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第一县,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中西部第一县,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中西部第一县,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凤凰网湖南讯(文/袁树勋)眼前的这只波士顿龙虾,约有6斤重。

它的一生,可能是这样的——

它在加拿大长大,那里寒冷的深海,出产了全球大部分波士顿龙虾。

它搭乘年年有鱼(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波音747货机来到中国,这里正兴起巨大的高端海鲜消费市场。

它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落地后,转入“年年有鱼”的海鲜分拨中心。长沙是中部地区交通枢纽,有紧邻机场的综合保税区,很适合成为辐射全国的进口高端海鲜集散中心。

它标价近千元,一个湖北人通过互联网支付了这笔钱。

收钱的,是“年年有鱼”设在珠三角的互联网销售中心。在电商产业链条中,销售是最重要、附加值最高的环节,需要充足的电商人才、良好的产业生态来支撑其建设。珠三角,正好可以提供这一切。

接下来,它被长沙物流公司送到了湖北买主家中。

……

这是个产业分工与协作的故事。故事中的“年年有鱼”,是一家主营进口海鲜的跨境电商企业。它的海鲜分拨中心,建在长沙县境内的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内。最高峰时,中国大陆市场75.8%的波士顿龙虾都从这里发运往全国各地。

9月21日,一群来自粤港澳地区的媒体记者来到长沙县,了解该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情况。“年年有鱼”湖南公司总经理眭碧玉,站在分拨中心门口讲述了这个故事。

她告诉记者们,故事只差最后一块拼图——“年年有鱼”在珠三角新建电商销售中心。这一计划,已在推进中。

长沙县,中西部第一县。在粤港澳大湾区“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的进程中,长沙县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与大湾区城市形成产业分工协作?上述故事,可谓一个形象生动的举例。

9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记者参观“年年有鱼”海鲜分拨中心

9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记者参观“年年有鱼”海鲜分拨中心

新时代的新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9个省和2个特别行政区,拥有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总量。它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按区域经济学的“核心—外围”理论,伶仃洋畔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属于泛珠三角核心区;湖南、江西、贵州等7省,属于外围区。

上世纪八十年代,“核心区”的广深等城市,率先发展商品经济。它们所需要的劳动力、农产品、原材料和市场,多由湘赣等外围省份提供。进入本世纪初,“核心区”实施“腾笼换鸟”大量向外转移制造业,“外围区”得到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成就了今天的产业格局。双方在梯度发展中各取所需,相互成就,总体上实现了共同发展。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深港澳等核心城市,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伴随其中的产业溢出和转移,能给外围省份提供新一轮发展机遇。泛珠外围7省,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但相比上一次,“核心区”这一轮溢出和转移的产业,会对“外围区”提出更高要求。

它们需要的,可能是一个通达全球的保税港区、一个联结各省的交通枢纽;也可能是一个高水平的产业园区,一条给力的配套产业链;还可能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以便留住辛苦招来的人才;甚至是某种稀缺资源,就像十来年前广汽考虑落子长沙县时,希望找到一个拥有整车生产资质的合作伙伴。

长沙县是中西部第一强县。它2019年GDP为1709.96亿元,比广东的潮州、梅州、清远、韶关等8个地市级都要高。它的工程机械产业,是湖南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名片。珠三角企业向北望时,大概率会关注到它。但诸如上述具体需求,它能满足吗?

其中某些需求,得仰仗省一级的协调支持,比如当年广汽想要的汽车整车生产牌照。所以,在回答关于长沙县的问题前,先要看看湖南的思路。

9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记者走进 长沙县

9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记者走进 长沙县

“三高地”、“四个新”的重要支点

湖南的战略定位,可归纳为“三高地”、“四个新”。它源于9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赴湘考察时,为湖南指明的发展方向。

“三高地”,指“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四个新”,指“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顺着这个思路会发现,长沙县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支点。

