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翠绿竹林转化为金山银山——解读湖南省《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将翠绿竹林转化为金山银山——解读湖南省《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蔡伦竹海。

蔡伦竹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通讯员 邓绍宏 甄国懿 邹艳灵 长沙报道

竹,高雅有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在我国竹子主产区之一的湖南,发展竹产业更是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到2023年,湖南省竹产业实现产值594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以上,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林区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三五”期间,湖南通过发展特色竹产业直接和间接创造了超10万个就业机会,带动近2.5万户贫困户9万余人实现脱贫。

2023年11月,湖南出台《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助力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意见》提出,到2028年,全省力争实现竹林面积稳定在1825万亩左右,规模以上竹产业龙头企业150家,年产值15亿元以上示范园区10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示范县3—5个,打造具有国内较好知名度的“潇湘竹品”公用品牌,竹产业年产值达1000亿元。

开拓竹产业发展新局面

目前,湖南拥有1825万亩竹林,立竹株数33亿根,涵盖毛竹(占比95%左右)、水竹、黄杆竹(金竹)、桂竹、慈竹等主要品种。全省14个市(州)均有竹林分布,大径竹年产量达3亿根。

湖南是竹资源大省,但目前全省竹资源利用率不到30%,竹产业产值与竹资源优势不匹配。

如何持续将湖南的翠绿竹林转化为金山银山?

湖南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破解制约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构建全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体系,开拓生态美、百姓富的竹产业发展新局面。

省林业局相关专家指出,《意见》为湖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引导,将有效解决全省竹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竹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集约度较低、要素保障不强、品牌影响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加快实现千亿竹产业发展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湖南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双碳”目标增强了动力。

竹纤维环保餐具。

竹纤维环保餐具。

注重科学统筹谋划

科学统筹谋划是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意见》提出,通过优化布局,走出竹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竹产业“一县一特”增长极,进而连极成片、联片集群,形成结构合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配套服务及市场环境日臻完善的竹产业发展格局。

在目标制定中,设置竹林面积、规上企业、示范园区、示范县数量、竹农年收入额、竹产业产值等量化指标,体现竹产业发展规模提升;提出发挥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发推广竹基新材料产品,打造“潇湘竹品”公用品牌及促进竹产业全链发展、融合发展等定性指标,体现竹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在规划布局中,将全省53个竹林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整合为湘东、湘中、湘南、湘北、湘西5个区,依据各区竹产业基础和优势,从5个区中筛选出28个重点县(市、区),基本形成集资源培育、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通过支持重点县(市、区)打造竹笋、竹集成材、竹纤维复合材料、定向重组竹、竹缠绕材料、竹基炭(碳)材料、竹日用品等“一县一特”主导产品,促进竹产业发展效率大幅提升。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以资源、产品、主体、市场4个维度优化升级,构筑起资源优质且可持续利用、主导产品附加值高、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市场渠道畅通,竹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现代化竹产业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带领团队立足木竹材加工领域,特别是在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带领团队立足木竹材加工领域,特别是在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突出破解发展瓶颈

破解制约瓶颈是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意见》提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用地保障、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竹产业与竹文化深度融合等措施,从7个方面有效解决全省竹产业发展难点、痛点,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完善竹林生产条件。加强竹林灌溉、水肥设施建设,以增强竹林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土壤养分不足的能力,提升竹林经营精细化、集约化水平,稳定和提高笋竹产量、质量。

化解竹子下山难题。针对目前竹子下山主要依靠“人工砍运装+农用车运输”方式,支持围绕龙头企业资源供给修建竹林道,每公里补助3万元,计划每年修建500公里,通过建设竹林道打通竹子到乡道、县道等“最后一公里”,较好地满足企业原竹需求,同步支持在竹林基地就地就近建设竹材初加工点,以大幅提升一次性装载量和运输效率,有效降低竹材运输成本和解决运输超长、超高等问题,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

加强自主创新。按照“竹企创新主体+市场需求+科研机构+行业部门”模式构建全省竹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支持竹企围绕市场所需求的竹纤维、竹缠绕材料、竹基材料、竹代“木塑钢”等新产品、新材料开展创新研发,不断拓宽竹产业的维度和产品附加值。支持依托院士团队、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组建湖南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一批国家、省科研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对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实施“揭榜挂帅”等,为竹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平台、资源和资金支持。

增强要素保障。竹子、竹笋的特性决定砍伐后需迅速就地加工处理,但目前用地政策和产业园区的要求使笋竹初加工企业处于无地可用的尴尬境地,制约了中下游产业的发展。为了增强用地保障,《意见》从林地和农用地两方面着手解决该问题:一方面,修筑用于笋竹材贮存、去壳(皮)、切片、保鲜等设施所占用林地,按规定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另一方面,按规定将与笋竹生产直接关联的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简单加工等设施占用林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培育龙头企业。《意见》坚持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明确对龙头企业围绕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施的竹林流转、精深加工等项目贷款予以贴息,减轻企业负担,但又不直接干预市场。鼓励竹企通过兼并重组、加强合作、招大引强、打造“总部经济”等方式形成企业间合作双赢、兼并共赢的发展格局。

拓展市场渠道。坚持品牌引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制定标准、优化供需、品牌宣传等措施培育打造“潇湘竹品”省级公用品牌,利用省级平台实现一端连接“大市场”、一端连接“小生产”,将小散乱非标化的竹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向市场供给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绿色、低碳、健康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丰富竹文创产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伴随着竹旅游、竹康养、竹体验等新业态的兴起发展。《意见》突出支持建设一批竹产业与竹文化、竹新业态深度融合发展的载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了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意见》明确了系列强化保障措施,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建立健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各部门细化落实措施,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省级林长制考核,营造深入宣讲政策、措施和典型、引领竹产品消费等良好氛围,为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增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