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两条国家级分界线交汇区唯一的拟建国家公园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南山:两条国家级分界线交汇区唯一的拟建国家公园

凤凰网湖南讯(文/王明旭) 在中国湖南西南部的湘桂交界处,有一块长约80公里、宽约30公里的高峻断山块,地理上称八十里大南山。2016年,国家批复我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的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并由此而命名。八十大南山属雪峰山南支,从地质构造上位于南岭西端的构造边界。从全国角度看,由东北向西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的连线是我国第二,第三地势阶梯分界线,由西向东由越城岭、都宠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等五岭构成的南岭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分界线,而这两条重要分界线的交汇区就是拟建南山国家公园范围,它的设立将成为我国两条重要国家分界线交汇处唯一拟建的国家公园。拟建南山国家公园就在原体制试点区基础上,通过调整优化,以其突出的国家代表性、显著的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等指标,纳入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也将成为湖南第一个拟创建的国家公园。

南山国家公园白云湖片区

南山国家公园白云湖片区

突出的国家代表性奠定了拟建国家公园基础

根据国家标准《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对国家代表性要求:具有国家代表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或中国特有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聚集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自然景观区域。以生态系统代表性、物种代表性和景观独特性组成的国家代表性是建立国家公园的重要基础。

拟建南山国家公园地处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地理区和武陵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地理区交汇区,也是我国第二台阶与第三台阶雪峰山地理分界线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南岭分界线的交汇区,区域内金童山、舜皇山、黄桑分布我国保存最完整连续垂直分布的原生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山针叶林等森林生态系统,是两个生态地理区典型的主体生态系统类型。同时,八十里大南山分布有我国南方典型的东南热性灌丛草地生态系统;十万古田是我国南方少有的中山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崀山唇柱苣苔草丛生态系统和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石壁上独特的新宁毛茛与金丝草生态系统演替季节性变化的特征。从森林草地湿地到丹霞地貌生态系统,拟建南山国家公园展示了我国南方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性。拟建范围生态系统类型或生态过程是中国的典型代表,可以支撑该区域地带性植物区系生长,符合生态系统国家代表性标准。

拟建南山国家公园处于我国东南西北动植物交叉“十字路口”,既是华南—南岭植物区系、华中植物区系、华东植物区系及滇黔贵植物区系的交汇与过渡地带,有维管束植物 208 科、1051 属、3083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二级73 种,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5种,本地物特有种11种。公园内地形复杂,南北沟谷众多,是众多珍稀、濒危动物的避难所,而且是新物种热点区域,在我国动物东西渗透,南北贯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记录到动物 1995 种,隶属 53 目,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9 种,国家二级68种,中国特有种153种;拥有蝴蝶 355 种,占全国蝶类的 27%。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通道。同时有全国旗舰物种林麝种群生长的大面积栖息地和南方红豆杉种群生长的大面积生境,符合的生物物种国家代表性标准。

拟建南山国家公园的崀山片区是世界上壮年期发育最精华最完整的密集峰丛峰林型丹霞地貌的模式地和典型代表,包括丹霞26 种地貌景观类型均有发育,从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均发育良好,保存完整,在同类地貌中独树一帜。丹霞地貌及其气候、生物群落的变化演变过程见证了东南亚南部白垩纪以来地球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以险寨、危崖、奇巷、迷谷、异桥、象形峰为主要特色景观。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国达教授称之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区域内还有越城岭主体舜皇山的南岭自然景观、黄桑的雪峰山自然风光以及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岩洞地貌、砂岩峰林地貌、峡谷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符合自然景观国家代表性标准。

南山国家公园崀山片区—壮年期丹霞地貌的杰出代表

南山国家公园崀山片区—壮年期丹霞地貌的杰出代表

显著的生态重要性铸就了拟建国家公园核心

国家公园要求生态区位极为重要,能够维持大面积生态系统结构和大尺度过程的完整状态,地带性生物多样性极为富集,大部分区域保持原始自然风貌,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和面积的适宜性组成的生态重要性,构成国家公园的核心。

拟建南山国家公园全域完整地位于我国 35 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区域原生性森林灌从草地湿地生态系统比例达97.3%,处于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中的南岭山地栲类蕈树林区,是中国57个森林植被区之一。区域海拔2021米的二宝顶、1941米的南山主峰、1954米的新宁舜皇山主峰大云山、1882米的东安舜皇山主峰、1623米紫云山主峰和1913米牛坡界的黄桑主峰共同构成了我国南岭越城岭北坡完整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区域内森林资源丰富,分为8个生态系统科,74个生态系统属和132个生态系统丛,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亚热带针叶林三大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区域。40年前,中南林业科学祁承经教授通过在对该区域两次考察后,就提出要将划为一大型的自然保护区群,以保存南岭西段植被和动物区系。40年后,以国家公园的形式实现了该区域的整体性保护。