有句话叫“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星沙(长沙县别称)”。撑起这句赞誉的核心力量,是长沙县境内的长沙经开区。它是湖南经济体量最大的园区,制造业基础雄厚,聚集了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山河智能、上汽大众、广汽三菱、蓝思科技等龙头企业。

长沙经开区的目标,是做中西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眼下,它正在进行以“智能制造”为主要导向的转型升级,并举得了相当成绩。换句话说,它是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支点。

9月21日获批的湖南自贸试验区,把“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为指导思想之一,和“三高地”中的“内部改革开放新高地”相呼应。湖南自贸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

说到这,又绕不开长沙县——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的大部分面积,就在长沙县境内。

长沙县做好“三高地”重要支点的过程,也是履行“四个新”使命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它深深嵌入了湖南省的核心发展战略中。这个优势,使它更容易获得上层支持。这是它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底气之一。

今年6月,长沙县调整了空间规划,确立了“一核三城”的县域发展新格局。这一举措,既和它在“三高地、四个新”中的角色相呼应,也为它对接好大湾区建设打开了新局面。

长沙县“一核三城”规划图

长沙县“一核三城”规划图

黄花保税区的优势

“一核三城”中的临空产业城,位于长沙县东部。这片区域叠加黄花综合保税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长沙临空经济聚集区核心区等重要平台。

临空产业城可以重点对接的大湾区产业中,主要是跨境电商和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业。

经济学术期刊《商情》在2019刊文介绍,广东的跨境电商企业已超过8万家,居全国第一。这些企业,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区域。基于行业特性,它们需要尽快把商品送达消费者。在内地省份布点仓库或分拨中心,就成为了它们的普遍需求。

在选址时,它们通常有三个倾向。

其一,倾向于进保税区,从而获得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减免。

其二,倾向于设在国际性机场附近。因为跨境电商的商品,诸如进口化妆品、高端海鲜,体积小、单价高、配送时效要求高,通常要借助航空运输来“跨境”。

其三,倾向于设在全国性陆地交通枢纽附近。如此一来,才能尽快把商品送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上述三个需求,长沙县临空产业城都具备。

城内,有黄花综合保税区,以及拥有10条全货机国际航线的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二者只隔了一条马路,这个优势更是全国少见。

为了让优势更“优”,黄花综保区建了一条从马路下面穿过的隧道,直通在建的黄花国际机场3号货站。这个货站,配备6个货运停机位,可以停放所有机型。它建成后,机场的国际货物平均转运时间,能节省半个小时。

对“年年有鱼”这类海鲜进口企业来说,少半小时,意味着高端海鲜品运输途中的死亡率能再降低一点。借助保税区平台和零售跨境电商企业能享受的税金减免优惠,“年年有鱼”正在主攻1210跨境电商零售保税备货业务,致力于实现从原产地直达老百姓餐桌的垂直化运营,为终端家庭提供物美价优的全球生鲜产品。

黄花综保区正在申报的“区港联动”试点,也值得关注。

“区港联动”的大意,可用进口货物来举例:货物抵达机场航空港后,直接拉进保税区仓库,再走检疫检验等程序。这意味着货物运输途中耗时能再压缩。

从黄花综保区管委会大楼驱车往西南走20多分钟,就是长沙南站。沪昆和京广两条高铁在这里交汇。周边半小时通勤圈内,还有以京港澳、杭长为主轴的高速公路网络,以霞凝港为主体的水路航道。这是长沙作为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底气所在,也是综保区内货物快速通达全国各地的信心所在。

长沙迅猛发展的物流产业集群,又为这份信心添了几分色。仅长沙县境内,就有28家A级物流企业,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

电子信息,是珠三角的主导产业。这项产业的进出口加工贸易环节,对保税港区、物流的需求,跟跨境电商有异曲同工之处。过去几年里,很多珠三角电子信息企业把加工贸易业务搬到了黄花保税区,聚集了约100条SMT(表面组装技术)生产线。

鉴于这个基础,黄花综保区准备建一个SMT产业园。

这个园区,承载了综保区的两个希望。一是继续吸引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企业落户;二是在此基础上,吸引研发、设计、销售等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个愿望,与黄花综保区紧密相邻的长沙经开区,已经基本实现了。

