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因水而兴:做活“水文章” 激发“水动能”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湘阴因水而兴:做活“水文章” 激发“水动能”

图片

澄澈碧水成为湘阴人民引以为豪的城市生态名片。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峥 岳阳报道

湘阴,山水相依,滨江含湖。

有诗云:“潇湘天下景,绝胜是湖山。水国三千界,烟光十二鬟。”800年前,南宋诗人陈隆之用一首《湘阴》道尽了湘阴山水之秀丽。

名扬上千年的梦里水乡,在2017年却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当年,岳阳市湘阴县委、县政府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

“湘阴县有20.06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隐患。”湘阴县总人口不到80万,这意味着全县近四分之一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需要解决。

触目惊心的数字,唤醒了湘阴人。

五年时间,弹指一挥间。观潮君再看湘阴水,湘阴县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故事从喝上一口“安全水”开始

治水,没那么简单,需解决的问题有“一箩筐”。

安全饮水、抗洪防旱、湿地保护都是这个“箩筐”里的“大家伙”。

图片

智慧河湖管理平台为南洞庭湖湿地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对于湘阴人来说,治水首当其冲是要彻底弄清楚湘阴“水患”的“根”,才能统筹全局制定根治“水患”的“策”。

作为典型的湖区水利大县,湘阴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却常年取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这在全省并不多见。

湘阴城区建有三个地下水饮用水厂,年取地下水2300多万立方米。长期过度的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明显枯竭,存在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生产与生活争夺水源,严重影响到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水是生命之源,供水保障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湘阴县委书记李镇江表示,水安全就是湘阴的头等大事。

“水患”症结浮出水面。湘江穿境南北,水量充沛,是作为饮用水水源的不二选择。兴修水利,取水湘江,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体系——湘阴县决心一劳永逸,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湘江水厂建设的议题成为县委县政府会议的“常客”,并以此为脉络,多线程并进,统筹推进安全饮水、抗洪防旱、湿地保护等各项工作。

2020年,投资8.14亿元的湘江水厂在紧邻湘江的静河镇动工,水厂取湘江水作为饮用水源,利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目前一期项目主体全面完工,管网工程完成75%。今年7月1日,湘阴城南片区开始通水,今年底湘阴城区居民可喝上湘江水,项目全部完工将惠泽30余万群众。

“湘阴城区靠喝地下水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原来的部分地下水取水口将暂时关闭,作为全县应急备用水源。”湘阴县水利局局长秦献鹏说。

图片

湘江水作为饮用水源将流入千家万户。

治污:让澄澈碧水成为湘阴骄傲

湘江流经湘阴长度达82.09千米,是湘江保护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实施之地,防污治污任重而道远。

为了织密河湖治理网络,湘阴落实县乡村三级河湖长263名,配备河湖保洁员219名,“河湖长”“河湖警长”“河湖长+检察长”和护河志愿者工作站全面配套。同时,对全县7条河流和18个主要湖泊“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进行方案编制,建立完善“一河一档”“一湖一档”,确保河湖治理规划不留死角和盲区。

在治理水体污染过程中,湘阴县始终保持防治并重的高压态势,投入县级环保资金15亿多元,深入推进“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创新开展“十大清湖行动”,高标准整治黑臭水体20处,天然水域全面禁止投肥投饵,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墈公塘雨洪排口是黑臭水体整治的样板工程。该排洪口原为湘江延伸水面,随着县城的发展,墈公塘水系被滨江路与湘江隔断。周边生活污水排污口直排该水域,加上雨污合流、市政雨污管网混错接、污水管高程错接等情况,各类污染物进入水域,导致水质恶化,呈轻度黑臭。

湘阴县实施墈公塘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新建污水提升泵站、调蓄池、防洪闸门及1420米污水管道,对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排水出口及市政雨污水管道混错接点进行节点改造,有效解决雨污合流污水混入雨水管网直排问题。

截至目前,湘阴县已投入570余万元,对具备监测条件的215个排污(渍)口进行全面监测,将全县262个入河(湖)排污口精准编码,并根据监测、溯源结果,逐一制定排污口整治方案。今年1-10月份,临资口、屈原湘江取水口、乌龙嘴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

图片

大坝堤码头整治后现状。

水体污染问题在“水里”,但根源在“岸上”。湘阴坚持水陆整治一体推进,大坝堤码头至2018年9月30日全面关停,关停后清空场内剩余砂石,并由环保、林业等相关职能单位采取种植替代性生态修复林等方式,对码头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湘阴还全面取缔禁养区畜禽养殖场、非法砂场码头、粘土砖瓦窑厂、水上餐饮船等,着力实现标本兼治。

