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沙窑“寒食元无火”瓷壶

唐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褐彩书写有一首诗歌:“寒食元无火,青松自有烟。鸟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诗当中提到的寒食节又称“禁烟(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详细]

  • 唐长沙窑“鸟飞平无进远”诗文盘

    瓷盘以褐色彩书“鸟飞平无近远,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四句诗文。这首诗原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被收录在《全唐诗》中。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表达了作者的悲愤愁苦之情。全诗景中含情,笔致清婉,结句虽含慰藉,意实深悲,伤感之情,寄于言外。[详细]

  • 唐长沙窑青釉“君生我未生”瓷壶

    瓷壶敞口,长颈,圆肩,瓜棱腹,平底假圈足,弓形柄。多棱柱短流下方腹部书写“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五言诗一首。此四句诗在长沙窑瓷上多有出现,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可是却能引得时贤们多有评价,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种解读。其实无论是那种解读,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将老少两人的真挚感情表露无遗,实为爱情诗歌的典范。 [详细]

  • 唐长沙窑酱釉双鱼背水瓷壶

    双鱼榼,是一种轻便的酒壶,造型独特。由两条鲤鱼相对合抱,两鱼嘴相张合成为壶口。腹部隆起,鱼尾自然下垂,收成平底。眼、鳞、腮、鳍,雕刻细腻,形象逼真。整个器物线条匀称,玲珑别致,加上酱釉深沉,鱼体丰满,整器显得凝重。榼的两侧有直穿式的纽,可以系绳,携带方便。这种异形瓷榼,不能直接拉坯而成,制作工序复杂,难度较大。此榼造型如此规整,实不失为长沙窑的精品。[详细]

  •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座瓷枕

    瓷枕为荷叶行枕面,中部微凹,枕面以褐、绿、蓝彩饰满云山纹,云山之间饰两只蜻蜓飞翔;枕座为一卧兽,两眼圆睁,鼻头上翘,嘴角紧闭,双耳竖立稍弯曲,兽背置鞍垫,四周挂饰流苏,四肢匍匐于方行底板,尾巴紧贴臀部。周身以褐、绿相间作点彩条纹,额头、面部饰刻划纹,颈部两侧饰卷毛。底板下有一方孔,径2厘米,与内腔相通。[详细]

  • 青釉戴铃狮

    青釉戴铃狮很是可爱,瓷狮四足直立于地,昂首张目。眉、眼用褐彩点画,显得神态威严,肩颈鬃毛刻划细致、逼真。颈前系一铃,尾上翘卷贴于背,整体比例匀称、自然。[详细]

  •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

    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圆口,短颈,深腹,平底假圈足,肩腹部两侧各有一双轮系,前面有多棱柱短流。流口及双系下方分别饰三块模印贴花,壶嘴下方是一个持剑武士俑,双系下方均是一个舞蹈俑。持剑武士俑左手持剑举于头上,双腿弯曲,身穿紧身衣物。舞蹈俑高鼻深目,穿皮靴,戴花帽,双足呈外八字形踏于圆毯上,右手将环形手鼓举于头上,左手持环形鼓于腰间,呈“球转而行,萦去来回”的动态。[详细]

  • 元镂空龙纹心形霞帔金坠

    金坠是配套于古代女性服饰——霞帔上的一种装饰品,系垂于霞帔下端。霞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于现代的披肩。帔子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开始以此命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时发展成了霞帔——由于外形美如彩霞,所以得名“霞帔”。明代贵族妇女佩戴这种服饰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使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详细]

  • “长命富贵”金钱

    长沙市博物馆藏一件宋代“长命富贵”钱,此钱出土于1982年长沙市洪山庙M1,金币系打制,轻薄如纸,方形孔,外缘经过修剪,轮廓不甚周正。钱文从右至左旋读“长命宝贵”四字。字体为楷书,亦系打制。此墓墓主胥元衡,逝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曾任昭年县令,封朝散致仕上骑都尉,《宋史》中有其传记。此钱并无具体面值,为压胜钱,置于墓中为压胜之用。[详细]

  • 明代双龙戏珠束发金冠

    这顶双龙戏珠束发金冠,通高2.9厘米,底径4.2厘米,重33.6克,还不足一个巴掌大。但是在小巧玲珑的金冠上,通体布满了装饰花纹,浮雕型的双龙戏珠栩栩如生,彰显了中国古代金器工艺的高超水平。仔细观摩金冠,可以看到金冠由四部分组成。环形基座上由前后两块金片合围成一个圆,上面錾刻着传统的吉祥纹饰——缠枝牡丹花纹。牡丹的花蕊和叶脉雕琢得清晰可辨,寓意着吉庆富贵、生生不息。整个金冠纹饰繁缛,似乎寄予着对享用者的美好祝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