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城步发现罕见岩画群 系了解苗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来源:湖南日报

崇山峻岭中成千上万的石头上,出现大量文字、图形、符号、划痕—— 城步发现罕见岩画群 图为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考察岩画群。本报记者童迪摄 本报记者李国斌 通讯员阳望春 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陡冲头村,

崇山峻岭中成千上万的石头上,出现大量文字、图形、符号、划痕——

城步发现罕见岩画群

图为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考察岩画群。本报记者童迪摄

本报记者李国斌 通讯员阳望春

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陡冲头村,海拔1100余米,地势险峻,层峦叠嶂,景色宜人。村西是高耸入云的观音山,一条小溪从山上向东流下。沿溪两岸,考古专家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发现了大量石刻。

“已发现的石刻涵盖文字、图形、符号、划痕等诸多元素,内容极为丰富,应定性为岩画。”9月4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此次考古调查负责人吴顺东告诉记者,这是南方地区极为罕见的岩画群,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史前文化的发展变迁、湘西南地区的文化起源有着重要的解释意义。

石刻沿溪流和古道呈规律性分布

2010年底,苗族聚居区城步发现10余块石刻,石头上的刻画符号,似篆非篆,似画非画,似汉字非汉字,有如“天书”,无人能识。

随着对苗族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苗族曾经是有文字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于是,有人认为石刻上的就是已消失200余年的“苗文”。这一“改写历史的重大发现”,引起历史和考古学界广泛关注。

6月中旬,吴顺东带领的考古队,进驻城步陡冲头村,开启调查勘探工作。

20多天后,吴顺东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初看,许多石头普普通通,没什么两样;仔细辨认,上面的一些痕迹,有着内在规律,可能包含着苗族先民的信息。“现在的发现已经远远超出‘苗文’的范畴。”吴顺东说,调查的范围,也从原来发现的10多块石刻扩展到周围10平方公里。

9月4日上午,在陡冲头村的小溪边,10余位村民在考古队带领下,砍伐灌木丛,清理杂草,清洗石头。考古队员忙着进行画图、拍照、拓片及GPS定位处理等工作。

吴顺东说,目前已发现成千上万块石刻,分布在海拔970米至1720米的区间,大多沿着溪流和原有古道分布,有着极为严谨的规律性。

岩画群在南方地区极为罕见

从考古队驻地出发,沿小溪上行约200米,吴顺东把记者带到一块石刻前。该石刻呈梯形,约1平方米大小。仔细看,左上角有“乾坤”两个标准的汉字,风化比较严重;中间似画一座天梯,顶端有两个字,难以识别;右边还有两排方块字,吴顺东认为是汉字的变异,具体内容无从得知。

再往上50米,有一块目前发现文字和图案最多的石刻,共近百个。该石刻分两部分,左边有多个图案,含义不明,风格粗犷,推测是用石头凿成。右边是方块字,其中有“何、石、右、今、乾”等汉字,另夹杂了许多字符、图形及似是而非的字,其痕迹锋利,明显是金属所刻。

吴顺东说,从目前的发现来看,石刻上的苗文并不多,大多是汉字或对汉字进行变异。他进一步解释“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出于某些宗教需求或传递信息的保密需求,“因为苗族一直到近代,能识字的极少,通过对平时大家掌握的汉字略加改变在部族中传递,比完全创造自己的字来得可靠。”

为什么要刻在石头上?吴顺东说,在古代,石头是最常见的记载工具,且可以流传久远。

吴顺东表示,已发现的石刻涵盖文字、图形、符号、划痕等诸多元素,内容极为丰富,应定性为岩画。这将是南方地区极为罕见的岩画群,对研究史前文化的发展变迁、湘西南地区的文化起源有着重要的解释意义。

了解苗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据专家考证,三四千年来,城步一带一直有苗民繁衍生息,他们作为三苗集团的一支,始终在这个区域内生生不息,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从洞庭湖或者哪里迁徙而来。城步西岩镇发现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证明了这一点。

陡冲头地处古代城步五峒之一的扶城峒,全村现有200多人,绝大部分是苗族,世代祖居。城步当地的历史文化研究者雷学业说,陡冲头是城步历次苗民起义的核心地带,距明代李天保率领的苗民起义和清代粟贤宇、杨清保领导的苗民起义发起地长安营仅一山之隔。综合分析,陡冲头村石刻记载的内容,可能是苗族地区发生的重大活动、重要文件、重大祭祀活动等。

“此次发现的岩画群,时间跨度长,是了解苗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吴顺东推测,其内容,有些和军事行动的结果有关,有些跟起义过程有关,更多的是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吴顺东也坦言,目前还在进行调查勘探等基础性工作,要破解每一块石刻的内容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是非常艰难的过程。由于工作量大,将进行5年甚至更长的规划。省文物局将在陡冲头村修建考古发掘工作站,以利于全面深入持续地推进考古发掘工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石凌炜]

标签:发现 岩画 历史的重要资料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