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曾国藩墓地古寺揭秘:曾为长沙八大丛林之一

2014年03月16日 08:06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李婷婷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如今的桐溪寺仅有一间简陋的水泥房

现在,桐溪寺只有龙华师太一人住在这里

2005年,释容禅法师租下这座民房重修桐溪寺。去年年底房子被村民收回

作为湘军缔造者,曾国藩始终是湖南人心目中的骄傲。他的墓地虽地处偏远,却依然祭扫不绝

3月12日,晚清重臣曾国藩逝世142周年。望城区伏龙山桐溪寺后,这位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安息在此已百余年。

这座始建于唐朝、已有1300余年历史的古寺,有着怎样的过去?曾国藩因何与这里结缘,要将此处作为他最后的家园?千百年中,数度沉浮,古寺法缘为何能延续至今?历经半个世纪的落寞,即将消失的寺院如何重焕“青春”?

3月5日,望城区坪塘乡桐溪村,伏龙山脚下。由立方国际十多个人组成的摄制组来到这里,在泥泞中架起了摄像机。他们要花三年时间,拍摄一部关于桐溪寺的纪录片,讲述这座千年古刹的秘史、变迁和未来。这将是这座唐朝古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公开亮相。

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位于望城区坪塘乡桐溪村境内的伏龙山下,为唐代振郎禅师创建。据《五灯会元》记载,振郎禅师属禅宗青原系下二世,五十来岁进入古长沙城,看见伏龙山后桐林茂密、山前流水潺潺,是不可多得的修行宝地,一砖一瓦建起了桐溪寺的前身兴国寺,堪称唐代名刹。

桐溪寺历史上数度沉浮,但法缘不绝。清同治十三年,曾国藩迁葬于寺后,为桐溪寺的文化底蕴提供了巨大的助援。如今,古寺纳入大王山旅游度假区,面临史上第四次重建。随着大王山项目的启动推进,重建后的桐溪寺将成为湘军文化园的一部分。3月12日,纪录片《桐溪寺》正式开机,预计拍摄制作将耗时3年。

镜头1:细雨中的桐溪寺

唯一的师太住在“大殿”二十米外的水泥屋

摄像机镜头里,是细雨中的桐溪寺:一间巴掌大的水泥民房,屋内供奉着三尊菩萨;屋外挂着“桐溪古寺”的匾额,一副对联——兴国家风古,伏龙祖道长;屋后土坡上立着两棵罗汉松。

龙华师太换上整洁的僧衣从屋里走出来。面对镜头,她搓着手,害羞地低着头。龙华是如今住在这里的唯一一位出家人。对于自己的年龄,她称“记不太清”,但30多年的出家生涯,到每一座寺庙修行的年份,她却记得特别清楚,“1985年到麓山寺,1991年到密印寺,1994年到开福寺……”

来到这里是在三个月前。因为寺院房屋已被村民收回,龙华直接住进了距“大殿”二十米开外的这间水泥屋,三尊菩萨也从大殿搬至这里。“派我来协助寺院修复工作。”龙华指指身后刻着“桐溪寺复兴筹备处”字样的牌子,“年轻一点的僧人都要四处学习,我老了,不需要,所以让我来这里。”

她知道,不久之后,桐溪寺将经历历史上的第四次复建。“还会建一个湘军文化广场,从山腰处的曾国藩墓一直延伸到对面的马路。”龙华用手比划了一个大圈后,指着远处说道。

镜头2:凋蔽的“八大丛林”

“我细的时候这里好多大树,不晓得几漂亮!”

这里曾经桐林茂密,流水潺潺,“桐溪”正因此得名。民国时期,桐溪寺曾与麓山寺、开福寺、杲山寺、上林寺、宝宁寺、华林寺、灵云寺并称为“长沙八大丛林”。

“我细的时候,这里不晓得好多大树呢。”村民曾启亮说,“从远处望过来根本看不到寺庙,都被树荫遮住了噻!”