拟建南山国家公园内天然林面积为 89111.07公顷,具有恢复至自然状态潜力的区域面积共计 46634.04公顷,占比为 97.28%。公园总面积 1315.41公顷平方公里,通过对14个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并通过生态廊道构建为一个整体,支撑了国家公园完整的生态系统,构建了良好的野生动物栖息和野生植物生境,实现国家保护物种、伞护种/旗舰种的的种群繁衍。在拟建国家公园最高峰二宝顶附近发现常绿阔叶树种顶极群落,包括乌楣栲、小红栲、栲树等壳斗科植,硬斗石楠、石栎、美叶石栎多种石栎,青冈栎、宁冈青冈等多种青冈,红楠、薄叶润楠、刨花润楠、毛豹皮樟、湘楠等樟科植物,以及猴欢喜、西藏山茉莉、日本杜英等等。同时也发现水青冈、多脉榆、光叶榉、紫弹朴、南酸枣、枫香、多种栎类、多种槭树为主要优势种等落叶树种的顶极种群。充分表明公园范围内地带性生物多样性极为富集,大部分区域保持原始自然风貌。

南山国家公园—亮叶水青冈群落

南山国家公园—亮叶水青冈群落

管理的可行性成为了拟建国家公园关键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基础和全民共享潜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是拟建国家公园的关键。

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方面,体制试点期间率先完成自然资源部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加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2022年开展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编制了《南山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南山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自然资源清单》并获自然资源部批复,根据批复方案制定了《南山国家公园委托代理机制试点项目清单》,目前正按试点实施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探索集体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为了探索国家公园机构对集体林地全面统一管理,体制试点期间积极实施集体林权“三权分置”试点改革,通过补充划定国家级公益林和采取政府“租赁”途径,实行“专职管护”,通过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和租赁,按每亩每年50元标准,实现了管理局对集体林地的统一管理。范围调整优化后,拟建国家公园集体林地近800平方公里,占公园范围的60%,将在总结体制试点经验基础上,通过保护地役实施对集体林地统一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符合国家公园的“集体自然资源资产具有通过征收或协议保护等措施满足保护管理目标要求的条件”。

在管理基础方面,实现了“三个全面统一”:全面实现了统一组织管理体制。体制试点期间,在整合区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全面实现了“一个保护地、一块牌子、一个管理机构”的目标,建立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直接管理、具体工作由省林业局管理的机制。范围调整优化后,对新纳入1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和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地,实现了“1+4”,即管理局+新纳入地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的全域管理模式,实施统一工作部署、统一规划布局、统一项目建设、统一人员培训的管理机制,奠定了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建立管理机构的基础。全面建立了统一财政管理体制。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省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进行管理,同时管理局对局直属单位也实行统一财务管理。体制试点期间,省政府授权管理局根据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统筹管理和使用各部门整合投入国家公园建设的资金,充分发挥了资金效益。全面统一建立了行政执法机制。省政府印发了《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行政权力清单》,省、市、县三级分别授权南山局197项行政权力,南山局会同当地政府成立了联合执法小组,由南山局统一行使行政执法。

在全民共享潜力方面,拟建南山国家公园范围内1 个世界自然遗产地、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备自然资源、自然景观、自然遗迹等自然教育资源。设立了自然教育基地4个,建立宣教中心1座;有国家5A景区1 个、4A级景区2个、3A景区3个,具备开展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了国家公园生态步道,将于年内向社会开放第一期步道,能让更多人走进国家公园。开展国家公园生态学校建设,让国家公园建设理念走进校园。设计了公园Logo标志,开通了公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累计访问20万余人次;制作了1个综合宣传片、1个专题片和2个纪录片在湖南卫视等媒体平台进行播映;印制10000张宣传折页、500本画册、2600本动植物志分发给当地群众和往来访客。举办了首届国家公园“十全十美”摄影展等活动5次。设置生态公益广告宣传牌2048块。与中央、省、市各级各类媒体合作,推送信息800余条、刊发各类稿件200余篇。组织开展“走进国家公园,感受国之大者”主题宣传活动。2022年中央电视台《秘境之眼》栏目10多次播放拟建南山国家公园的林麝、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影像资料。与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开展合作,拍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出发吧!中国国家公园》节目并在湖南卫视播出;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美丽中华行”纪录片及宣传片。

未来,在巍峨的雪峰山脉与逶迤的南岭山系之间,在两条重要国家分界线交汇区,拟建南山国家公园将向国内外人呈现中国最美国土的风采。

南山国家公园两江峡谷片区—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南山国家公园两江峡谷片区—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作者系湖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

图片由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