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汉代湖南刘、吴两姓侯国 存亡都跟生育有关


来源:潇湘晨报

王朝创立与更替如同公司兴衰。公元前202 年,经历了与楚激烈的市场搏杀后,汉王朝" 董事长" 刘邦的" 股份制公司" 终于正式成立了。这是一个不同于周王朝和秦朝运作模式的新公司,它采用了中央与地方诸侯王共同持股的模式——郡国并行制。

原标题:汉代湖南刘、吴两姓侯国,存亡都跟生育有关

长沙国王子侯国分封示意图,底图来自于长沙博物馆。

撰文/ 本报记者 常立军

王朝创立与更替如同公司兴衰。公元前202 年,经历了与楚激烈的市场搏杀后,汉王朝" 董事长" 刘邦的" 股份制公司" 终于正式成立了。这是一个不同于周王朝和秦朝运作模式的新公司,它采用了中央与地方诸侯王共同持股的模式——郡国并行制。

[ 汉王朝] 王朝虽立,但中央政府权力有限

分封,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传统。统治集团内部由此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利益分配体系。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胜利后于公元前202 年建立大汉王朝。刘邦创业初期,这个集团基本上算是一个" 股份制公司"。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到一起,胜利后当然应该共享成果。功臣们" 日夜望咫尺之地",可见入股分红的心情有多么的迫切。刘邦却因此心事重重,如何安置他们也成为王朝建立初期的重大问题。

汉王朝建立之初,王权尚弱,立足未稳。刘邦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新生政权活下来。周王朝的分封架空了中央政权,秦王朝采用郡县制二世而亡,刘邦最终决定来一次大胆的" 制度创新"。他把分封的诸侯国与郡县同步设立,由此形成了一种叫" 郡国并行制" 的体系。八位异姓功臣因此被封为诸侯王,他们拥有自己的国度和土地,并可以行使管理权。

郡国并行制初期的实施并不顺利,60 多个汉郡,实际掌控在中央政府手里的不过15 郡。名义上有着控股权的中央政府其实权力有限。诸侯王们的国力日渐强盛,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分封异姓诸侯王只是刘邦的" 权宜之计",逐步削减并消灭异姓诸侯王,让刘氏皇族" 一股独大" 才是最终的目的。汉王十一年,吕后诛杀了淮阴侯韩信,引起了英布的惊慌。同年夏,又杀梁王彭越,引发英布反叛。

刘邦晚年担心吕氏权力过大,在他死后会争夺权力,于是与群臣立下" 白马之盟"。约定除了刘氏皇族之外,不得封王,没有军功,不得封侯。由此彻底断绝了异姓封王的可能性。然而长沙王吴芮却成为异姓王中的幸存者,而且还延续了五代,直到文帝末年才因无嗣而国除,成为汉初诸侯国中最为特殊的那一个。长沙国特殊的军事地理地位和吴氏长沙国的忠诚(长沙王忠,其定著令)使其并未受到" 白马之盟" 的真正制约。

到高帝12 年,异姓诸侯国中除了吴氏长沙国之外已全部被剿除。刘邦终于可以闭眼了。

至此,异姓诸侯王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刘氏诸侯王已基本完成历史替代。然而宗亲也是靠不住的。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引发诸侯王反复叛乱。汉景帝时期,中央王朝与诸侯王的矛盾引发吴王刘濞反叛,并由此引发" 七国之乱"。刘家人自己打成了一锅粥。直到汉武帝刘彻实施推恩令后,才彻底结束了这种混乱的局面。

在这场混乱嘈杂的" 股权之争" 中,湖南区域的王国与王子侯国基本保持安定状态,未受太大影响。现今湖南区域汉代王子侯国与当时的汉长沙国基本同步,吴氏侯国分封较早且少,而刘氏国在定王刘发一代达到鼎盛。

[ 吴氏侯国] 幸存于内部斗争,却因不能生育而消亡

地处王朝南端的长沙国被分封给了人称" 番君" 的鄱阳人吴芮,并把长沙郡、武陵郡、豫章郡划给长沙国管辖。作为异姓诸侯王的吴芮,有大功于王朝。然而吴芮很快去世,长子吴臣继承了长沙国的王位。吴臣的两个兄弟吴程(或作郢)和吴浅封侯。便侯吴浅封便县,属桂阳郡。义陵侯吴程封溆浦,属武陵郡。吴臣的长子吴回继承王位,另一位儿子吴阳,则被封为沅陵侯。吴氏侯国的时代开始了。

汉高帝时期,长沙国的土地上,除了吴浅、吴程两位吴姓王子封侯之外,还有须毋和邓弱的陆梁侯国及离侯国。吴程、须毋和邓弱三人是同时封侯的,史书记载为" 长沙王吴臣请而裂长沙国国土所封三个侯国"。吴臣为什么要分裂自己的国土请求中央政府封侯呢?

