初升值近1.8%,超过去年全年升值幅度。
三、稳增长政策见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以及外需改善等是中国经济回暖的主要原因
(一)认为中国政府近期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渐显成效。这基本已成各方共识,被普遍解读为中国经济回暖的首要因素。《证券日报》称,在经历了“阵痛”的上半年后,7月份经济数据已经出现积极的转变信号,8月份则如预期中的那样充满了“亮点”。这个转变的根源在于统筹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经济发展方略。路透中文网称,中国经济复苏回暖态势确立,与7月初密集出台的稳增长政策有关。同时,本届政府出台政策的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无论是发展信息产业或者节能环保产业,都加强了政策的执行力,因而措施见效快,这也是经济回稳的重要原因。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华中炜表示,7月初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促进信息消费、加快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政策来“稳增长”。目前来看,政府的努力已见到成效,成功稳住了经济。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经济趋势向好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年初信贷大幅增长,这股资金洪流正在转化为实体经济活动。第二,过去的3个月,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迷你刺激举措”,为小企业削减税收、支持出口商,最重要的是提振铁路和基础设施投资。
(二)认为中国政府不断推出改革新举措积聚了人气,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证券日报》称,近期股市热点接续较好,与改革新举措频频亮相有关。如,中国政府提出打造世人瞩目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展现了加快改革开放的决心。同时,资本市场自身改革也在悄然提速,且更加市场化和透明化,包括仅用两周时间即完成“8?16”乌龙指事件取证和处罚,国债期货时隔18年重新上市等。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制度红利、发展红利、改革开放红利,为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提基础。《新京报》刊发《经济回暖+改革预期=股市“小牛”》文章称,自贸区、金融改革等提振了投资者对改革的预期,体现在A股盘面上,则是投资者对金融改革和自贸区等相关概念的追捧,这使得A股气氛活跃,投资者信心提升。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的成长股、创业板也受到这一改革预期的推动。上投摩根认为,近期改革引领市场热点。除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外,对土地改革预期的升温也引发农业股及土地流转概念股的强势上涨。随着三季度以来经济回暖,社会对政府调控思路基本明确,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三)认为外部需求回升和去年基数较低也有助于经济数据向好。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高路易表示,出口形势好转是近期中国经济总体增长态势改善的关键驱动力。从6月开始,中国出口数据就不再含有虚假贸易水分,因此出口增长反映的是更具建设性的全球需求。《上海证券报》称,8月中国出口增速比7月提升2.1个百分点,意味着国际市场需求有好转迹象。进口值达今年以来最高点,表明内需可能出现明显改善。《中国证券报》称,外部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美国经济复苏已较明朗;制造业PMI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也开始复苏。这将对我国出口形成有力支撑。中金公司研报称,8月份经济数据的改善,部分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
四、市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多家投行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一)多数观点预计中国经济将延续平稳回升态势。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伴随着下半年财政预算的加速实施以及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小型“财政刺激”,中国经济走势出现加速向好局面。同时,虽然流动性状况仍然较紧张,但市场波动性已明显下降,这也可能帮助整体经济逐步恢复平稳。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称,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持续回升。第一,发达经济体经济有望持续复苏,使我国出口保持平稳增长;第二,稳增长政策累积效果将进一步显现;第三,随着需求好转,企业补库存可提振工业增速;第四,以“营改增”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供给管理将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活力。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表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可以预期,但要保持长期增长动力,仍需有力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观点对中国经济走势持谨慎态度,并担忧小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称,近期随着银行信贷增速放缓,四季度内需可能减缓。路透社称,有人谨慎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是一轮去库存后的反弹,并非终端需求持续改善所致,因而年中各项经济指标的好转可能仅是反弹的小浪花而已。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李长安表示,官方PMI指标虽创一年多来新高,但小企业经营状况却在下降,经济回升可持续性和就业问题值得关注。
(二)多家投行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伴随着中国经济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企稳信号,8月底以来,国际投行机构也纷纷转变唱衰论调,由普遍看空转为看多,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如,高盛将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7.4%上调至7.6%;瑞信将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7.4%上调至7.6%;德意志银行将2013年下半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7.6%调高至7.7%;摩根大通将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7.4%上调至7.6%;中金公司将2013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7.4%上调至7.5%;海通证券将中国三季度GDP预期从7.5%上调至7.6%。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