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从一个热血少年到革命青年,长沙是青年毛泽东学习和工作时间最长和最重要的地方,他的脚步正是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选择了毛泽东自1911年至1923年间的经历,以还原青年毛泽东学习生活中的诸多细节。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1911年,未满18岁的毛泽东初进省城长沙,站在新的人生起点上,青年毛泽东颇不安分:从入读省城学校到弃学参军投身革命,从脱离军队到再生读书念头,报考了警察、肥皂制造、政法和商业等多所学校,最终选择泡在湖南省立图书馆里自修大半年。

这种听凭兴趣、率性而为的日子直到1913年才结束,选择入读“不收学费,膳食费也便宜”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当时全国五所师范学校之一的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为一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详细]

不满学校课程安排?那就自修储能

 

文学才能突出、数理化成绩不尽人意的“偏科青年”毛泽东,将学校密如牛毛的课程安排比作“杂牌摊”,所以他再次选择自修,把重点放在哲学、史地、文学等社会学科的研读上,勤学好问,读书笔记就有一大网篮。他还喜欢站在城门南门口闹市区看书,磨练意志力。

如果就此把他想成是一个书呆子那就错了。在求学期间,毛泽东每个学期都担任学校校友会工作,组织工人运动;假期数次以行乞的方式游学湖南,考察底层民情;毕业前夕成立了新民学会。[详细]

虽然没有微信,但是他有朋友圈 

他做过北漂,当过老师,还是媒体人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数字再创新高,就业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毛泽东如何择业就业?1918年毕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回到长沙后从事师范本专业工作,当过小学历史老师,任过一师附小主事(即现在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校长),后又担任高校国文老师和班主任。期间还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兼任教导主任。

业余时间,毛泽东还是一名热血激昂的媒体人。担任湘江评论主编、平民新闻社社长、大公报特约评论员等等,新闻方面的历练颇为丰富。[详细]

房子非必需品,每月六块大洋租房住

 

在一师五年半的读书岁月中,毛泽东总共花掉了父亲给他的162块银元,父亲毛顺生辛苦一辈子才积累了二三千元的家财。 工作后的毛泽东工资不高,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时每月工资只有8块大洋,当时鲁迅工资已有250元左右。后担任一师附小主事,加之入党后的补助、发表文章的稿费等款项,青年毛泽东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

刚繁荣起来的长沙人口不到百万,房子也不是农村人扎根城市的必需品。1921年10月毛泽东在城郊、靠近市区的清水塘租下一间民居,房租每月6块大洋。这里后来成为中共湘区委员会秘密活动机关。[详细]

以信传情破旧俗,才子抱得美人归

 

在当下社会里,绝大多数的丈母娘们多半不会看上那些“没房没车没权工资还不高”的“凤凰男”。青年毛泽东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生长沙县板仓小康之家的杨开慧被这个满腹才气、一腔热血的青年深深吸引,毛泽东则以信传情,在“无房无车”的情况下赢得伴侣。

1920年冬,没有花轿,没有传统礼仪,洞房就是湖南第一师范教员宿舍,毛泽东、杨开慧两人花六块银元办了一桌宴席,邀请几位挚友参加了简朴而简洁的婚礼。[详细]

生活朴素,爱好锻炼,爱吃湘菜

 

生活中的毛泽东十分注重身体锻炼,最爱游泳,地冻天寒坚持冷水浴,还自创六段运动健身操。山清水秀的长沙休闲的地方也不少,登岳麓山,露宿爱晚亭,相聚橘子洲头,畅游湘江,青年毛泽东用脚丈量着长沙的每一寸土地。鱼米之乡长沙食材丰富,辣椒、红烧肉、臭豆腐等湘菜,毛泽东一辈子也没吃厌。

回头再来看看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这段生活,求学、就业、结婚等人生大事,再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他的人生轨迹与当下青年无异。抛开伟人光环,他也可以成为我们身边的你我他。[详细]

官方微博

微信关注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

调查

  • 1.你了解青年毛泽东吗?(此问必选)
  • 2.为什么青年毛泽东能成功?(多选)(此问必选)
  • 3.毛泽东思想对当代有哪些启迪?(多选)(此问必选)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本期编辑:周凌峰 凌炜 刘谐 凤凰网湖南站首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