9月21日,黄花综保区内的SMT生产线

9月21日,黄花综保区内的SMT生产线

长沙经开区:梦想照进现实

长沙经开区,是湖南省首家国家级经开区,已有28年历史。

这里聚集了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工程机械龙头。这3家企业,曾数度跻身全球前50强。

这里有上汽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克、博世长沙等一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2013年落户的上汽大众,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湖南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质量最优、技术先进的实业投资项目。

这里有蓝思科技,触控玻璃显示屏领域的龙头。按业界说法,“世界上每两片手机玻璃,就有一片是它生产的。”

这里有还有比亚迪IGBT、国科微电子、长城信息、韶光半导体……

上述产业格局,可称为“两主一特”。工程机械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两个“主”,电子信息产业则是特(特色产业)。

目前,长沙经开区正在进行转型升级,以产业链推进为契机,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其中,在“新技改”层面,着力推动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新三位一体”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智能化改造。

曾被称为“亚洲最大最聪明工厂”的三一18号厂房,现在有了个更醒目的名字——灯塔工厂。很多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在这里得以应用。比如,将数字化管理理念融入到总装流程的各个部分。

18号厂房的“友邻”中,包括上汽大众长沙工厂和博世长沙。它们都是汽车行业行业里有名的黑灯工厂、4.0工厂。

上汽大众采取柔性生产,五种车型可以在这里共线生产。

博世长沙,则以湖南省首条工业4.0生产线而闻名。这条生产线的设备使用率,比传统生产线高10到15个百分点,投资回报率也比传统生产线高出20-30%。今年以来,该公司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对近20条原有手动和半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

从这些故事中,不难看出长沙经开区的梦想——成为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随着湖南“三高地”、“四个新”战略定位的确立,以及湖南自贸试验区的落地,长沙经开区的梦想进一步照进现实。

那么,它和同样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对接呢?

答案如《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中所说,“全产业链对接”。具体包括:紧盯大湾区全球大数据硅谷和国际数据经济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与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及科技创新对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其中心思想,或许可用五句话归纳,“立足特色,做强做大,形成差异,分工协作,相互融合。”

9月22日,长沙经开区,广汽三菱生产车间

9月22日,长沙经开区,广汽三菱生产车间

两个会展之城的想象空间

长沙县“一核三城”中的“核”,就是主城区和长沙经开区所在区域。

“核”的北边,是“三城”中的北部生态服务城。它的自然自然禀赋独特,拥有湖南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松雅湖,以及全国农村改革创新典型“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这个城的占地128平方公里,初步规划蓝绿空间比例为70%,远期开发强度控制在30%以内。它计划围绕“四新经济”,突出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建设集高端商务、科教创新、健康医养、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现代新城。

该城既“服务”广大群众,也重点关照一个特殊群众——从大湾区返乡创业就业的湘籍人才,让他们在“宜业”的同时也“宜居”。这个群体的数量之庞大,从广东省湖南商会的统计数据中就可见一斑:截至2016年底,湖南人在广东创办企业10万余家,其中上市公司30余家。在港澳湘籍企业家也很多,且颇有实力。

“核”的南边,是南部国际会议会展新城。它的定位是,于打造国际中高端会议会展承办地、现代服务业聚集新区。

城内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计容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它完成建成后,将成为中部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中心,与杭州“G20”、厦门“金砖”、青岛“上合”等会议承办地相媲美,成为承办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国际会议永久会址和国家主场外交的重要平台。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已经建成,有8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11.4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可提供约6000个标准展位,规模为中部地区之首。它自2016年开馆以来,共举办展会150余场,包括工程机械展、智能制造展、轨道交通展、中部农博会等一批品牌展会。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旁边,就是长沙南站。从这里搭乘高铁沿京广线南下,2个半小时抵达中国另一个会展重镇——广州。

两个会展之城,如何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也给人留下无数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