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鸟纹双耳罐

大塘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特别丰富,其中这件白陶彩绘鸟纹双耳罐,是新石器时期南方最精美的彩陶之一。陶罐使用了非常珍贵的白陶泥,用褐彩装饰了繁复优美的纹饰,表明它很可能是大塘先民从事宗教仪式时祭司或首领专用的祭器。反映了长沙先民对太阳和神鸟的崇拜,展现了大塘先民高超的制陶技艺。[详细]

  • 兽面纹提梁卣

    卣是一件盛酒器,盛行于商周时期。只有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才会使用卣。这件兽面纹提梁卣,1971年浏阳县秀山出土。铜卣通体碧绿色,表层氧化,腹部、颈部、圈足以及盖顶均装饰有扉棱,凸起约1厘米。整个器形稳重大方,器身两侧纹饰对称。腹部装饰一个兽面,浓眉大眼,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兽尾退化并压缩到两侧,圈足装饰有两组夔龙纹,呈卷曲状,相互对望。[详细]

  • 乳钉云雷纹铜编铙

    这套乳钉纹编铙共9件,由小到大造型一致,纹饰大体相同。铙体呈褐绿色,通体阴刻云雷纹,钲部酷似两片合起来的瓦块,两面各有3排乳丁,每面18个。这套编铙,有着非常显著的“一铙双音,三度音程”的特征。一铙双音是指敲击铙的正鼓部和两旁侧鼓部能发出2个不同的乐音,9件铙组合敲击时古代的五音俱全,可以演奏各种古乐曲,是目前我国最早能成编演奏的乐器。 [详细]

  • 象纹大铜铙

    象纹大铜铙为长沙博物馆镇馆之宝。通高103厘米,重221.5公斤,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商周铜铙中最大的一件。燧部浅浮雕一对扬起鼻子互相碰撞的小象。象纹饰出现在铜器上应是当时人对大象喜好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安详端庄的品格。考古学者认为铜铙应是用于军旅和祭祀宴享的乐器,使用方法为置于座上仰起来敲击。这种器物高大厚重,使用时间长,西周中晚期后演变成了甬钟。[详细]

  • 5、春秋“缪叔”戈

    长胡三穿,援身较长,稍向上翘,中脊突出。前锋作宽大的三角形,内饰勾边双线纹。铭文位于穿侧胡部,为阴刻篆书,竖排6字“缪叔义行之用”。“缪”亦通“鄝”,“缪叔”为战国时期楚国境内的鄝人首领。鄝国被灭亡后举国迁入楚国,楚置鄝县。根据包山楚简的记载,楚鄝县的位置在今河南固始县境内。[详细]

  • 6、战国带鞘扁圆茎四箍剑

    剑是古代最为常见的短兵器,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此处陈列的战国带鞘铜短剑,剑身较短,中脊起凸方棱,末端收刹成锋,剑格、茎、首均包嵌于木柄内。剑鞘为两片木片拼合而成,髹黑漆,上宽下窄,两面脊部起棱,饰有弦纹十九道,一面前部雕刻有“山”字纹。木柄断面呈扁圆形,髹黑漆,上有四道凸箍。[详细]

  • 战国错银龙凤纹铜盒

    该件铜盒1985年出土于长沙市长岭长沙有机化工厂7号墓,该墓为一座战国时期长沙地区典型的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椁二棺。根据墓葬制以及随葬器物来看,墓主当属于战国晚期一位比较富庶的上士级官吏。[详细]

  • 战国三十眼琉璃珠

    琉璃器,也称料器,最早产于西亚和埃及。特别是这颗战国三十眼琉璃珠呈圆管状,通体呈绿色,中间有圆孔可以穿绳佩戴,器表突出30个半球形颗粒,颗粒底部饰白色圆圈,状似蜻蜓眼,该器物形体硕大,为同时期的琉璃珠中所罕见。[详细]

  • 透雕龙纹青玉佩

    这件战国透雕龙纹玉佩,呈扁平半圆状,边沿为弧形龙身,身饰谷纹,两端雕刻龙首,弧中心有一圆孔,用以系组佩带,近弦中部琢两条盘曲相同的龙,作回首盼顾状,满身有战国典型的∽纹饰和方格纹,边沿勾勒一条印刻线槽,使主题轮廓更为鲜明。[详细]

  • 战国草叶纹五山字镜

    五山镜较为典型的是长沙市胜利路出土的一枚铜镜该镜为圆形镜,四弦钮,圆钮座,钮座及镜缘分别伸出五片草叶纹,草叶略呈菱形,其内饰有细密的叶脉。五山纹镜是战国铜镜中较为珍贵的镜种,据报道,到目前为止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五山镜仅有4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