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起点--试驾讴歌ILX(图)
讴歌ILX
作为讴歌的首款紧凑型轿车和讴歌品牌的首款混合动力车型,ILX承担的使命很艰巨。
同样是诞生于美国的日系豪华品牌,讴歌的市场阵营远不如雷克萨斯热闹,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庞大蛋糕,讴歌不得不加紧排兵布阵。从高端的轿车车型到近几年火爆的SUV车型,讴歌在北美乃至中国市场都小有收获。但和竞争对手相比,旗下品牌车型在各地市场中掀起的波澜还不够大,甚至平静得有些让人士气低落。于是,讴歌在入门级豪华车市场上布下了一个棋子——ILX,想以这款紧凑型的豪华车搅动讴歌的目标市场,让讴歌品牌在市场上变得更加活跃。在北美市场上,ILX分别搭载2.0L、2.4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1.5L混动系统,其中,2.0L和2.4L排量车型是北美市场的主力车型。目前,引入中国市场的只有1.5L混和动力车型,和其他对手相比,尽管进入混动领域有些晚,但终究迈出了第一步,讴歌正加紧旗下车型迈向中国市场的步伐。
ILX由本田位于美国印第安纳的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生产,于去年广州车展正式引入中国,在中国市场主打环保牌,其动力单元采用了型号为“LEA2”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与输出功率为17.2kW的电动机组合,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68kW。ILX的这套混合动力系统属于“轻混”,在车辆启动初期,发动机和电动机同时工作,起步后,主要的动力输出来源于发动机,期间发动机和电动机频繁进行能量交换,电动机进行辅助动力输出和充电动作。电动机在车辆起步时不能单独驱动车辆,更不能以纯电动模式行驶,只有在车辆低速巡航时以电力驱动,而且巡航速度必须控制在16~72km/h的区间内,此时的电动机输出功率只有7kW,用以延长滑行时间。也就是说,电动机在车辆行驶中起到的作用,是收集发动机和车辆行驶动能中多余的能量,将其转换为电能后,交由电池储存起来,在车辆需要更大动力时,辅助发动机输出更大动力,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才能单独输出动力。由于整个能量交换过程中,发动机会收集一部分车辆的动能,因此ILX的整体油耗会比普通动力单元更低,但由于发动机在为电池充电时还会消耗掉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同样是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组合方式,谁更节油,就看谁能将发动机以外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更强了,在这一点上,讴歌或者是本田的研发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动力系统自身的节油特点之外,ILX还设置了一套Eco Assist系统,通俗地讲,就是“节能驾驶辅助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车型开始应用这一功能来达到节能驾驶的目的。这套系统的工作特点不难理解,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配合车辆行驶状态对发动机动力输出及CVT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过程进行控制,同时在仪表盘处用一个可以大小渐变的绿色标志向驾驶员提供车辆能耗的指示信息。绿色圆点越小表示此时的瞬时油耗越高;绿色圆点越大,表示此时的能耗越低,建议保持当前的驾驶状态。通过这个指示信息,可以帮助驾驶员掌握更加省油的驾驶习惯。
作为本田的高端品牌,讴歌运用的底盘技术相比本田车型更为复杂一些。以ILX的悬架技术为例,其采用了行程自适应可变阻尼减振器。通俗点儿说,可以把这套减振器看成由上下两部分弹簧减振区域组成,当路面振动较小时,上端的减振区域固定不动,下端的主要减振区域工作,过滤掉来自路面的颠簸;当路面的振动力加大时,下端的主减振区域弹簧会在作用力的带动下推动上端的减振区域开始移动,在上端继续形成一个减振阻尼,这样一来,较大的振动就可以被上端的减振区域再次削弱。在这种减振器的作用下,ILX的悬架调校偏重于舒适性。
尽管配备了一套自适应可变阻尼减振系统,我们也不能对ILX的操控性过份苛求,个人认为其作为首款混动车型的象征意义远比追求操控性更重要,因此在整体的调校风格上还是体现出一种均衡性。转向盘上的换挡拨片和变速器上的S挡位,给你提供了适度的“虐车”机会,而Econ模式的设置又可以让你算计着过日子,ILX是瞄准了中国的家庭用车市场了。
作为一款三厢版的混动车型,空间是ILX的优势。283L的行李箱空间对于三厢车而言不大,但是对于混动车型而言就不小了,因为所有的混动车型都面临着电池占位的问题,能留给行李箱的空间很有限,但是ILX的行李箱空间可以让人接受。内部空间方面,ILX的轴距为2670mm,虽然不及宝马1系的2690mm,但是比奥迪A3的2578mm要长一点儿,再加上ILX的车身宽度为1795mm,整个内部空间对于家庭用车来说已经足够了。
ILX混动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后,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局面比较复杂,与设定的竞争目标间的竞争关系恐怕会影响其对自身定位的预期。但1.5L的排量使得受消费税影响的因素要小于2.0L和2.4L车型,因而价格上会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其混动车型的发展方向也受政策鼓励。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