湘阴县在对城区通达湖、东湖、洋沙湖、漕溪港等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的同时,也对农村地区的白洋湖、范家坝、王家河、鹤龙湖等进行生态综合治理。经治理后,已实现白水江-东湖-湘江水系连通,恢复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澄澈碧水成为湘阴人民引以为豪的城市生态名片。

图片

湘江秀美岸线。

水安全:“放心水”和“水放心”同样重要

饮水安全是水安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但并不是全部。防洪抗旱,对于湘阴来说,是绕不开的问题。近年来,在持久管控水安全的治水之路上,湘阴从未有过一丝松懈。

将安全饮水与防洪抗旱统筹考虑。湘阴县通过整体布局,加快“湘阴水网”建设,既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作考虑在内,也统筹实施全县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蓄能力提升建设计划,确保安全无虞。

图片

抗旱保丰收,湘阴抓实抓细防旱抗旱各项工作。

涝情可控,旱情也要能防。今年,在面对有历史纪录以来的最严重水文干旱和仅次于1961年的气象干旱旱情,湘阴县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满足农业灌溉用水确保粮食安全”总目标,交出大旱之年无大灾的喜人答卷。

为确保千家万户能喝上干净的湘江水,湘阴县委、县政府将供水保障工程纳入全县乡村振兴“十大引领性工程”。如今湘阴已建成27处农村供水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管网通村覆盖率达92%,设计农村日供水总规模可达7万吨。

“为让湘阴人民都能喝上一口好水,我们还进行了远景规划。”湘阴县委副书记、县长刘世奇展望,湘阴远期将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新辟优质水源,替换现有水源,进一步保障源头水质安全。

水经济:因水而兴,“强省会”战略激荡湘阴

绿水抚岸,候鸟翔集。初冬,在洋沙湖湿地公园徜徉,听着清脆的鸟鸣,感受清新的微风,轻松惬意。

做好不负水的基本功,湘阴县拿出将“青山绿水”兑现为“金山银山”的真本事。

“走!去鹤龙湖吃螃蟹去!”对不少酷爱美食的人来说,是秋季最具仪式感的一件事。

去鹤龙湖吃螃蟹正成为食客们的“共识”,这也是近年来湘阴紧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大力发展水经济的一个缩影。十年来,鹤龙湖镇将蟹虾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主旋律,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以建设蟹虾特色小镇为抓手,从“特色、优质、融合”三方面精准着力,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鹤龙湖共发展蟹虾、稻渔面积5.68万亩,发展蟹虾等特色水产3.57万亩,年产鹤龙湖螃蟹近1600吨,小龙虾超过3000吨,“鹤龙湖螃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

不仅蟹虾小镇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通过蟹虾这一龙头产业带动,鹤龙湖正逐步形成稻田蟹虾综合种养、鲈鱼养殖、优质稻、毛芋、苎麻、莲藕、特色混养等十大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顺利推进,先后获评岳阳市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省级特色农业小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图片

鹤龙湖螃蟹让人垂涎欲滴。

湘阴水润万物,城因水兴。

对于水系发达的湘阴来说,全面发展水经济,必然就需要推动航运经济高速发展。日前,《虞公港开发建设正式合作协议》正式签约,湘阴虞公港这处航运宝地焕发新的生机。

虞公港位于湘阴县三塘镇境内,处于湘江入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交汇处,是国务院批复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性港口和物流基地,是湖南开放崛起的战略资源。

虞公港是目前湘江中下游在天然条件下唯一具备建设5000吨级码头条件的港址,具有长沙港、铜官港无法比拟的优势。既能补齐省会长沙水运短板,弥补长株潭地区距离城陵矶港较远的缺陷,还能便利益阳、常德等周边地区物流在虞公港集散,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与长江经济带的无缝对接和融合,有望成为城陵矶港的延伸港、大宗散货集散中转港和服务长株潭地区的深水港。

虞公港建成后,长江水运将向湖南内陆延伸近100公里,为湖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提供新平台、构建新引擎。

图片

湘阴虞公港及临港开发区效果图。

用好风景迎来好前景,好资源迎来好发展。作为“强省会”战略重要阵地,湘阴,这座伴水而生的县城正因水而兴、借水而强。

原标题:湘阴因水而兴:做活“水文章”,激发“水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