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 书写人水和谐壮美篇章——治水蝶变的湖南实践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大湖之南 书写人水和谐壮美篇章——治水蝶变的湖南实践

原标题:大湖之南,书写人水和谐壮美篇章——治水蝶变的湖南实践

大湖之南 书写人水和谐壮美篇章——治水蝶变的湖南实践

大湖之南,书写人水和谐壮美篇章

——治水蝶变的湖南实践

李 俊 肖秀芬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打开湖南的最好方式,当是陆游一管豪放的狼毫。

这个被水钟情的省份,到处释放着涌动的活力。不论是壮阔的八百里洞庭,还是奔腾的湘资沅澧四水,抑或是毛细血管般的中小河流,都着意展现出了“水利万物”的上善之态。

悠悠湖湘水,离不开湖南水利人的辛勤奉献。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南水利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扛实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保障“水缸子”安全,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水生态、水安全体系,有效促进了水利强省建设。

大湖之南,书写着人水和谐的壮美篇章。

生命至上

筑牢防洪安全屏障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流经长沙县青山铺镇的浔龙河,终于实现了质的蜕变。通过高标准建设水工程、高质量管控水资源、高要求治理水环境、高品位营造水景观,青山铺镇不仅提高了河道防洪保安标准和行洪能力,而且提升了美丽乡村的成色。

防洪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湖南水利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洞庭湖区为主战场,以湘资沅澧干支流为单元,已基本构筑以堤防为基础,防洪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电排建设和其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5月30日,桂阳县欧阳海水库正在开闸泄洪。 唐雍钧 周秀鱼春 摄

△5月30日,桂阳县欧阳海水库正在开闸泄洪。 唐雍钧 周秀鱼春 摄

生命至上的理念,体现在重大水利工程布局更加优化上。“十三五”期间,全省完成投资1401亿元,列入国家“172项重大工程”的11项全面动工。2016年启动洞庭湖三大垸安全建设、莽山水库建设,2017年实施黄盖湖综合治理,2018年湖南水利建设“一号工程”——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通过正常蓄水位蓄水阶段验收,2020年开工建设犬木塘水库、椒花水库等。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每到关键时候,重大水利工程都保障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成了洞庭湖22个蓄洪垸1093公里堤防加固,开展洞庭湖区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新改造泵站616座32.5万千瓦,整治撇洪沟渠728公里,加固内湖堤防176公里,湖区防洪治涝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生命至上的理念,体现在防洪薄弱环节治理上。“十三五”时期,全省相继实施了灾后薄弱环节建设、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1250余公里,重点山洪沟治理39条,水库除险加固1974座,新增防洪库容2.1亿立方米, 125个城市防洪保护圈得以闭合,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控制在0.63%,为防洪区内的约3000万人、2600万亩耕地筑牢防洪安全屏障。

生命至上的理念,体现在把度汛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上。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经过多轮升级建设,基本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先后多次有效应对山洪灾害,全省近十年年均因山洪灾害死亡(失踪)人数持续降低,防灾减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通过科学调度省调大型水库,累计拦蓄洪561亿立方米,减少被淹耕地面积389万亩,减少受灾人口303万人,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能力,需要“大考”的检验。经过多年持续大干水利建设,湖南成功战胜2017年、2019年、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较“十二五”减少24.8%,防洪减灾综合效益十分明显。2020年汛期,洞庭湖城陵矶水位超警戒60天,出现新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洪过程,2930公里堤防超警。喜人的是,坚实的工程、科学精准的调度,筑牢了高标准的屏障,锁住了洪水的肆虐,洞庭湖安然度过了汛期。

民生先行

助推高质量发展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没了水,何谈粮食安全这一关系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家中通了自来水,永顺县吉峰村村民向清玉感觉日子更甜了。徐斌 摄

△家中通了自来水,永顺县吉峰村村民向清玉感觉日子更甜了。徐斌 摄

水意盎然的湖南,也有着缺水的窘迫。永顺县灵溪镇吉峰村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加之地处山腰,缺水是常态。一旦到枯水季节或遇到干旱,就得靠水利部门开运水车送水。2019年以来,县水利局安排专项资金,从镇上的抚志片水厂接入管道,并将自来水管网铺设到户,同时安排管护员负责巡查维护,多管齐下保证全村饮水安全。正如村民向清玉所说:“现在我们跟城里人一样,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来。”当看着干净又安全的自来水“哗哗”流入每家每户,村民们脸上到处绽放着“久旱逢甘霖”的喜悦。