复旦历史系副教授马孟龙在其所著《汉高帝十年侯国地理分布》中认为三人并不属于刘邦功臣集团,而是属于吴氏功臣集团。第二代长沙王吴臣即位后,为酬谢先王功臣上书请封三人。刘邦从其所请,但三人无功于汉,故令长沙王裂本国地分封。而倘若三人为刘邦功臣,刘邦不会把三人分封到武陵、桂阳如此荒远偏僻之地。

" 七国之乱" 时,长沙国正是最后一任异姓长沙王吴著的统治时代。他坚定支持汉廷,没有卷入这场巨大的" 股权争夺战"。长沙国因此得以保存。然而却因为吴著没有子嗣,吴氏长沙国因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吴氏长沙王国的时代结束了。吴氏的王子侯国也并没有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除了吴浅的一支,其余的两支均因为无后而除国。

其实吴浅的便侯国在当时依然有后人存在。诸侯王对于汉廷不再延续吴氏长沙国的做法意见很大。但汉廷着意于削减异姓王权,不会再给吴氏后人以继承的机会。

刘家内斗的七国之乱以汉廷胜利而告终,汉景帝趁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并且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比如分封诸皇子为诸侯王,将诸侯国分裂成小国。剥夺诸侯王的行政权、官员任命权、治民权,而且诸侯国所属封地必须推广郡县制,官员由汉廷任命。诸侯王失去了大部分政治权力,其影响大大降低,而汉廷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 刘氏侯国] 没有独立管辖权,却因能生持续到东汉

汉代的封侯制度,一直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推恩令实施前后差异极大,然而这种变化并非在短期内实现,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漫长的过渡期。

吴氏长沙国与王子侯国自然消亡后,朝廷必然会安排刘氏宗亲填补空缺。于是汉景帝庶出的儿子刘发因此被封长沙王,开辟了新一代的刘氏长沙国。长沙国之所以还能够存在,与湖南区域距离中央政权遥远,南部有南越国政权依然需要制约有关。

刘发就任长沙王后,子嗣极为繁盛,生育能力远超吴氏长沙王家族。然而,时过境迁,生得多反而成了坏事。此后汉武帝刘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推恩令的本义在于削夺诸侯王的土地和权力。这是一个极为巧妙的政策。诸侯王依然存在,但股权严重被稀释。诸侯王的每一个儿子都有封侯的权力,诸侯国的土地因此被分散得七零八落。这些被分封出去的侯国,也不再像西汉初年那样具有独立的管辖权,他们的管辖权归属于汉郡。等于是每分封一个侯爵,便有一片土地被收归中央政府。

如此这样还不够,武帝又以" 酎金" 的罪名大幅度削减侯国。这种" 鸡蛋里挑骨头" 的做法主要就是挑剔酎金的成色和重量,这成为了一个可笑却又令人无法抗拒的罪名,因此被夺取爵位的王侯多达106 人。中央政府的权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三国时期刘备的祖上中山靖王刘胜,就是因为太能生育,以至于家族迅速沦落,到刘备时,只能以贩卖草席度日。

刘氏长沙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定王刘发子嗣众多,湖南区域因此被分成大量的侯国,长沙国也日渐萎缩。元光六年,武帝封长沙王三子为安城侯、宜春侯、容陵侯,三侯国分封后,分别由长沙国改属豫章、桂阳两郡,此时的王子侯国已经基本失去自治权。

虽然异姓诸侯王和王子侯国最终被中央政府消灭得干干净净,一股独大的局面已然形成。但汉王朝并没有因此迎来稳定发展的时期,历史很快就迎来了王莽篡汉的大动荡,汉家王侯皆被废除,西汉王朝由此结束。

新莽时期废掉的长沙王是末代长沙王刘舜,刘秀复汉后,封刘舜的儿子刘兴为长沙王,但后来刘兴因与光武帝血缘关系太远而被削去王位,降封为临湘侯。他是湖南地区汉代最后一位王侯。37 年,是史书上所说的临湘侯刘兴在位的最后一年。刘兴为何退位?也许是死亡,也许是被废,并未有确切信息。同年,东汉重建长沙郡,从此再也没有汉代王侯分封于这片土地。

撰文/ 潇湘晨报记者 常立军

[责任编辑:曹云帆]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新闻图片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