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邵阳六旬退休老人徒步两万里为文化遗产立传


来源:红网

一间陋室,这里就是唐湘鹏收集整理古民俗和古建筑资料的工作室。唐湘鹏正在拍摄乡间村落里一座建于清代的贞节牌坊。考察中看到一套被村民们珍藏在家中的本姓族谱,唐湘鹏连忙拍摄下来。在乡间考察收集古建筑古民俗的

一间陋室,这里就是唐湘鹏收集整理古民俗和古建筑资料的工作室。

唐湘鹏正在拍摄乡间村落里一座建于清代的贞节牌坊。

考察中看到一套被村民们珍藏在家中的本姓族谱,唐湘鹏连忙拍摄下来。

在乡间考察收集古建筑古民俗的唐湘鹏。

“全县的祠堂、古迹都在这台电脑里了。”65岁的湖南省邵阳县文化局退休老干部唐湘鹏穿着一件被洗得半透明的旧T恤,熟练地打开电脑,因为肩部动作,衣服上几处小破洞特别显眼。

在这间卧室兼工作室中,电脑桌和旁边的柜子都是七十年代做的。因为下雨渗水,靠床头的墙壁布满了深色的水渍,糊墙的石灰鼓了泡,有时会扑簌簌地掉下来,盖了睡在床上的唐湘鹏一脸。

电脑中是邵阳县的昨天:康熙十二年建的简家大院,雍正十二年立的贞洁牌坊,道光年间的古榨油坊,光绪十四年的文昌宫,清代太子少保席宝田别墅(后用作宣传抗日的战时讲学院),有民国政府主席林森题字的、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为母亲修建的纪念亭……六万多张照片,340篇游记,用老伴向群莲的话说,唐湘鹏是把修房子的钱,照顾家里的精力,都花在了它们身上。

与时间赛跑

从2008年起,唐湘鹏就靠着一个摄像包、一根拐杖、一顶帽子、一条毛巾、两个红薯,独自走遍邵阳县,爬山越岭,拍摄纪录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拐杖已经是第三根,由一根自来水管做成,上面安一个从旧公交车上卸下的手刹头,废品店买的。拐杖虽然重,但不易弯折,在野外还能防狗。

起初只是因为退休后担任了一段时间《邵阳县文化志》的撰稿员,在为县志搜集文化资料的过程中,他深感传统文化遭到严重破坏,民俗文化无人搜集保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和乡村都面临着各种改造和拆迁,这些文化遗产面临灭失和消亡的风险,唐湘鹏认为,如果不加快抢救保存,将会成为历史的遗憾和子孙后代的文化之痛。

他决定与时间赛跑,在它们消失之前,加紧搜集、抢拍照片、整理好全县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保存、传承下去。

不养老学电脑

当唐湘鹏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家人时,没有工作的老伴说,这是政府的事,要你操什么心?人家只往家里捞钱,你还往外丢钱!儿子们说,你六十多岁不在家安心颐养晚年,一个人爬山越岭到处走,出了事怎么办?让我们牵肠挂肚,怎么安心工作呀?亲友们说,你闲着没事,学会搓麻将我们也有队呀,真是脑壳出问题!有的人还看不惯他的行为,说他在充狠。但他不被别人所左右,毫不动摇地按计划进行。

为了保证经费,节省开支,他戒了烟,停了家里的固定电话机,远离麻将扑克,买来电脑和教材,加紧学习电脑技术。

他边看书边实践,将电脑按键名称与功能用卡片写好,贴在家里,还带在身上,不懂英文就写谐音,强记硬背。不懂就向儿子侄儿们请教,常常钻研到深夜。终于,他学会了用电脑写作编书,整理加工照片,还学会了摄像,刻录光盘,成为电脑“里手”。

“进六十”时,唐湘鹏说服了家人,不办生日酒席,跑到深圳买了一台专业数码照相机。和学电脑一样,他逢行家就请教,还在网络中下载了说明书与摄影技术资料,打印成小册子随身携带,边看边实践。通过网络,他反复揣摩別人的摄影作品,学习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又很快掌握了相机使用基本方法与摄影技术。

揣两个红薯走一天

每天晚上,唐湘鹏把将要去乡村的路线、资料先熟悉一番,做到心中有数,尽量减少途中时间的浪费。

“上不打扰政府,下不麻烦百姓”是他走村串巷的原则。第二天一大早,他自带两根红薯一瓶水,怀揣相机走乡村,从不到乡政府与老百姓家吃饭。

非亲非故吃老百姓的饭,在唐湘鹏看来,一是难记别人的情,二是浪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很多热心的老人请他吃中饭,都被他执意婉拒了。

坐车到了乡镇后就开始步行,唐湘鹏每天徒步二三十里以上,就是到再偏远的院落去,也不坐车,有时中午顶着烈日一走就是十多里。

羊肠小道上只有他这个独行侠,拄着拐杖形单影只在行走,使村民们常常疑惑不解,给唐湘鹏起了很多外号:徐霞客、新闻记者、抄电表的、看八字的、讨米的、捉蛇的、公安卧底等等,令唐湘鹏啼笑皆非。