衡邵干旱走廊的难题,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心头之憾。近年来,湖南水利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水利部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一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为子孙后代办好事。

△5月17日上午,犬木塘水库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九龙岭隧洞5号支洞率先掘进到主洞,比预计时间提前100天。

△5月17日上午,犬木塘水库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九龙岭隧洞5号支洞率先掘进到主洞,比预计时间提前100天。

2020年7月,随着犬木塘水库工程的开工,这座新中国成立至今湖南境内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项目,将给三湘大地带来福音:2025年竣工后,可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13.16万亩,保障90万人供水,提质70.2万人饮水。

民生先行的实践,展现在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的全覆盖上。“十三五”以来,全省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力推进,初步形成了基本覆盖全省的农村供水体系,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面得到保障,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5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共兴建工程16101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人口1590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0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做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面解决,全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民生先行的实践,展现在了全省农业灌排设施短板的拉长上。“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173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增恢、改善灌溉面积32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31.47万吨。其中欧阳海灌区通过项目实施,灌区范围内57万余亩农田亩均可增产37公斤粮食,年均可增收2100万元。同时,全省663处大中型灌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保障2500余万亩农田持续增产增收。

民生先行的实践,展现在了全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的转型上。“十三五”以来,我省继续推进增效扩容改造,对470座小水电站实施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增加装机容量14.95万千瓦,增加年发电量7.25亿千瓦时;对181条河流实施生态改造,修复减脱水河段526千米。项目数量、总投资及改造后装机容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绿色发展

书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位于安乡县安丰乡境内的珊珀湖,曾经大规模投肥养殖,一度蒙尘失色。该县采取“全面禁投、环湖截污、重点清淤、多点活水、生态修复”五大措施,用三年时间全面整治,唤回了珊珀湖的秀美时光。

生态环境向好后,在尊重湖形湖貌基础上,安乡打造出了环湖亲民休闲观光旅游线,配套了亲水平台、廊道、人行步道等设施,生态养殖加旅游观光成为当地的新画卷。

△天空白云悠悠,浏阳河碧水长流。 彭红霞 摄

△天空白云悠悠,浏阳河碧水长流。 彭红霞 摄

绿色发展的蓝图,描绘在了“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上。率先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首创总河长令工作模式,实现责任体系全覆盖。全省河湖长5.1万余名,年巡河200万余人次,整改问题8万余个。以湘江保护和治理、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为重点,整治河湖“四乱”问题6100多个。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完成规模以上1301条河流、156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编制93条河流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出台《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打造了4000余个乡村示范河段,浏阳河成功创建为国家首批18条示范河湖之一,凤凰县沱江被国家评为“最美家乡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动画面在全省初步呈现。

绿色发展的蓝图,描绘在了水资源刚性约束的生态惠民上。如今的三湘四水,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基本完成市州水量分配,建立生态流量保障责任体系,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取用水配置和监管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实施江湖互补、水系连通以及跨流域输水通道工程,推进灌区现代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走出一条饮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的蓝图,描绘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上。“十三五”期间,完成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一期工程建设,洞庭湖区垸内疏浚沟渠10.8万公里、清淤塘坝13.6万口,完成1018个重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58条,完成坡耕地整治26.9万亩。今年,又启动实施22个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和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三年行动计划,这将有效改善河湖水系生态和农村人居环境。

画卷的和美,淋漓展现了湖南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守护一江碧水的显著成效。近年来,湖南大力组织开展“美丽河湖”评选,全省涌现出近180余条美丽河湖。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江大河到山间小溪,“美丽”已然成为湖南河湖的特质。

△益阳市大通湖,红嘴鸥在碧波上飞舞。 唐 俊 易家祺 摄

△益阳市大通湖,红嘴鸥在碧波上飞舞。 唐 俊 易家祺 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冬日暖阳下,素有“洞庭之心”之称的大通湖湖天一色,大批越冬候鸟在洲滩上栖息、觅食。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前来这里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来越冬的候鸟有15种之多,总数超过了10万只。

展开的“十四五”画卷,湖南水利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水安全战略,加快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全力打造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