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李书福:特斯拉的目的不是造车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吉利李书福:特斯拉的目的不是造车

原标题:吉利李书福:特斯拉的目的不是造车

凤凰网汽车讯 伴随着“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维权”事件以及制动问题的快速升温,关于特斯拉产品的安全性、制造模式可行性以及创新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同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观点也再次登上热搜。

特斯拉的目的不是造车,而是构建线上技术

这是一段2018年的视频,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财经作家吴晓波专访时的对话。他表示:对于特斯拉,你们看到的只是表面,我们看到的是本质,你们表面看到的是它在造汽车,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本质是要构建它的线上技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造车,造车只是它构建线上技术的一个载体、一个实践、一个实验室。

汽车工业是大规模,要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大规模经济性、可持续,它的规模就难在这里,这里面涉及到的很多的配套技术的应用,基础设施的形成、基础能力的形成,包括芯片、包括操作系统、包括整个网络系统,这都需要形成一个非常严谨的一种配合,非常严谨的一个闭环。特斯拉虽然也没有完全具备这一能力,但他在搞,这是它的最终目标,所以人家为什么花那么大的、高的估值来买他的股票呢,不是因为它造的那几辆车啊,买的是他这个能力的形成。

放不开股比,中国出不了“特斯拉”。

事实上,李书福对“特斯拉现象”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建言并非只此一次,早在2014年,李书福就曾在某报社媒体组织的专场演讲上坦言:股比不放开,中国就出不了"特斯拉"。演讲中他特别强调:应该放开汽车工业,让大家自由地参与到汽车行业的竞争当中来,而不能像一对孤独的父母似的保护自己的孩子,溺爱自己的孩子。这样不仅仅不会让中国汽车产业快速的发展壮大,反而会削弱本土汽车工业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高。因为大家都躺在一个保护的环境里面生存,形不成一种生死存亡的观念,形不成一种不进则退、不生就死的一种现实压力。

美国出现了一个特斯拉,而为什么中国出现不了?因为按照中国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特斯拉这样的汽车公司在中国是不可以研究、设计、生产、销售汽车的,因为它没有生产资质,是违反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因此,中国汽车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只局限在这几个汽车公司里边,竞争是不够充分的,13亿中国人只允许这几个企业可以研究、设计、生产、销售汽车,那就很难创造奇迹。

当然,股比完全放开,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让有能力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更好的推动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进一步得到锻炼和强化,把资源要集中到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去,而不是集中到那一些受特殊政策保护的企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淘汰弱者,才能让胜者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吉利李书福:特斯拉的目的不是造车

造车,终究要练内功。

谈及特斯拉,2016年,李书福还曾在“思辩互联网汽车——第三届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上痛斥过我国的“互联网造车热”,并直言有些企业就是“不懂汽车,意在圈钱”。

几乎每个宣布要造车的互联网企业都面对着传统汽车企业和媒体的质疑。李书福更是直言不讳,造车要打基础练内功,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做技术开发和搞各种技术和实验,而不可能是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仅靠一张PPT融资的模式。像特斯拉这些年,每年都亏钱,但在技术研发投入上一直很大。总之,在“产业互联网化”的热潮与大趋势下,汽车领域的“互联网+”,不但让各大传统汽车企业都在积极地对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技术进行研究,也给许多互联网企业涌进汽车圈带来了机遇,但汽车归根到底要回到用户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最大的改变是企业和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一家企业要创造利润,需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或者是更高的效率,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共享共赢的时代,互联网公司与汽车企业要协同发展才能不断地推进新产品和新技术,相互启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