曾启亮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回忆小时候桐溪寺的模样,依然让他激动。“原来有108间住房,从山腰一直延伸到山脚下,那气势,不晓得几漂亮!寺院里有两棵罗汉松,两棵白果树和两棵银杏树,都是上千年的历史咧。”他记得,那时的住持会看病,谁家有小孩不舒服,就请住持看病。逢年过节,村里家家户户都到庙里上香,“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冬天只穿一件衣服,道行多深啊!他特别喜欢我,经常拿供果给我吃。因为这座寺庙,我小时候从不生病。”

什么原因让“八大丛林”之一的桐溪寺瞬间落寞?曾启亮吧嗒吧嗒抽着烟,“文革的时候,有人来拆佛像,把菩萨都扛到田里烧……寺庙的住房都分给了村民,寺院的僧人也四散了,住持还被批斗……但斗他的时候,他还只穿一件衣服呢!我觉得他不冷,也不疼……”曾启亮吐着烟圈,望向远方。

眼前的伏龙山脚,仅剩一些破旧的民房,很多田也已经荒了。被村民收回去的“大殿”,简陋的木门上插着一把大锁。

镜头3:寂静的曾国藩墓

一切缘于这位湘军统帅在靖港水战中的惨败……

曾国藩墓静卧在寺院后半山腰处。半圆形墓冢后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东边树林的小路上,还残存一尊石像,旁边散落着几块倒塌的石板。时近傍晚,山上寂静无声,只有细雨滴落在竹叶上悉悉索索地响动。

虽然地处偏僻,但曾国藩墓依然屡遭盗墓者破坏。墓地原有的各一对石马、石狮、石虎及石翁仲,已经四处散落,墓地周围的麻石不是被附近村民用作他途就是被随意丢弃,就连墓庐四周护栏上的铁链也被人偷走。曾启亮告诉我们,在他记忆中,曾国藩墓就被盗过七八回。

曾国藩因何迁葬于此处?据坊间传说,一切都缘于这位湘军统帅在靖港水战中的惨败:他打了败仗,想跳河自杀,被人救下后来到桐溪寺“疗养”,和这里有特殊的缘分,也有感情。

据记载,曾国藩与时任住持宝月大和尚言语相投,成为至交。彼时曾国藩已有意以桐溪寺所在地伏龙山作为归葬之地。但当时宝月并没有直接答应他,他告诉曾国藩,佛门净地,非常人能使用。“他们相约,谁先去世,谁就葬在这里。最后,还是曾国藩先走了一步。”曾启亮说。

除了祖辈们口口相传,让曾启亮知道这些故事的,还有一个人:桐溪寺现任住持释容禅。

镜头4:晨雾里的麓山寺

他发愿重修桐溪寺,“多一座寺院就是多一所学校。”

桐溪寺住持释容禅法师长居麓山寺。3月9日清晨,岳麓山大雾弥漫。麓山寺大殿后的石栏前,释容禅法师对着镜头,回忆初访桐溪寺的情景。

2005年年末,普通的一天。正在麓山寺修行的释容禅,在寺院图书馆看到一本记载着桐溪寺历史的书。原来,桐溪寺的前身是兴国寺,由唐朝大和尚振郎禅师始建。长沙竟然还有这样一座古寺?为何曾国藩没有选择岳麓山作为最后的归宿地?带着好奇和疑问,释容禅一路寻访来到了伏龙山脚下的“桐溪寺”。

眼前的景象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除了两棵罗汉松和一棵白果树,几乎看不到任何古寺的踪迹。他从村民口中得知,文革后桐溪寺再无僧人,房子也都没有了,仅剩几棵老树。

他在罗汉松下发愿:重修桐溪寺。第一步,就是租下一座空房子。“房子空着也是空着,那名村民很快就答应几千块钱一年租给我,当时里面停放着一口棺材。”释容禅笑,“我带着一个师兄弟将房子重新整修,请了三尊菩萨供奉进去。”同时,他开始在村民中普及佛法,收他们做在家弟子。“寺庙要重修,就得有群众基础。”除了每年祭拜、清扫曾国藩墓,释容禅还会去寺院东南角的一座墓前,祭拜曾改变曾国藩人生观的宝月大和尚。

释容禅的禅房里,挂着一幅字:“禁大言,以务实。”语出曾国藩。出家20多年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去修复佛寺。如今,邵阳、岳阳等地都有他修复的寺院。他说:“我相信,多一座寺院,就是多一所学校。”

镜头外:《桐溪寺》纪录片摄制组

“我们希望记录这一段重要的历史。”

