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省卫计委:2015年将再救治1.1万重性精神病患者


来源:三湘都市报

2014年6月11日,岳阳市平江县,湖南省强制医疗所,一名患者组织大家背诵《增广贤文》。 记者李健摄(资料图片) 报告摘要 继续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和精神卫生工作。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1

2014年6月11日,岳阳市平江县,湖南省强制医疗所,一名患者组织大家背诵《增广贤文》。 记者李健摄(资料图片)

报告摘要

继续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和精神卫生工作。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1万人,改扩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20家。

——摘自省政府工作报告

据了解,截至2014年12月底,全省共完成救治救助患者5144名(任务完成率达102.88%),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副处长李孝君日前表示,今年,我省重性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的人数还将翻番,全省还将探索打造重性精神病人从救治救助到后续管理的“湖南模式”。

【镜头】

一名重症患者的书画室

一方砚台,几支毛笔,墙上挂满已经完成的画作,桌上镇纸压着半幅墨迹未干的“老子出关”……47岁的唐齐(化名),披着军大衣在画桌前忙了半个上午,一幅新作已见雏形。

“他发病很多年了,发病之初,总觉得有人要害他和他的女儿,还把当时正在上小学的女儿接回家关起来不准出门。他自己则在街上流浪,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影响。”湘潭江麓医院精神科护士长丁健介绍,当唐齐被害妄想症过于强烈时,他会控制不住自己与人争斗,意识混乱时,还将曾将珍藏的书画比赛获奖证书全部撕毁。

【变化】

从流离失所到衣食无忧

“1994年刚参加工作时,医院几乎发不出工资,病人也根本谈不上系统地治疗。”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易伟说,那时候的医院根本不像医院,连一间像样的病房都没有。“最多的时候100多个病人挤在一个大病房,夏天热得没法喘气,病人们蓬头垢面,虱子满头,邋遢的味道让人掩鼻。”易伟称,那时候,全院只有10多个医生,有时候半夜还要出来“抓病人”,加上工资待遇低,几乎没有人愿意来当精神科医生。

这种情况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工程”实施开始,有了巨大的改变。湘潭市在去年11月20日前全面完成了任务规定的254例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疗任务,还超额完成了6例。接受救助的患者每人按5000元的标准救助,住院期间所有费用全免,这还包含了住院期间的生活费和伙食费等。此外,该市收治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200多名。这类患者的住院和生活费用均由政府相关部门按70元/人/天进行补助。

易伟用“天壤之别”来形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前后精神疾病救治工作的变化。

“重性精神疾病救治救助工作的湖南模式简而言之就是,领导重视、突出群众需求、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网络。”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副处长李孝君介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继续开展,就是要消除没有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空白县”。

【任务】

今年再救治救助1.1万人

湘潭的变化,可以说是全省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省共计投入1.45亿元(其中省级投入7870万元),完成救治救助患者5144名(任务完成率达102.88%),完成20家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改扩建,新增床位数1644张。在实事项目的带动下,全省通过各种途径救治救助流浪精神病患者1296人,解锁患者478人,使精神疾病患者流浪、关锁现象明显改善,未发生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案)件。此外,全省累计检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4.4万人,检出率达到3.65‰,超过国家要求3.5‰的目标,跃居全国第3名。

李孝君表示,今年我省将再救治救助1.1万名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实现救助人数的翻番。

【措施】

各地出台政策补贴医疗费

为积极救治救助精神疾病患者,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患者管理,提高保障水平。长沙市、湘潭市等市县区出台政策对住院病人在医保等报销后全额救助个人自负医疗费用;张家界市政府出资为实事项目住院患者提供300元/月的医疗生活救助。湘潭市五医院与各县市区医保、新农合、民政等部门建立了“一站式”报销救助模式,并为每名患者建立了救治救助经费使用台账,个人节余费用可用于下次住院或门诊服药。

为避免精神病人治疗出现中断,湘潭市卫生局还制订了《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救治救助项目后续管理的通知》,为病人提供免费门诊服药和复查。

相关背景

精神病治疗机构数量不足

虽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也遭遇到不少困难。

李孝君介绍,我省现有47个县市区没有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多集中在武陵山及罗霄山片区等边远贫困地区。已有的基层服务机构基础条件较差,设施简陋。条件较好、水平较高的精神病医院则集中在长沙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整体水平不高。

其次是人才严重缺乏。全省现有精神卫生相关工作人员5800余人,其中,医护人员4800余人,从事精神科专业的医师1400余人,注册精神科的专业医师仅1100余人。基层尤为缺乏专业医师。

此外,李孝君表示,精神病人的发现和救治难度极大。目前,精神障碍患者受社会歧视的现状依然严重,患者及家庭病耻感强,不愿接受管理治疗、隐瞒信息的情况突出,加之现有精防网络不健全,给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与治疗造成了很大困难。

■记者 洪雷 实习生 吴思宁

建言献策

智障人士就业率偏低

这一现状要彻底改变

一个智障人士,关系着三个家庭的生存状况,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何让智力残疾人融入社区,并成功就业?省政协委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工学院院长史铁尔在两会期间提交《关于湖南省智障人士融合社区及支持性就业建议》,建议让这个特殊群体就业正常化,生活有尊严。

【现状】

智障人士就业率仅7.5%

我省智障人士现有28.4万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智障人士有14.3883万人。 史铁尔告诉记者,根据非官方数据显示,我省智障人士实际就业率只有7.5%。绝大多数依靠家庭的供养、政府的救助。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超过40%的智力残疾人“很希望有工作”,超过60%的监护人强烈希望他们能够“正常工作”。

史铁尔就智障人士就业和社区生存状况做了一个调查。2014年1月至12月,他分别前往长沙县怡智家园、长沙慧灵、博爱风亭家园、爱弥儿等社工组织调查,走访了近30家智障人士家庭;并参与设计了3份问卷调查,针对全省200名智障人士及家庭进行就业方面的问卷调查,回收了200份问卷调查表。调查分析,80%以上的智障人士渴望实现就业,希望通过劳动收入养活自己,通过劳动让自己活得有尊严。

【建议】

从教育到就业都要帮衬

史铁尔认为,若要从根本上改善智障人士的生存现状及就业环境,需要从教育到就业推行一系列措施。他建议,首先是加快在普通学校配备专业特教师资,义务教育阶段由专业的特教老师指导家庭各成员,共同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职专科学校则开设针对智障人士的特教班,设立相应的职业康复及训练课程。

此外,依托全省各地的特教学校和高职特教班,大量开设智障人士的实习基地和社区工作环境模拟实习基地。该措施将提高智障人士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其劳动职业能力,让智障人士有实现支持性就业的基础。

对于具备就业能力的智障人士,以社区为单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例如由社区设置保洁、清扫岗位,协调智障人士社区融合及就业工作。政府需要加大对就业辅导员、特殊展能教育服务购买服务,并拓宽和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公益性岗位,例如庇护性工厂。

延用省残联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对集中使用智障人士及各类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记者 李琪

实习生 肖惠敏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患者 卫生 精神病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