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模满:我愿家乡月常明 | 夜读往事FM·最美是故乡  ​
湖南
湖南 > 新闻资讯 > 正文

谢模满:我愿家乡月常明 | 夜读往事FM·最美是故乡 ​

原标题:谢模满:我愿家乡月常明 | 夜读往事FM·最美是故乡

图片

编者按:

客从何处来,乡村、乡韵、乡愁、乡情。每个人对故乡之念、之慨、之怀,都在记忆深处。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史博览杂志社推出“乡村岁时”大型融媒体报道,“夜读往事”栏目以“最美是故乡”为主题,邀请政协委员讲述记忆里的故乡与广袤乡村的兴荣。

图片

从家乡又传来老人寿终正寝的噩耗,这已经是半年来的第四个了。我那偏僻贫瘠的小村庄啊,一次次笼罩在生死别离之中。

每每这样的时候,我就丢开繁苛政务,扑向家乡的怀抱。一则临此大事,外出的人必须按照村规民约回家帮忙;二则我年迈的父母走时,我也需要父老乡亲来送行;三则我感觉家乡需要我这个游子,为他们出一把力,我能找到和孝敬父母一样的感受。

每个人对家乡的定位是不同的。伟人以国为家,处处留下亲民、爱民的足迹,凡夫俗子如我者,顶多只能以我那挂在半山腰的村子为家乡了。因此尽管家乡像一个蹒跚于城市边缘的“侏儒”,我从来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也从不曾因为家乡贫穷而偏离我回家的方向。

图片

家乡人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中更新迭代着,家乡追逐城镇化的脚步日新月异着。自来水把沁人心脾的山泉引到家门口,一条凹凸不平的机耕路穿破对面山上的岩石连接着外面的世界。时隔多年,我脑海里依然刻着山那边的水井和小时候丈量过无数次的羊肠小径,青山绿水、清风小径、如水月色,构成了我脑海里有关于家乡的元素。

常年在外,我特别喜欢享受回家的感觉。每次回家,问候父母以后,习惯性地上下转转。看见太婆拉拉家常,看见大爷递上一支香烟,看见小孩逗逗乐,我和家乡人就这样慢慢亲近起来,从来没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感觉。

家乡是父母的根,便也成为儿子的根,每个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父母的爱。

我的父亲的一生是劳动的一生,是简单的一生。田、牛、树几乎涵盖了他生命的全部。田是父亲的“舞台”。父亲插田闻名遐迩,一天可插一亩多田,是村子里有名的“全劳力”。父亲教给我的不多,教的最多的就是吃饭要必恭必敬,一颗不剩,如今被我当作家规家训传递下去。牛是父亲的“命根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恐怕超过了我。父亲养的牛一直是村子里最膘肥的,父亲原来一直脾气火爆且从不隐藏,看见人家的牛圆圆滚滚他就赞,看见人家的牛骨瘦如柴他就骂,看见人家猛打牛时,他就跑去抢脱鞭子丢掉,父亲常常体罚我们兄弟却从来不打他的牛。60岁时父亲脱离耕作,却主动请缨养牛,大年三十也不例外。我常常被父亲这份感情和精神感染着,关于牛的什么主张全由着他。

图片

树是父亲的“家珍”,闲时他会跑到山上,抚摩着、打量着和树说话。有一次他发现人家弄回的一根树是我们家的,锯下树兜比照,果不其然,我深深佩服父亲“张飞式”的细腻。 父亲一生造了三栋屋,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10个,用他毕生的心血撑起大伞,呵护我们茁壮成长。脾气火爆的父亲在晚年时奇迹般地温和起来,骤然返老还童;一生创造了不少财富的父亲,身上很少留钱;从来不低头的父亲,现在主动和闹过矛盾的人交好;非常留恋人生,却能坦然面对和接受行将就木的事实……这是不是父亲在有了鸟瞰人生的高度以后所获得的大气甚至伟大呢? 我常常诅咒自己是父亲的不肖儿子,因为我在父亲和母亲之间有感情的倾斜,过多的依赖母亲而忽略父亲,父亲对此似乎毫不在意,毫无察觉,直到自己为人之父以后,我才理解,哦,父亲其实不简单!

母亲,是我小时侯的生活依靠,是我成年以后的精神支柱。我曾经泼洒着深情写下了我和母亲的点滴,这里不再赘述。特别要提及的是母亲不知书而达理,是全家人的优秀管家,是父亲的坚强后盾。母亲是一个母性很浓的人,内外和谐相处,对自己的子女媳婿就自不待言了。记忆中母亲只和姑姑拌过嘴,因此我多年以来对这个姑姑心存芥蒂。常常记取小时侯纳凉的时候,母亲远远的点上一把烟,用一把蒲扇为我驱赶蚊虫。如今还是那样,母亲手中的那把蒲扇像春天迎风的花朵,摇曳着我童年的梦。

我常常庆幸我有这样一对“听话”的双亲。他们相濡以沫,椿楦并茂。父母同年,皆是86岁高龄。19岁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几十年相互照顾、相互依赖建立起来的亲情是难以言表的。他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没有单飞的凄凉,没有老来的糊涂,共同享受着晚年的幸福。他们艰苦一生,从不要求。没有给儿女增添一点麻烦,这可是贫穷人家的福分、我的造化啊!

写不完的家乡情,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道不尽的父母爱,难怪“行人临发又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