3月9日,清晨六点,《桐溪寺》纪录片摄制组来到麓山寺,将刚刚制作好的桐溪寺宣传折页送到释容禅法师手中。

摄制组由立方国际旗下JVE公司和J·BOX工作室等机构成员组成。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释容禅。“因为我们一直跟进大王山旅游度假区项目,知道这片风景区未来的规划和规模。踩点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曾国藩墓和桐溪寺。”立方国际总裁陈峤向他解释。4个月后这里开始动工,两年后将是一片新的绿色新城,“我们特别希望能够启动纪录片这个公益项目,记录这里的变化。”

为了得到这位住持的支持,陈峤带着员工多次深入伏龙山踩点。在见到法师之前,连夜赶制好宣传折页。看到精致的折页,听大家说明来意,释容禅欣然接受了采访。“如果决定做一件事情,从最开始就要全力以赴对待。要请求别人的帮助,就要让别人看到你的认真和专业。”陈峤鼓励摄制组成员,“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关键看你怎么去想,怎么去做。”

陈峤说,桐溪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禅宗祖师们的艰苦创业史。今天,随着大王山项目的推进,桐溪寺将纳入旅游度假区。“曾国藩是整个湖南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而桐溪寺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寺。现在,桐溪寺正迎来新一轮复建和发展,我们希望能记录这一段重要的历史。”

对话释容禅:修复桐溪寺是我的历史使命

都市周末:文革后,桐溪寺几乎就不复存在了,您为什么要修复桐溪寺?

释容禅:当时看到那本书上的记载,我想这么好的一个桐溪寺,我一定要去看看。第一次寻访到那里,我所看见的桐溪寺根本不是书上记载的那个非凡的桐溪寺。历史上的桐溪寺香火非常兴旺,是长沙“八大丛林”之一。当时开福寺那边还办了养老院和孤儿院,都是由桐溪寺供应粮食。桐溪寺拥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如今破败不堪,只剩下三棵古树。我当时就在那棵罗汉松下发愿:今生一定要完成修复桐溪寺的历史使命。

都市周末:您了解关于曾国藩和桐溪寺的故事么?

释容禅:曾国藩在南京去世,但他生前的心愿是落叶归根,葬回家乡。但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岳麓山,而是选择了桐溪寺?听说曾国藩在靖港打了败仗后,有了对人生的绝望。后来接触到桐溪寺的宝月老和尚,佛法的开示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作战观,与宝月也结下善缘。他们约定,谁走在前面,谁就葬在桐溪寺后面那块风水宝地。结果还是曾国藩走在前面。

都市周末:经历半个世纪的落寞,到您重修桐溪寺,村民和寺院的关系有何变化?

释容禅:我到桐溪寺后,发现一棵白果树已经死了。我了解到,原来寺庙破败后,村民们将一棵最古老的白果树当做心灵寄托,遇到病痛或者灾难,就到这棵白果树下烧香祈福,离开时还会刮一块树皮回去当药泡水喝,认为能祛病消灾。没多久,那棵白果树因被剥皮而死。

我们无法去怪这些村民,他们希望有所依托,却不知道这样做会让这棵古树遭受灭顶之灾。但这个细节让我明白,寺院虽已不在,桐溪寺的精神依然在。重修寺院,一些村民也不太理解,我就经常跟他们讲佛法,讲因果关系、禅与人生,慢慢地他们接受了我,也都愿意做我的在家弟子,群众基础已经慢慢起来了。

都市周末:村民当时将房子租给您,现在为何要收回去?桐溪寺未来将建成什么样子呢?

释容禅:2005年修复寺院,又经过几年的努力,直到2010年,修复后的桐溪寺才得到政府的合法认可。我也因此成为桐溪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住持,这让我既欣慰,又焦虑。桐溪寺要一砖一瓦重建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当时还没有大王山这个项目。村民将房子收回去,也是害怕项目前期筹备中他的房子拿不到拆迁费。

现在,桐溪寺将面临历史上的第四次重建,按照传统寺庙建筑进行规划,前有山门,中有大雄宝殿,后有观音殿,两边有厢房和配殿,占地面积15亩左右,前面还有百亩的湘军文化广场。

 
[责任编辑:刘谐] 标签:桐溪寺 伏龙山 JVE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凤眼观榕

凤凰网湖南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