 一看二问三拍四笔记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唐湘鹏采用一看二问三拍四笔记的方法,尽可能地全面细致地记录历史真实原貌。老年人口述当地典故,笔记不不过来时,他就用手机录音。凡是当地的祠庙亭子,古碑古墓、古树古井、历代民居、社建文物、名人故里、风景名胜、民俗文化、生产生活工具均在采集之列。只要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他就不放过收集。

2010年的一天,唐湘鹏冒着小雨踏着泥泞的毛马路走进蔡桥乡蔡家村,发现了一座祖传的油榨坊,偌大的石碾上镌刻的文字显示是“道光丁未年”所建,石磨是“民国卅二年”的,木油榨、风车、石油锤、杂木尖一应俱全。古油榨坊的所有人是84岁的蔡柏庭夫妇,不少人前来买或劝他拆除算了,老人执意不肯,说这是祖上的遗产,要好好保留下去。

唐湘鹏惊喜不已,立刻拍摄保存下来,并向政府和社会推广,后邵阳县手工榨油术得以借此申报成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不断有中央媒体和海外媒体闻讯而来。

“独行侠”饱尝辛酸

在一个人的征途中,唐湘鹏饱尝了甜酸苦辣。他为了省时省力,常常爬山越岭抄近路,有时一个人在夏日午间的似火骄阳下,要走过好几里杳无人烟的山路。全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胯下皮肤都被汗水泡烂,行走生痛,相机都被汗水污渍染上了汗臭味。

一些人的不理解也让唐湘鹏觉得有点难堪。2009年3月一天,唐湘鹏在金称市镇栗树院子里拍照时,由于沒带身份证,也沒开单位介绍信。碰到一个村民,非要看身份证才准进院子采访,任他如何解释他都不相信,最后竟被当成小偷送到镇派出所。民警核实了身份后才发现只是一场误会。

年纪大,路程远,有时候唐湘鹏还会“挂彩”。一次,他走完四个院子来到白仓镇双合村银塘院子,看到村前清澈见底的水井时,赶紧举起相机开拍。在选角度时,不小心踩着有青苔的石头,脚一滑,一下跌入水井中,上半身连同相机全浸入水里,腰部重重撞在井边石头上。

痛苦地挣扎爬起后,唐湘鹏全身已湿透,相机因进了水“咔咔”直响。心疼相机胜过自己的他直担心相机会报废。

这次意外让唐湘鹏花去了几百元的医药费,一千多元的相机维修费,暂时不能下乡了。于是,他就在家编写资料,创作文学作品。

仅疗养了20天,他又重整旗鼓踏上了长征路,妻儿拗不过他,只好给他买了更好的防滑旅游鞋,换了个更好的旅行袋,再三劝他要小心。

为此,他还写了一篇文章《一息尚存,将事业进行到底》,为自己打气鼓劲。

整理资料日清月结不欠账

每天,唐湘鹏迎着朝阳出发,晚霞满天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进屋放下行李他就打开电脑,将每天拍摄的照片拷入电脑,马上编辑加工,分别注明名称、时间与地点再保存。他还将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进游记,做到每村一篇。每晚,他都要忙到12点后才睡觉,做到“日清月结不欠账”。

他拍的照片色彩明亮,细节丰富;他写的文字朴实轻松,多用短句,分段多,读起来十分流畅。

七年来,唐湘鹏花费约十万元,扫地图似地搜尽乡村,拍摄纪录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足迹踏遍了全县25个乡镇,666个行政村和5400个自然院落,徒步距离超过两万里。目前,他已整理好304篇的游记,即将开始《独行侠游记》、《邵阳县古民居》等19本书的整理。

跟传统文化“谈恋爱”

退休金每月才一千多元,每天要花费至少二三十元车费,一回到家,又急着把所见所闻都整理出来,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家庭条件,更没有时间来管家里的生活,在头几年,老伴向群莲很不理解,两人也时常拌嘴。

“你说我怪不怪他?连农村里面好多人家都建了那么多漂亮的房子,我们一家还住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这也算了,他还不管一点家务。”向群莲说。

“唐老身上有一股韧劲,一旦决定做什么就不会放弃,不理解他的人会觉得他傻,理解他的人佩服他的坚持。”支持唐湘鹏的邵阳县督查办主任张雄强总会劝她:“唐老做的事情是‘英雄壮举’,他把一个县的历史文物、文化民俗,所有的山山水水都记录下来,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张雄强还认为,别人做这个事情,就算花再多的钱也不一定能做好,就跟谈恋爱一样,唐湘鹏对这些东西有感情,有感情了才能“谈得拢”。

拗不过丈夫,那就跟他出去看看吧。如今,有空的时候,向群莲会跟着唐湘鹏一起走访,可没想到,这一跟,向群莲的世界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看到那些翘角重檐、画栋雕梁,再加上老唐的讲解,我也喜欢上了这些老建筑、老文物。看到了好看的,我会觉得特别高兴,一天下来没拍到几张,也会觉得很遗憾。”向群莲说,她自己也捉摸不透,为什么那些老建筑也会对自己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

“古民居是祖宗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文物,包含着数代人的思想情感,承载多少文化信息,展现出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是不可多得民俗旅游资源,也是老百姓思想文化的根,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老伴唐湘鹏替她回答。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周凌峰]

标签:文化 邵阳 退休老干部

人参与 评论

新闻图片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